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苏州市太湖新城为例,在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提出一套综合雨水渗透及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指出该系统的关键在于整合初雨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贮存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配合透水道路铺装,实现雨天渗、滞、蓄、排,旱天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压力,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2.
正"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六字理念:渗、滞、蓄、净、用、排"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海绵校园"雨水利用为理念,提出了校园雨水利用资源化的途径,并利用低影响开发理论,建立了滨州学院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顶雨水排蓄循环系统,论述了该项目技术措施的创新性和经济可行性,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雨水资源化的利用效率,结合实际,在分析雨水资源化概念的基础上,对雨水资源化的收集和利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实践可知,在雨水资源化的收集利用上合理的选择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能够改善当前城市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现状,对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祚俊 《居业》2022,(1):238-240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虽初具规模,雨水资源化仍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场所,海绵校园的建设对于其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涿州市水资源现存矛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为雨水合理利用、构建生态城市提供了思路.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模型为基础,对雨水直接与间接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了合理可行的涿州校园雨水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6.
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在城市水利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并简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提出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为城市进行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雨水资源化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震峰 《山西建筑》2004,30(15):19-20
通过分析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指出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内涵 ,并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从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的角度阐述了雨水资源化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楠 《市政技术》2019,(1):110-114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海绵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建设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水需要、促进城镇化全面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北京市下凹桥区排水系统改造及某再生水厂厂区雨水系统设计实践,对"海绵城市"理念在排水工程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水不是垃圾,而是宝贵的淡水资源,不能花巨资把它一排了之!”对郑州市规划局一项新的市政排水规划方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朱贵良等三位教师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投资30亿元的方案,忽略了雨水资源化的问题,指导思想不明,规划结构存在“重大缺陷”。而他们提出的城市雨水缺乏综合利用的问题,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城市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面对国内水资源匮乏和城市旱涝灾害问题,雨水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分析雨水可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提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设计形式、材料与工程手法实现并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完成雨水的循环利用,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剖析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