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多煤层重复采动穿层巷道围岩变形破碎严重、锚固结构易失效等难题,以发耳煤矿+980m轨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围岩组分分析、现场电视探测和数值计算确定了影响+980m轨道大巷围岩变形严重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支护弱结构部位加强支护"的不均匀加固技术,通过Phase软件模拟合理的大巷修复加固方案并提出"锚杆+锚索+钢筋梯+金属网+注浆"联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加固段巷道相比,修复加固段巷道在40 d监测期间顶板、底板及两帮变形量仅为22,21,17 mm,巷道围岩裂隙基本被浆液充填,巷道围岩变形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2013,(3):50-53
针对邢东矿千米深井煤巷底板大变形的控制难题,在总结深井煤巷变形机制及支护机理的基础上,分析-980m水平第一联络巷底板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提出顶帮"锚网梁索"和底板"U型钢反底拱+底板锚杆+混凝土回填"的联合控制技术,并现场应用。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案45d后巷道变形趋于平稳,顶板最大下沉量47mm,两帮移近量98mm,底鼓量32mm,解决了-980m水平第一联络巷强烈底鼓的围岩控制难题,并为类似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6,(11):159-161
为解决玉溪煤矿深部松软破碎巷道变形大、变形机理复杂的难题,基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分析了玉溪矿中央回风大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失稳机理,认为高地应力、低围岩强度和支护方式不合理是造成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高预紧力高强度支护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支护设计方案后,中央回风大巷两帮未有明显变形,总变形量在27 mm左右,顶板变形总量更小,约为18 mm,有效控制了巷道的长期流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邢东矿-980 m深部大巷围岩支护难题,运用钻孔窥视仪及表面位移观测方法对大巷围岩结构及顶底板、两帮移近量进行观测,可知,巷道围岩破碎,表面变形量大,底板变形严重。研究表明:巷道围岩高应力、支护结构不合理等共同导致巷道围岩破坏变形,通过力学计算分析得出环形支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提出采用环形支架进行整体支护、底板组合锚索注浆加固支护技术,并结合锚喷支护技术共同形成复合支护技术。现场工业性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好地起到支护和防治底鼓的作用,控制巷道围岩的持续变形。  相似文献   

5.
张广超  何富连 《煤矿开采》2015,(2):35-38,62
针对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强流变性、强烈底鼓等非线性大变形围岩控制难题,以邢东矿-980m大巷为工程背景,现场调研-980m大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阐明了高地应力、强烈地质构造、高渗透压环境下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机制机理,以库伦-莫尔应力圆分析了-980m大巷围岩开挖造成的高主应力差对围岩破坏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性能锚网喷+高强锚索+可缩性环形支架+注浆加固"的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工业性实践。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980m大巷围岩控制难题,对类似巷道围岩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辛置煤矿轨道大巷在复杂地质构造及软弱围岩条件下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原支护轨道大巷矿压显现规律及变形破坏原因,提出了"锚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可知,在观测期间轨道大巷两帮累计收敛变形量约为33 mm,顶底板累计移近量约为28 mm,巷道两帮收敛、顶板下沉、底鼓现象基本趋势平缓,即轨道大巷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巷道交叉处围岩变形控制是现代大型煤矿生产环节中的重大难题之一。王庄煤矿9101回风巷车场和胶轮车大巷2都属于矩形大断面巷道,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对巷道交叉位置围岩变形特征和控制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和巷道锐角拐角处由于应力集中系数高,围岩稳定性较差,岩体较为破碎;以此为基础设计的锚网索支护方案现场实施后,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5 mm,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4 mm,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店坪煤矿-900 m水平大断面软岩轨道大巷采用传统锚网索喷联合支护不能奏效的问题,分析了该巷道支护失效的机理,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表明: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喷浆+注浆"联合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巷道的大变形和垮冒,经过180 d的监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193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118 mm,监测后期巷道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淮北某矿南翼轨道大巷围岩条件差,且经受两次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围岩自身强度不足以支撑实际承受的应力,巷道变形严重.通过分析该巷道围岩失稳原因,提出二次锚网索支护设计方案,根据现场测点观测情况,5个月后,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顶板下沉量不明显,两帮内移量约182 mm,底鼓量约312 mm,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正帮煤业11#煤层东西辅运大巷掘进初期围岩位移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围岩表面位移、锚杆受力监测及理论分析,提出锚网索喷+反底拱锚注联合支护技术。采用优化支护方案的东西辅运大巷成巷10d后围岩表面位移速度趋近于0,顶底板累计变形量最大约为75mm,两帮累计移近量约为42mm,成功解决了其围岩失稳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凤凰山铜矿开采年限的延长,井一供矿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选矿长期负荷不足,能耗过高,为此,对浮选工序的设备配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不仅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年 84万kW.h,年创综合经济效益3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近年浮选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浮选相关文献量的分布比较,从数量上描绘了浮选近5年的发展的概貌。重点评述了浮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浮选设备(浮选机、浮选柱和磁力浮选设备)、浮选新药剂(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泡沫中分选(粗粒浮选新方法)、载体浮选、无捕收剂浮选、物理作用(外加电场、磁化、超声波等)与浮选、生物浮选(生物捕收剂和调整剂)、浮选泡沫图象、硫化矿和铝土矿浮选等。此外,简述了国内近年浮选工业实践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金属矿物材料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纳米非金属矿物材料、石油天然气开发用非金属矿物材料、环境非金属矿物材料以及功能非金属矿物材料等方面评述了中国近几年非金属矿物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求效益、谋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煤矿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煤矿企业属高危行业,许多小型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变化大,围岩破碎,瓦斯涌出量大,灾害多发,加上小煤窑无秩序开采,大面积采空区储积着大量的积水,给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刘三满 《煤炭技术》2013,(9):235-237
AutoCAD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绘图精度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煤矿制图中。不过AutoCAD并不是专门为煤矿制图设计的绘图软件,导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线型问题特别突出。在AutoCAD的线型库中只有很少的标准线型,并不能满足煤矿制图对于线型的需求。文章将对AutoCAD在煤矿制图中的线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拟通过自定义线型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以及实际操作步骤,从而提高煤矿制图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线型自定义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各媒体在2004年发表的各种粉体制备的粉碎机,并对这些粉碎机提出今后研发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勘探手段。本文就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对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