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用电子显微镜和自射线方法观察了0.12C、0.06C-0.2Si-1.0Mn-0.0013N-0.0013B 低碳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硼的形态变化.热轧钢板中的氮化硼多以硫化锰为核心析出.也观察到了不含硫化锰核的单纯氮化硼.加热温度高于1000℃时,氮化硼分解,只剩下硫化锰,其后若在950℃保温时,硫化锰等夹杂物的界面上再次析出氮化硼.氧化铝也是氮化硼再析出的核心.在硫化锰和氧化铝等非金属夹杂物界面上,氮化硼的优先析出行为是我们初次确认的,由此可知降低钢中的硫和氧,减少其夹杂物含量,从而减少夹杂物界面上的无效硼,即使加入少量硼也可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钢的加工性和可焊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形变奥氏体中铁素体相交近些年来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有关奥氏体形变对先共析铁素体形核和长大的影响机制,并加以评述且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09V钢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在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变形道次、冷却速度等对09V钢形变奥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为制订该钢种的工艺制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低碳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0.27C-1Cr钢中加入稀土,细化奥氏体晶粒,降低Ms,缩小马氏体条宽,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并抑制自回火过程。稀土偏聚在原奥氏体晶界,不因马氏体盯变而改变。根据以往证明:低碳钢马氏体相变中存在碳的扩散,则低碳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不但决定于Ms和淬火介质温度(Tq),还受合金元素对碳扩散的影响。由此将Magee公式修改为:γ(%)=exp[α(C1-C0)-β(Ms-Tq)]其中C0和C1分别为淬 相似文献
11.
12.
进行了V、Ti元素含量不同的耐候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热模拟试验并绘制了CCT曲线,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以及V、Ti元素对耐候钢组织转变以及性能的影响。当V含量由0.03%提高至0.07%,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提高25℃,促进了马氏体相变。当Ti含量由0.03%提高至0.10%,扩大了贝氏体相变区、降低了贝氏体开始转变冷速,促进了贝氏体转变;同时,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降低22℃、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升高18℃,马氏体转变区域变窄,抑制了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HV0.2硬度值逐渐增加。HV0.2硬度值主要受金相组织的尺寸和形貌影响,V、Ti的第二相析出物对HV0.2硬度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低碳钢Q235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与动态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成分为0.18C-0.22Si-0.60Mn(质量分数)的低碳钢在1 100~750 ℃之间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及动态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此钢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条件及完全动态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计算表明,在奥氏体低温区大变形以致使奥氏体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时,可得到6~9 μm 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在Ae3以下,变形可以引发动态相变.但奥氏体快速冷却明显推迟了动态相变的发生.与相同温度下单一奥氏体变形相比,有动态相变发生时应力值不增加或降低,其降低程度随变形温度的下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16.
Cr-Mo低合金钢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CCT曲线是研究过冷奥氏体相转变的重要依据。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及DIL805A淬火变形膨胀仪模拟了Cr-Mo低合金钢的变形及冷却工艺,并利用超组元模型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形变通过提高了Cr-Mo低合金钢相变过程中的自由能进而影响了碳在奥氏体中的活度及相界面碳平衡摩尔分数,相界面碳平衡摩尔分数的变化带来了相变驱动力与形核驱动力的不同,进而影响相变的孕育期与过冷度。结果表明,相变孕育期与过冷度的变化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热力学计算很好地解释了形变对相变的影响。同时表明形变可以提高铁素体相变临界冷速,当冷速为0.3 ℃/s时,Cr-Mo低合金钢可获得最为均匀细小的铁素体晶粒。适当的变形与冷却工艺对改善Cr-Mo低合金钢组织与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技术、OM、SEM及TEM,并结合宏观硬度测试,研究了V-Ti微合金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和组织演变规律,建立了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探讨了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冷速下,实验钢获得了不同的微观组织,同时第二相的形貌、尺寸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热连轧低碳带钢生产过程中,当终轧温度低于或接近Ara温度时,终轧前犷钢板局部表面处于a r双相区,形成部分铁素体晶粒,终轧后该部位经形变的铁素体具有残留形变,在较高温度卷取后,钢板近表层产生不均匀组织或晶粒发生异常粗化。文中分析了残留形变和卷取温度对薄板近表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对晶粒异常粗化的原因和形成条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