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飞虱抗药性及再猖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对许多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对褐飞虱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抗药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虫的再猖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吡虫啉防治水稻褐飞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吡虫啉对水稻褐飞虱有特效,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 ̄15克,防效95%左右,持效期40天以上,显著优于噻嗪酮。适宜施药技术:于褐飞虱主害代前一代初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有效剂量1 ̄1.5克喷雾。 相似文献
4.
5.
6.
7.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吡虫啉防治褐稻虱应用技术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代褐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16克,对水60公斤常规喷雾,药后2天的防效为80.8%,比噻嗪酮高29.0%,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吡虫吡对稻田蜘蛛的杀伤率为27.9%,与噻嗪酮相似;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率为85.9%,比噻嗪酮高27.2%,仅次于甲胺磷、毒死蜱、喹硫磷的杀伤率100%。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褐飞虱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水稻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地区再一次大暴发。药价上涨,无特效良药等问题困扰着稻农。笔者结合实际调查,就发生情况、防治误区以及进一步的防治对策展开分析,尤其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低毒药剂吡虫啉高抗性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阐述,以便为来年的科学防治做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噻嗪酮与甲胺磷混用防治褐飞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八十年代以来,褐飞虱的化学防治主要依赖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少数品种,由于使用时间长,药效逐年下降,国内已有抗药性的报道。噻嗪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的应用,使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存在着杀虫谱单一,作用效果慢等弱点。为扩大噻嗪酮的杀虫谱,延缓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作者就其和甲胺磷的复配混用进行了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