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_9石油树脂加氢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树脂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其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得到色相好、软化点高的石油树脂,采用适宜的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了C9石油树脂加氢工艺的研究,得到软化点为136℃,色相(赛)>30#的水白色氢化C9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2.
乙烯装置副产C5合成DCPD石油树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烯装置副产C5为原料,采用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热聚合方法在实验室合成DCPD石油树脂。结果表明,DCPD浓度在45% ̄50%时,可得到软化点≥120℃,色相(Fe-Co比色)≤5^#,收率≥15%(以原料C5为基础)的DCPD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3.
浅色C5石油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庆石化总厂C5馏分为原料,经热聚,蒸馏脱除环戊二烯,并切割出70℃以前的馏分,采用自制的AlCl3络合物催化剂,合成了浅色C5石油树脂。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各工艺参数对石油树脂的色相和软化点及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工艺条件:投料时间3.0h,反应温度20℃;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色相达到4(Gardnar级),软化点大于90℃,活性组份收率大于65%的透明度高的浅色C5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4.
以大庆石化总厂 C5馏分为原料 ,经热聚、蒸馏脱除环戊二烯 ,并切割出 70℃以前的馏分 ,采用自制的Al Cl3络合物催化剂 ,合成了浅色 C5石油树脂。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各工艺参数对石油树脂的色相和软化点及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聚合工艺条件 :投料时间 3.0 h,反应温度 2 0℃ ;在此条件下 ,可以制备出色相达到4 ( Gardnar级 ) ,软化点大于 90℃ ,活性组份收率大于 65 %的透明度高的浅色 C5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5.
油墨行业既需要有石油树脂要较高的软化点和较浅的色相,又需要石油树脂要有较高的正庚烷值。本文探讨通过改进聚合工艺和原料,开发满足高级油墨需求的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 C9石油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工作。采用亚磷酸酯作催化剂终止剂和过滤法脱除催化剂代替传统的碱洗、水洗法 ,避免了产生大量废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且用此法生产的树脂具有浅色树脂色相和比较高的软化点 ,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淄博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华泓锦)3万吨C5石油树脂项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于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4月25日投料试车并于4月30日生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位于淄博市张店东部化工区,总投资1亿元,采用自主研发的C5石油树脂生产工艺,生产高性能的脂肪族C5石油树脂,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质量水平。目前产出的C5石油树脂产品软化点100℃,色相3号。随着该装置的投产,鲁华泓锦的C5五石油树脂总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国内大型C5石油树脂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8.
C9石油树脂的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涉及的改性石油树脂是用C9石油树脂与马来酸酐的加成物再与异辛醇反应后得到的。由于在改性石油树脂中引入了柔性和极性基团,使其与聚氯乙烯(PVC)具有良好的共混性,提高了PVC的抗冲性能。本文研究了C9石油树脂改性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改性石油树脂的用量对共混物机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温聚合工艺路线合成的石油树脂,色泽浅,软化点高,工艺简单,经济效益颇佳。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加氢过程中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及原料浓度对加氢效果的影响。通过采用自制的S105溶剂和选定的催化剂使原料树脂浓度达到50%(w),并得到软化点大于90℃,色相(赛波特)30~#及溴价小于2gBr_2/100g的水白色加氢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11.
热聚法合成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聚法,以乙烯裂解装置副产C5馏分分离出的双环戊二烯为原料,裂解C9馏分中140℃切割的组分为溶剂油合成了双环戊二烯(DCPD)石油树脂,考察了反应时间、恒温搅拌时间、溶剂种类、溶剂加入量等对DCPD石油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DCPD石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溶剂油质量分数50%~60%,热聚合温度240℃,恒温搅拌时间8h,老化反应时间22h。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DCPD石油树脂色相不大于8,软化点高于120℃,产品收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2.
采用4种具有不同软化点和H/C原子比的C9石油树脂(PR)与芳烃油作为相容剂,SBS作为改性剂,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HVA)。固定SBS的含量、相容剂(芳烃油和石油树脂)的总含量,考察相容剂中油和树脂的比例变化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C9石油树脂的性质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中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超过6%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差;软化点高的C9石油树脂更有利于提高改性沥青的60 ℃零剪切黏度,降低针入度;H/C原子比高的C9石油树脂与SBS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可以增强SBS形成的网状结构,从而增强沥青的路用性能;当软化点和H/C原子比高的3、4号树脂(PR3、PR4)的质量分数为4%时制备出的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C5单烯烃馏分改性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C5分离装置得到的C5单烯烃馏分对间一烯石油树脂进行改性。对C5单烯烃馏分的加入方式、加入量及加入后聚合温度、催化剂与溶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间戊二烯树脂与原树脂相比,在保持较高软化点的基础上,还具有较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较低的熔融粘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综合介绍C5与C9石油树脂的原料资源,产品品种,技术发展现状,生产方法,产品质量标准,经济效益分析及产品的应用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C_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Ⅱ.固体酸催化合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多种载体负载P2O5的催化剂,用于合成C9树脂。得到了一种效果较佳的固体酸催化剂──SiO2负载35.5%的P2O5。与传统的C9树脂制备方法相比,解决了以往C9树脂生产过程的废水污染及脱催化剂过程中因乳化而难以分离的问题,即直接用过滤的方法来脱除催化剂。由此法制得的树脂,收率以可聚合体量计可达60%,软化点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轻质油裂解C_9馏份合成石油树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轻质油裂解C_9馏份合成石油树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自由基和阳离子两步聚合法使石油树脂总收率提高到60%以上。采用终止剂和过滤法脱除催化剂代替传统的碱洗、水洗法,避免了产生大量含氟废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验室和中间放大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法生产的深色树脂具有良好的互溶性能,浅色树脂色相(Gardner)不高于8~#,软化点大于120℃。  相似文献   

17.
C_9-MA水溶性石油树脂磺化及其表面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分子量等因素对C9-MA水溶性石油树脂磺化的影响,测定了不同SO3Na含量产物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结果表明,在丁酮溶剂中以发烟硫酸(20%)为磺化剂,控制酸/烃比为1.1(m)、反应温度为30—45℃、反应时间60—150min时,可得到产物中SO3Na含量≤42.7%的磺化产物。在试验范围内C9-MA水溶性石油树脂的分子量基本不影响磺化反应。产物的表面活性随SO3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C5石油树脂的合成及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介绍了C5石油树脂的合成路线和石油树脂的性能及用途。重点介绍了石油树脂的加氢改性和化学改性方法,加氢改性还包括直接生产加氢石油树脂的方法,加氢改性后的石油树脂产品氧化稳定性好,色泽浅,可用作路标漆和增粘剂等;化学改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带有极性基团的单体马来酸酐对石油树脂进行接枝共聚改性,马来酸酐改性后的石油树脂产品软化点96℃,色泽7,酸值2.0mgKOH/g,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用作交通涂料的配料;另一种是在C,原料中加入苯乙烯,苯乙烯改性后的石油树脂软化点97℃,产品适用于热熔胶和热敏胶的增粘组分。  相似文献   

19.
C_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Ⅰ.自由基聚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基聚合合成C9石油树脂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各种引发剂及其组成、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采用较好的引发剂过氧化叔丁醇/油酸钠(质量比为10:1),在佳化条件:引发剂用量1.5%,反应温度160-170℃,反应时间15h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液状C9树脂,产率以可聚合体计超过50%,色度14—15号。  相似文献   

20.
以废弃聚苯乙烯(PS)为原料,在350~450℃下进行催化裂解。裂解产物经净化、蒸馏后,在40~60℃下,以无水AlCl3(用量为原料的0.4%~0.6%)为催化剂,低温聚合4~6h。终止反应后,水洗脱除催化剂并蒸除未聚合组分,得到琥珀色的PS石油树脂。PS石油树脂与以C9为原料的商品石油树脂的IR谱图相似。PS石油树脂的色号为11~12,软化点为72.5℃,pH值为6.39。聚合反应收率为20.3%~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