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镀层起皮脱落的原因很多。如镀前处理不良,有机物或异金属杂质过多,pH值不当,中间断电时间过长,温度过低或电流密度过大,添加剂(包括光亮剂)用量过多或比例不当,镀层内应力太大等等。本文仅讨论由于光亮剂使用不当致使镀层脱落的原因。一、光亮剂的作用及用量镀液中加入光亮剂,直接影响镀层的强度、硬度、光亮度、耐磨性及延伸性等。在镀液中,我们使用的光亮剂是糖精和1.4-丁炔二醇,糖精为初级光亮剂,作用是减小晶粒尺寸,使镀层结晶细致,增加硬度。1.4-丁炔二醇为次级光亮剂,作用是使镀层光亮、平整,提高阴极极化和均  相似文献   

2.
稀土氧化物对Ni-Fe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获得含铁量为20%的镍铁合金镀层的电镀工艺为基础,详细地研究了在镀液中引入稀土氧化物后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够在阴极表面发生特性吸附,增大阴极极化,在电结晶过程中细化晶粒,显著提高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3.
以泡沫镍为基体,通过提高镀液中硫脲浓度的方法梯度电沉积制备了非晶态Ni—S—Co合金镀层电极。用SEM观察镀层表面形貌,面能谱测试镀层的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硫脲浓度的升高,镀层中S元素的含量逐渐提高,钴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镀层由内到外形成了S元素含量不断增加的梯度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非梯度镀层相比,梯度镀层的极化电位在各电流密度条件下都显著低于非梯度镀层电极。  相似文献   

4.
SiC含量对液压机立柱表面Ni-SiC复合镀层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善煤矿液压机立柱的耐磨及耐蚀性能,采用复合电镀在45钢表面获得了表面光洁平正、结合紧密的Ni-SiC复合镀层,并测试了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及在模拟矿井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硬度与耐磨性能随着镀液中SiC颗粒的含量上升而上升,在镀液中碳化硅颗粒含量30g/L时,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能最高;SiC颗粒的加入降低了镀层的耐蚀性能,且SiC颗粒含量越高镀层的耐蚀性能越差。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YG6硬质合金与合金钢之间的钎焊性能,在YG6合金表面制备了化学镀Ni-P镀层,主要研究了pH值、温度及添加剂含量对镀速、镀层结构以及钎料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pH值升高,化学镀镀速先增加后降低,镀层对焊锡润湿性先增加后降低;随着镀液温度升高,化学镀镀速和镀层对焊锡润湿性逐渐增加;随着添加剂含量升高,化学镀镀速增加,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和对焊锡润湿性先都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的镀覆工艺参数为:p H=9、温度80℃、添加剂含量1.5 g/L,获得的镀层组织均匀致密,与焊料润湿性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Ni-Co/B4C复合镀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RD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Co/B4C复合镀层均匀致密,基体界面结合良好,B4C颗粒分布均匀,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研究了镀液中B4C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随着镀液中B4C颗粒含量的增加,Ni-Co/B4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17,(7):69-71
针对一些零件应用于无润滑条件下的现状。研究制定了Ni/石墨复合电刷镀的技术工艺流程和镀液配方。运用电刷镀工艺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刷镀Ni/石墨颗粒复合镀层,并对影响镀层性能的镀液中石墨颗粒含量、刷镀电压、刷镀的相对速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镀液中石墨粉末含量80 g/L,刷镀电压9 V,颗粒平均粒径d<20μm,镀液温度20℃。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制备的Ni/石墨颗粒复合镀层显微硬度为HV713.1,磨损体积快速镍镀层是Ni/石墨颗粒复合镀层的2.248倍,对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及可靠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Co-B_4C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Co-B4C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截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了镀液中B4C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4C颗粒均匀地分布于Co基金属中,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无孔隙和裂纹等缺陷,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随着镀液中B4C颗粒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也逐渐提高,且当镀液中B4C颗粒含量分别为20 g/L、15 g/L时,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华建锋  江利 《煤矿机械》2012,33(5):124-125
介绍了运用电刷镀工艺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刷镀铝/铜复合镀层,并对影响镀层性能的镀液中纳米铝粉的含量、刷镀电压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镀液中纳米铝粉末含量20 g/L,刷镀电压10 V。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纳米铝/铜复合镀层显微硬度为HV243.7,磨损体积普通铜镀层是铝/铜复合镀层的1.76倍,对于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及可靠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工艺条件对Ni-W-P-SiC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复合镀层的截面显微组织以及镀层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与镀液的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有很大关系;复合镀层经氮碳共渗后,增强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使其由机械结合转变成冶金结合;X射线衍射表明复合镀层在镀态下的为非晶态,经氮碳共渗后转变为晶态,并产生很多新相。这些相的存在提高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印尼某海滨砂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中多数钛磁铁矿是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铁)尖晶石组成的均一固溶体,钛磁铁矿含TFe≥59%,TiO2 11.5%~12%,Al2O34%,MgO3%,钛磁铁矿单体解离度较高,少部分和脉石形成富连生体。钛铁矿有粒状和片晶状两种,它们都是钛铁矿和赤铁矿的均一固溶体。在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阐明了矿石可选性。随着共伴生高温石英长石的进一步发现,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火山成因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2.
兰天  杜双明  胡结 《矿冶工程》2015,35(4):122-125
以Al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材料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 采用SEM观察接头界面扩散区的组织形貌, 结合EDS、XRD分析界面区的物相及成分, 采用室温拉伸实验机测试接头剪切强度, 研究了焊接温度对AZ31B/Al/Cu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热温度对Al、Mg、Cu元素扩散影响很大, 从而对微观组织和剪切强度产生影响。445 ℃时, Al、Mg元素扩散不充分, Mg/Al界面无法形成共晶液相, 界面结合较弱。450 ℃时, Al箔完全溶解, 界面区宽度显著增加, 从Mg侧到Cu侧, 扩散区的微观组织依次为α-Mg(Al)固溶体、Mg-Al共晶组织、Cu(Al)固溶体, 接头强度最高达到53 MPa, 约为母材AZ31B剪切强度的33.2%。460 ℃时, 界面扩散区宽度缓慢增大, 靠近Cu侧的界面区产生大量脆性Al-Cu化合物, 接头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刘霞  陈铮  张建军  王永欣 《有色金属》2007,59(2):14-17,40
基于Thomas-Fermi模型.提出外势场与原子内势场的作用.确定外势场对体系势场边界条件的影响,建立静电场作用下的原子势场外边界条件。应用体积相加法.把单原子TF模型推广到化合物和固溶体。计算结果表明,各体系的自由能在极板电压下与边界势下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极板电压下零点附近变化较慢。不同元素原子的自由能对电场的敏感性不一样。在正电场以及零点附近所选单原子的敏感性次序由高到低是铝、锂、镁、铜、锌、金。Al-Mg固溶体的自由能在零点最低,随固溶度增加而增加。460K时,Mg5Al8化合物的自由能在零点最低且低于固溶体,725K时,Mg5Al8化合物的自由能极值点在负电场内且在一定的范围内高于固溶体。  相似文献   

14.
以铝土矿浸出液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碱溶、碳分、煅烧等工艺得到氧化铁、氧化铝粉体。本实验考察了沉淀、碱溶、碳分过程中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阶段,在最终pH值6.5,反应温度80°C,反应时间90 min条件下铝的沉淀率可达99%,铁的沉淀率达97%。碱溶阶段,在溶液终点pH值14,碱溶温度80°C,碱溶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铝溶出率达到99.42%,铁去除率到99.63%。在碳分阶段,在溶液终点pH值9.0,碳分温度40°C,CO2流速选择6 mL/min的条件下,铝沉淀率达到98.69%。得到的产品粉体晶型良好,颗粒均匀,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储能技术领域实现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安全性目标,全固态锂电池(ASSLBs)成为广泛研究的焦点。作为全固态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无机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努力,各种具有高离子导电性的锂固体电解质相继报道,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高电位下的不稳定性限制了他在超过4.0 V (vs.Li+/Li)的高压正极材料中的应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固固接触上的固有刚性限制了其机械加工性能;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同硫化物一并具有严重的空气湿度不稳定性,阻碍其大规模应用。针对电池循环过程中,固态电解质与电极匹配的界面副反应问题、材料本征的吸湿性(空气湿度稳定性差)的问题,以及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物理接触失效问题等技术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关于无机固态电解质自身与界面稳定性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富铝废渣为原料,利用新型分散剂制备出粒径小于100nm的疏松无团聚氢氧化铝超细粉体。采用矿物改性活化富铝废渣中的Al2O3,消除阻止C2S晶相转变的干扰因素,实现了富铝废渣活化烧结料100%的自粉化,用8%碳酸钠溶液从自粉化料中以NaAlO2形式提取铝组分。试验研究了碳化过程中新型分散剂分子量、加入方式、加入量、铝酸钠溶液浓度对氢氧化铝超细粉体制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讨论了新型分散剂在制备氢氧化铝超细粉体过程中的分散机理。  相似文献   

17.
Al-Ni-Y纳米非晶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勇 《矿冶工程》2000,20(2):57-59
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单秘淬法制备的具有良好韧性的Al-Ni-Y合金条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不同,其组织结构也不同,当快凝Al91Ni7Y2合金时,可形成由部分非晶和部分晶体组成的复合材料,此材料结构为:纳米级Al均匀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不同钒氧化物还原率的钒钛酸性渣的XRD和SEM图像,研究了渣还原过程中钒钛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钒钛酸性渣的主要物相组成为镁黑钛石、Mg3Al4Ti3O25固溶体物相和镁铝榴石与透辉石的固溶体;随着钒还原率的增加,主要物相基本不变,渣的微观形貌由杂乱到有序,钛由分散到主要富集于镁黑钛石固溶体中,有利于后续钛的回收利用;钒的走向与钛一致,剩余未被还原的钒主要富集在镁黑钛石固溶体中,少量存在于硅酸盐相中,不利于钒、硅、钛的进一步还原分离。  相似文献   

19.
在硫酸体系中高电流密度下活性涂层钛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贵金属涂层钛阳极,它由钛基体,中间保护层和表面活性层组成,它适用于酸性溶液,特别是硫酸体系电解液中高电流密度下的放氧反应过程,本文报导了电要制备和涂层筛选,电极极化曲线和强化寿命试验表明,此电极涂层具有高放氧催化活性,强抗腐蚀性和长使用寿命,用于铜箔电解和表面处理过程中能改善操作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而当前应用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种体系.在固态电解质的理论计算中,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也就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阐述了氧化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加深对固态电解质传输机理的认识,为开发和设计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提供思路和参考.最后,对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开发新型固态电解质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