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抗氧化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优良。介绍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抗氧化和极压抗磨的相关特性和作用机理,同时讨论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摩擦表面生成的抗磨损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和铜片腐蚀试验,研究了油溶性羧酸铜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溶性羧酸铜与T202复合时的加剂量影响其与T202复合后的极压性能,且复合后的抗磨减摩性能比单剂优异;2剂的复合效应是影响摩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研究人员发现了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滑动表面抗磨的摩擦膜形成机理。在摩擦和接触压力的共同作用下,ZDDP分解并反应形成保护膜。膜的增长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呈现"气垫效应"(cushion effect),即膜的增厚能够自我约束。当压  相似文献   

4.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并在四球机上评定了其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磨斑表面含有硫、磷、镧等抗磨成分。  相似文献   

5.
ZDDP对MoDDP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任芳  梅平 《润滑油》1999,14(1):40-42
研究了商品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MoDDP)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DDP具有一定的抗磨减摩作用,与ZDDP复配后对其抗磨减摩性能有增效作用;ZDDP与MoDDP复合可加速MoDDP在摩擦副表面的成膜过程;MoDDP在实际使用时与ZDDP复合是提高油品抗磨减摩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复酯镉,利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其极压抗磨性能,并与同类添加剂T307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其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及表面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复酯镉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在摩擦过程中与金属表面作用,生成了金属镉、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等反应膜,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极压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钆的摩擦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四球机和HQ-1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钆(GdDDP)的抗磨减摩性能,并用傅里叶反射红外光谱、俄歇电子能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GdDDP的摩擦化学行为。结果表明,GdDDP的润滑性能优于传统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该添加剂的抗磨减摩作用主要是由于在摩擦表面上生成的金属钆、有机硫化物、硫酸盐和磷酸盐以及在摩擦亚表面上生成的含钆渗透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钠离子交换型层状磷酸锆(Na-α-ZrP)复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作为锂基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3D光学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分布及化学状态。结果表明,Na-α-ZrP和MoDDP作为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了锂基脂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复合增效性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强;其原因归结于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Na-α-ZrP物理保护膜和含Mo,S,P等元素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9.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合成了3种分子结构不同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ADDP).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质谱分析确证了产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抗磨性能,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验钢球磨损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的热稳定性好于商用ZDDP; ADDP中不同的烷链结构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不同, 带有支链烷基的ADDP比直链烷基的ADDP具有更好的极压抗磨作用, 可有效改善润滑油产品的极压抗磨性能, 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用四球机考察了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钨(WADTP)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WADTP能够有效地改善金属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环境,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1.
纳米微胶囊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微胶囊铜润滑添加剂,通过四球机考察了其在矿物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胶囊铜润滑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Cu纳米粒子在摩擦表面沉积,并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低剪切强度的表面膜,减少摩擦磨损,表现出良好的极压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MM-200摩擦实验机考察了不同基底材料上的聚酰亚胺固体润滑膜的摩擦学性能,考察结果显示在经过酸处理的镀镍A3钢上制备的聚酰亚胺膜有良好的减摩和抗磨损性能,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聚酰亚胺膜在对偶面上形成了均匀的转移膜。  相似文献   

13.
微米铜在润滑脂中自修复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四球试验评价了微米铜在润滑脂中的自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摩擦条件下。微米铜在摩擦表面沉积并与基体金属及磨损微粒熔合,重新组合为共晶焊接在摩擦表面上,形成自修复膜。使磨损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4.
根据萃取化学原理,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简称HEMP)为萃取剂,从含La3+的水溶液中萃取La元素。萃合物镧-异辛基膦酸单酯(简称LaEMP)用红外光谱、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了基本结构。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查了LaEMP的抗磨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波谱仪(WD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方法,研究了LaEMP的抗磨机理。结果表明,LaEMP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在摩擦表面生成的含P和La等元素的保护膜以及摩擦亚表面形成的含镧摩擦扩散层,是LaEMP具有较好抗磨性能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晕擦学试验和轴承寿命试验考察了微米铜粉在润滑脂润滑条件下的自修复性能,并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俄歇电子能谱仪(AES)等分析手段对钢球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在润滑脂中的微米铜粉可以减少钢球的磨损量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摩擦作用下,添加在润滑脂中的微米铜粉可以在摩擦副表面沉积并与表面基材相互作用生成自修复膜,对摩擦副表面出现的磨损起到自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磨损部件的摩擦润滑自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磨损是导致能源浪费和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或抑制摩擦磨损,通过润滑油品配方设计和有效利用摩擦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提出了摩擦适应,摩擦成膜自修复,原位摩擦化学自修复,微流变及场效应渗镀整平技术五种自修复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制备了一种复合型修饰剂修饰的油溶性纳米铜添加剂,粒径为1~7 nm。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该添加剂在HVIW H150基础油及SJ 5W/30汽油机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含0.1%纳米铜添加剂的HVIW H150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可使基础油PB值提高30%以上,磨斑直径降低50%左右;在5W/30 SJ汽油机油中表现出明显的减摩性能,使油品的摩擦系数降低28%以上。这是由于纳米铜超强的延展性使其在润滑油中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防腐减摩(FM)薄膜的设计原则和原理,设计了1种防腐减摩(FM)液。试验室腐蚀试验和摩擦试验表明,将FM液涂装到试样表面后,可固化形成FM薄膜,起到防腐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燃油作为化石能源燃料的替代品之一,应用过程中的燃油稀释问题不可避免,研究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极为重要。利用活塞环 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发动机新型代用燃料--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CH 4 20W 50)成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摩擦后的缸套表面形貌、摩擦反应膜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其质量分数为10%)稀释致使润滑油黏度从2455 mm2/s下降到1455 mm2/s,进而引起油膜厚度降低;此外,摩擦诱导缸套表面形成含有ZnO、Fe的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和含氮有机物类物质的摩擦反应膜,其中ZnO、FeS、含氮有机物和磷酸盐起着主要的抗磨减摩功效。燃油的稀释作用及引起摩擦反应膜的组成的变化是生物质燃油对润滑油成膜性能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醋酸为转化剂,实现了无定形磺酸钙清净剂T106D的晶型(方解石)转化,所得结晶型磺酸钙产品理化性质稳定、油溶性好。并借助FT-IR、TEM、激光粒度仪等表征了产品的外观形貌和粒径尺寸。同时,以Fall-Ball和SRV试验机测试了产品抗磨性能,结果显示,该产品有较强的抗磨减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ZD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