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可靠度观点确定起重机金属结构许用应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永翔  张质文 《机械强度》1994,16(1):61-64,19
根据起重机载荷谱系数Kp与当量应力的关系,建立了起重机金属结构许用应力概率计算式。采用郑州机械研究所的疲劳试验数据,计算了三种典型焊接头的疲劳许用应力,指出了现有规范(GB3811-83)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并结合现场例计算,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轴向应力计算的原理出发,对现行国家标准GB151—1999中换热管轴向应力的计算,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同时,利用理论分析和通过具体算例对改进算法与规范现行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简述并研究了对蒸汽发生器人孔应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选择轴对称谐单元模型对蒸汽发生器人孔进行应力计算,轴对称谐单元模型的应力计算分析方法适合人孔的应力计算,它的计算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好且易实现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分析和计算,其应力评定便捷且符合RC C-M规范。人孔、盖板、螺栓孔区域,法兰结构、螺栓孔区域采用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方法进行模型简化,简化模型简化了应力计算,简化模型应力计算结果保守且满足RC C -M规范要求。轴对称谐单元模型进行人孔设计工况下的应力计算方法可推广应用于蒸汽发生器人孔在其他工况下的应力计算及其密封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郑津洋 《压力容器》2007,24(1):19-19
自1908年美国首次将应力分析设计方法作为规范正式颁布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将分析设计方法列入有关规范标准。最初,分析设计规范涉及的应力分析方法主要是薄壳理论,以及少量弹性力学解,易将求得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进行应力分类。随着有限元软件的迅速发展,有限元应力分析已成为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的主要手段。如何对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应力分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压力容器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机械结构类的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部分零部件会承受各种交变应力,需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而国内尚无完整的疲劳强度计算校核规范指引。基于疲劳强度的基本理论,详细解释了疲劳强度的基本概念、应力类型和S-N疲劳曲线的应用规则,并分析得出疲劳极限应力图中斜率k与循环应力特征r之间的关系,以及古德曼、修正古德曼、戈倍尔和索德伯格4大平均应力疲劳曲线的理论计算及其应用,诠释了真实应力和工程应力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并综合分析疲劳强度的校核规则和要求,推导计算出无限寿命设计疲劳安全率的计算公式,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给出无限寿命设计的疲劳安全率判定标准,得出了一种有效的疲劳强度计算理论方法,为机械结构的疲劳强度校核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准确的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压力容器》2019,(10):16-21
对管道热冲击应力快速计算方法和核一级设备设计规范(对比RCC-M规范和ASME规范)中管道壁厚径向线性温度分布引起应力分类方法展开研究,探讨了核电厂在线疲劳监测系统中快速、精确计算管道热疲劳应力的方法。以核电厂某典型的管道T型接头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基于格林函数快速计算管道热冲击应力响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考瞬态下,格林函数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偏差在0. 5%范围之内,基于格林函数快速计算管道热冲击应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参考分析瞬态下径向线性温度分布引起管道轴向最大应力值占设计规范限制3Sm的7. 03%,相比ASME规范的设计要求,RCC-M规范的分析准则存在不必要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李军业  张宗列 《阀门》2009,(6):32-37,44
论述了核电阀门设计规范ASMEⅢ和RCC—M在材料、应力计算、抗震分析、许用应力选取和无损检测等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了OTT-87规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接管是压力容器中不可或缺的部件,用于将容器与管道连通.在分析设计过程中,由于载荷种类复杂,应力种类较多,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很难区分出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中的一次应力成分,给应力评定带来很大困扰.以实际工程算例为基础,采用理论公式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接管连接区的应力强度,并按规范进行了评定.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方便清舱、减轻空船重量、提高货舱容积,对一艘7500DWT油船的舱壁结构做不设顶凳的超规范设计。基于JTP(双壳油船共同结构规范),运用热点应力法对该结构进行疲劳强度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并对热点位置精细化网格。采用数值计算模块计算不同工况下疲劳部位的热点应力。应用S-N曲线法计算出疲劳累积损伤并估算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该舱段结构疲劳寿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在满足疲劳强度的前提下,舱壁无顶凳设计合理可行,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碟形容器的边缘应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薄膜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验证了碟形容器的应力计算方法,对容器应力的实际测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原油高温热采工具 O 形橡胶密封圈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特性。借助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建立 O 形橡胶密封圈及其边界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研究油压、装配间隙和摩擦因数对密封面最大接触应力、剪切应力和 Von Mises 应力的影响,并采用热应力耦合分析方法,分析温度对 O 形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对应力影响不大,而油压和装配间隙对应力影响很大,过大的装配间隙会造成 O 形橡胶密封圈最大接触应力下降和最大剪切应力上升,造成密封失效;当温度升高时,密封圈最大剪切应力和接触应力相应减小,而最大 Von Mises 应力明显减小,因此应使 O 形密封圈在适当的温度下工作,以确保密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盲孔法,对真空钎焊液冷模块生产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的工序进行测试分析,测定了真空钎焊后模块、固溶处理和热时效后模块、真空钎焊前的组件、数控成型后未打压组件、打压测试后的模块、使用一段时间的模块、鼓包故障模块7种状态的液冷模块残余应力,对测试结果分析得出打压测试是造成模块最终残余应力较大,导致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造成鼓包的结论。因此调整打压测试工艺的时机,或者打压测试后进行残余应力消除,是保证液冷模块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焊接工作各环节注意事项的介绍,对焊接应力和残余应力对焊接品质的影响的分析,最终总结出减少焊接应力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寻找到提高焊接品质的途径,确保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应力测试是起重机安全评估中必须进行的一项检测。目前在安全评估工作中常采用应变电测法来采集起重机工作过程中的应力时程数据,由于该方法只能采集到结构由于载荷变化产生的应力,而无法采集到结构因自重产生的应力,导致应力测试无法获取结构的完整应力。利用起重机金属结构自重应力在总应力中占有的权重,分析其对应力测试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在危险截面自重应力大小占总应力大小可达60%,此时不考虑自重应力进行结构安全性的判定是不全面的。可考虑利用仿真技术获取自重应力[1,2],从而使得安全评估应力测试实验结论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振动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变化,阐述了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从宏观上讲,当残余应力与外加动应力叠加大于材料屈服极限时发生塑性变形,残余应力会得到释放;从微观上讲,在外力作用下位错塞积开通的运动可以降低、均化残余应力峰值。同时,提出了检测残余应力和振动参数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丰渊  陆明万 《压力容器》2010,27(12):30-32
对文献[1]的质疑给予答复,并进一步补充说明了文献[2]的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热处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原材料内部缺陷、工件表面与心部产生的温差以及组织比体积的变化等原因使滚珠丝杠产生热处理应力。热处理应力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结构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其中相变应力对滚珠丝杠的危害是最大的。工件中的热处理应力基本上不是单一类型存在的,往往是几种类型的代数组合。文中分析了过大的热处理应力对滚珠丝杠尺寸稳定性习铂精度的危害。以避免滚珠丝杠产生淬火裂纹、工件变形和疲劳失效。研究了预防和消除滚珠丝杠热处理应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振动时效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8051单片机的振动时效拾振器系统,该装置采用单片机控制,程序用C语言编写,使其具有控制数据采集、将数据从单片机传输到计算机等功能;计算机界面使用LabVIEW,实现扫频曲线绘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聂龙  何林  岳冬 《现代机械》2014,(1):47-49,52
本文从橡胶皮带失效入手,统计分析失效原因,得出皮带主要失效为疲劳失效。由于疲劳失效与弯曲应力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作者推导了皮带的弯曲应力公式,然后具体分析了抽油机配重端皮带上行和下行时的应力,并得出了应力分布情况,为设计带轮和皮带的选取及研究皮带传动疲劳失效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元技术计算了沉积坯在生长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温度场,利用该温度场计算了沉积坯的瞬时热应力场和残余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沉积坯在沉积的初始阶段冷却速度较大,沉积坯底部的残余应力和瞬时热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