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ICA、PCA与SVM方法的沉积微相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静  李正从  王智  张翔 《测井技术》2011,35(3):262-265
利用测井资料快速准确地确定沉积微相是油田勘探开发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沉积微相特征在测井曲线上有所反映,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资料同岩心资料相结合,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独立分量分析(ICA)提取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的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型,根据该模型对未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自动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用计算机进行测井相分析,确定整个钻井剖面地层的岩性,本文采用层内差异法与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自动分层;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划分关键井中标准样本层的测井相类型;根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各类测井相的判别模型;通过同岩心资料的详细对比,建立一个油田的测井相—岩性数据库;最后根据所建立的判别模型与数据库,用判别分析法对关键井及绝大多数未取心井进行连续逐层的测井相分析及岩性鉴别,从而得出这些井连续而完整的岩性柱状剖面图。用这些方法研制的测井相分析软件AEFS,先后处理了胜利、任丘、大港、四川、江汉等油田十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其结果与岩心、岩屑录井等地质资料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沉积微相精细识别方法在碎屑岩中有着很好的识别能力和预测能力。但是,碳酸盐岩强烈的成岩作用和成岩后改造,使得在碎屑岩体系中行之有效的主要基于自然伽马曲线(GR)、自然电位曲线(SP)和深、浅电阻率曲线(RD、RS)的交会图和模糊聚类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方法在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划分中遇到挑战。波斯湾地区伊拉克 Rumaila油田主力储层白垩系Mishrif组为典型的沉积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北Rumaila油田选取Mishrif组岩心、测井和录井等地质资料较为完备的8口代表性钻井作为标准井,对其进行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的精细刻画,进而提取标准井中自然伽马(GR)、中子(CNL)和密度(DEN)3条常规测井曲线与沉积微相相匹配的关键参数(曲线均值和GR曲线的离差平方和),建立测井相-沉积微相的定量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了基于常规测井的北Rumaila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的测井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对未建模井沉积微相的准确标定。与交会图法和模糊聚类法相比,Bayes逐步判别法能够整合更多的测井参数,进而提供更好的适应于沉积型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测井定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庞国印  唐俊  王琪  马晓峰  廖朋 《特种油气藏》2013,20(2):43-47,152,153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非均质性强,传统的成岩相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提出了利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成岩相预测的新方法首先对输入项参数进行了研究,选择沉积微相和洌_j井曲线中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测井(cAL)、声波时差(Ac)、补偿中子(CNL)、密度测井(DEN)数值作为输入层参数,然后对概率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最后利用建立好的神经网络对研究区成岩相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该方法适用于未取心井区域的成岩相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测井资料对未取心井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成为必然的趋势。利用岩心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资料,划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总结了六种典型成岩相类型,各类成岩相所对应的测井响应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测井系列自然伽马、补偿中子、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和密度等为成岩相判别敏感曲线。对比岩心薄片资料表明,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未取心井段的成岩相,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相标志与测井曲线之间的转换关系。然后,利用已建立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未取心井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判定出测井微相,并把相分析结果用于测井资料处理。对8口井进行了处理,证实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岩石结构及成分的解释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基于各种数学方法的测井岩相识别是非取心井沉积微相解释的关键.由于复杂碳酸盐岩的测井多解性,其岩相的测井识别一直是个难题.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嘉二段测井岩相解释为例,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复杂碳酸盐岩测井岩相识别中的应用,灰色关联较之其他数学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快速等优点,经与取心井对比分析,其岩性识别的准确程度较高,获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岩相识别机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勘探开发中,岩相的识别精度是决定火山岩储层预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测井资料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的特点,但没有成型的火山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利用大量钻井取心、薄片分析、常规及电成像测井资料,以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自然伽马、密度及电成像测井识别岩相的机理研究,选取敏感测井信息,确定火山岩岩相测井分类标志,建立了火山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识别出5大相、11亚相,经24口取心井验证,岩相识别符合率为84.6%,亚相为77.2%,解释精度提高了20%,满足火山岩精细勘探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沉积相特征和模式等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了其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研究区栖霞组沉积相特征的认识,提高油气勘探效益,在对9 口井的岩心描述和15 条野外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相与地震相等资料,对其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编制了栖霞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认为栖霞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与前缘缓斜坡 等3 种沉积相带及6 种亚相和11 种微相。结合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微相、亚相和相带的展布特征及其纵、横向演化规律,建立了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缓斜坡台地沉积演化模式,协调了碳酸盐台地模式与碳酸盐缓坡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资料,并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质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东段盐家油气田进行了砂砾岩地层沉积旋回的划分和沉积亚相及微相特征的提取,总结了该区电成像图像形态及颜色所反映的岩性识别模式、沉积构造识别模式和沉积亚相识别模式,为该区砂砾岩体沉积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田的发现揭示了下寒武统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不同于主要目的层龙王庙组的是沧浪铺组的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尤其是沉积相研究十分薄弱,因此,有必要对该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展开研究。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薄片等多种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地区沧浪铺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沧浪铺组岩性自下而上呈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的变化规律;该组发育碎屑滨岸-陆棚、碳酸盐缓坡和风暴沉积等3种沉积模式,陆棚、内缓坡等2种沉积相以及混积浅水陆棚、浅水陆棚、混积潮坪、潟湖和浅滩等5种沉积亚相;沧浪铺组沉积期研究区以陆棚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呈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浅滩-混积潮坪-浅水陆棚-混积浅水陆棚-混积潮坪的沉积亚相演替规律。该研究成果为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一步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及优质储层的分布和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黔中早三叠世晚期织金拉张盆地原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沉积作用、火山活动与构造变动的关系分析,织金地区早二叠世晚期为地裂拉张背景下的张性盆地原型;盆内"破裂台地相带"可划分为4个亚带;盆地的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其中间台槽及两侧台地和缓(陡)坡区均经历了两次由深至浅的沉积旋回,具有一定生、储油气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大安油田红岗北区高台子油层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支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泥页岩细粒沉积体系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沿之一。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的细粒泥页岩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湖相泥页岩的细粒沉积体系,认为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的泥页岩为相对稳定水体环境下的机械-生物化学混积作用的产物。基于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的组分主要由他生盆外陆源碎屑岩和自生盆内碳酸盐岩构成的特点,先以物质来源为主要依据,将细粒沉积体系划分为外源相、混源相和内源相;进而以沉积动力和岩相的有序组合为主要依据,结合古地形,将外源相划分为斜坡边缘亚相和外斜坡亚相、混源相划分为内斜坡亚相和深洼亚相、内源相划分为水下隆起亚相和浅洼亚相。沉积体系在纵向上受沉积环境的演化控制,随着气候由干旱向潮湿演化,物源注入增强,由下至上依次发育内源相、混源相和外源相;横向上,盆地短轴方向受碎屑物源对称供给的影响,沉积相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从缓坡至陡坡带依次发育外源相-混源相-内源相-混源相-外源相;平面上,受古物源、古盐度和古水深等控制,沉积相大致以盆地几何中心为核心呈环带状分布,内源相主要分布在水下隆起和浅洼区,混源相主要发育在半深湖区,外源相主要分布在粗碎屑沉积体系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泸州古隆起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的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及对该区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将嘉陵江组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2个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嘉陵江组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发生了较为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形成了3次较大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又由多个次一级小旋回组成,而小旋回中又由多个小韵律组成。在对研究区岩性、沉积环境详细研究后认为:塘河构造及丹凤场构造的嘉一段—嘉二1亚段、塘河构造及临峰场构造的嘉二3亚段是浅滩颗粒云岩和滩间云岩发育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18.
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方法、成果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系统性梳理。为此,首先广泛调研、系统总结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地质、测井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以济阳坳陷为例进行重点解剖;然后对比、分析湖相与海相碳酸盐岩特征,以此展望未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研究认为:①目前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没有统一、成熟的沉积相划分方案;湖相碳酸盐岩主控因素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水介质条件、古地貌和古物源;储集空间可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类,影响因素分别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②湖相碳酸盐岩具指形、圆弧形、齿形、U形等测井相特征,目前主要利用沉积微相识别储层、分析流体性质。③湖相碳酸盐岩地震振幅切片常具有典型的滩核特征,利用分频成像、90°相移技术可提高识别能力。④湖相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在发育年代、空间分布、沉积相特征、储层类型与特征、烃源岩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古气候影响大;后者则多发育于侏罗系、二叠系、三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主要受潮汐影响。⑤未来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应围绕断裂和薄互层两个方面展开;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理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形成统一的相带划分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深度学习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本区30多口井系统性沉积相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晚古生代自下而上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划分了5种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碳酸盐岩陆棚体系、三角洲体系、泥炭沼泽体系和河流体系。根据岩石类型、颜色、自生矿物、生物化石等特征,进一步将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7种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分层序研究了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地震相、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为评价晚古生代的生、储、盖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地区黄草峡构造飞仙关组总体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划为台地边缘滩、台内点滩、开阔台地和潮坪中4个亚相.储集空间主要发育鲕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压溶缝;储集类型属裂缝-孔隙型.该区成岩作用与川东北广大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