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采用双流浇注连续铸造方法,通过改变内浇包熔体温度制备了7075/6009合金铸锭.重点研究了不同内浇包熔体温度下所制备的7075/6009铸锭经过自由压制和轧制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7075/6009合金板材在轧制和热处理状态下,当内浇包熔体浇注温度从680℃升高到780℃时,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都会提高,而伸长率变化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内浇包熔体温度升高,导致外层合金厚度减小,内层合金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增加.合金板材在T6热处理状态下获得的最优力学性能是:抗拉强度为404 MPa,屈服强度为364 MPa,伸长率为15.3%.  相似文献   

2.
内浇包熔体温度对7075/6009梯度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流浇注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直径为65mm的7075/6009梯度复合铝合金铸件。分析了不同内浇包熔体温度对铸件横截面上的微观组织、成分分布和性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浇包熔体温度显著影响7075/6009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当内浇包熔体温度从680℃升高到730℃时,外层合金平均厚度减少约4.0%;当内熔体温度从730℃升高到780℃时,外层合金的平均厚度减少了25.0%。在内层合金和外层合金之间存在一个Zn、Cu含量和硬度连续降低的梯度过渡层,过渡层宽度随内层合金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增幅很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固/液复合铸造技术制备了具有"半固态显微组织/枝晶组织"分布特征的包覆型7075/6061复合铸锭,研究了外熔体温度对该复合铸锭界面组织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该复合铸锭的界面结合机制。结果表明:外熔体温度760℃、半固态坯料预热温度300℃、保温40 min、空冷条件时,制备的7075/6061双金属复合铸锭的显微组织分布与形态特征较好、抗压强度较高;随着外熔体温度的升高,内层7075合金半固态坯料的近球状α-Al固相颗粒逐渐粗大、球形化逐渐减弱;复合界面处内层半固态坯料局部重熔的现象逐渐增加,界面附近的半固态显微组织形态呈:球状固相颗粒合并长大、非球状化、枝晶化的演变规律;室温压缩时,复合铸锭以圆柱体轴线呈45°角方向裂开,而非复合界面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熔炼工艺制备含硅蒙乃尔合金,研究了熔体温度对含硅蒙乃尔合金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组织均由树枝状α固溶体基体、弥散分布于基体的次生β相以及枝晶间呈网状分布的α+β共晶相组成;但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中枝晶及枝晶间的α+β共晶相逐渐细化,枝晶上弥散分布的次生β相尺寸减小,数量增多,同时合金的硬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熔体温度为1450℃时,枝晶尺寸、共晶β相尺寸以及次生β相的尺寸均最为细小,组织最为致密,合金硬度值达最大值3.72GPa;而继续升高温度到1500℃,合金组织及硬度值较1450℃时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半连续铸造制备7075/6009铝合金梯度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了7075/6009铝合金梯度复合材料.分析了合金内层、过渡层、外层的宏观和微观组织形态以及成分分布,并测量了铸件径向的洛氏硬度.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铸造参数,可以获得具有成分梯度和硬度梯度分布的7075/6009复合材料;梯度复合材料在凝固过程中.内、外合金熔体以紊流复合;过渡复合层的宽度主要受到内、外熔体的浇注温度、节流片孔径大小以及内导管插入结晶器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高温铜熔体的转注特点出发,分析熔体转注过程对立式半连续铸锭质量的影响并其影响的因素关系,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其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直径为65mm的7075/6009铝合金梯度材料。研究了内导管节流孔径对铸件的成分分布、宏观组织和洛氏硬度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该工艺参数对研制合金界面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7075/6009复合材料铸锭中存在一个5mm左右的过渡层,过渡层与外层合金之间的界面清晰,但与内层合金的界面难以区分。在保证铸造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适当增大节流孔径能显著减少铸件外层合金的厚度,但对过渡层厚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流浇注连续铸造的方法制备了φ65mm的7075/6009梯度复合铝合金铸锭,分析了高温退火对铸锭的过渡区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造工艺参数下的复合材料铸锭存在3种典型过渡区特征:窄过渡区(I型)、中过渡区(II型)和宽过渡区(III型);480℃退火24h后,3种复合材料铸锭过渡区的宏观组织和成分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但过渡区的硬度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在20%以上。此外,高温退火有利于消除II型和III型过渡区的硬度波动现象。针对II型和III型过渡区,高温退火后Zn含量在局部出现了明显的均匀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梯度复合铸锭横截面上的内层组织分布,通过改变内熔体浇口在结晶器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采用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内层合金宽度不同的7075/6009梯度复合铸锭,分析不同内层合金宽度的铸锭横截面上的宏观组织、硬度分布及其微观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探讨内熔体浇口位置对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技术的内熔体形成液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内熔体浇口探入结晶器深度的加大,铸锭横截面的内层合金组织的宽度逐渐加大,洛氏硬度始降点逐渐外移,铸锭横截面的Zn含量始降点也逐渐外移,半径为10 mm处的二次枝晶间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恒定的超声功率、频率和施振深度,在不同温度区间对Pb-Ag合金熔体施加超声振动,探讨功率超声对Pb-Ag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超声空化效应和声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过低或过高的熔体温度因超声处理不充分或熔体内部热效应,均导致晶粒粗大。仅在370℃保温条件下,超声波处理能使组织显著细化均化,电化学性能提升,电阻率下降12.95%,极化电位负移290 m V,槽电压下降1.77%,达到了一定的节能降耗的目的,为今后制备高性能低能耗的Pb-Ag合金电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7075/6009 aluminum composite ingot with the diameter of 65 mm was prepared by double-stream-pouring continuous casting.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ingot compressed at 543, 573, 623, 673 and 723 K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ient distributions of composition and hardness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of the composite plates still exist after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ingots. Mean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reduces from millimeter order to micrometer ord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pla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from 543 K to 673 K. The be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7075/6009 aluminum composite are: σb=381 MPa, σ0.2=322 MPa and δ=16.6%. The appropriat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range is (0.75–0.85)TM, where TM is the melting point of 7075 alloy.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670℃下,振荡磁场双棍铸轧对7075铝合金成型板材微观形貌和硬度影响。结果表明,同传统方式铸轧相比,采用振荡电磁场铸轧板材的枝晶被严重碎断、细化和等轴化。在此条件下7075板材的表面及中心的偏析程度大幅减轻,并且在交变振荡场的作用下偏析完全消失。普通铸轧条件下板坯横向和轧向的HV硬度值分别为1104和1356 MPa;采用电磁场后,在交变振荡场下获得最大硬度为1615 MPa;除此之外,当磁场强度增加,板材性能会进一步提高。另外发现,无论在何种磁场条件下,升高浇注温度后,外加电磁场的细化作用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7075/6009铝合金层状复合板材内层显微组织与显微硬度分布,研究了固溶处理对板材内层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70~500℃范围内,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板材内层和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85℃时达到峰值,而外层显微硬度值呈上升趋势;内层显微组织在485℃时残留的颗粒相数量最少,而在500℃时发生"过烧"。在15~300 min内,板材内层和过渡区显微硬度值在30 min时达到峰值,而外层显微硬度值变化不明显;内层显微组织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而变粗大,残留颗粒相数量在30 min后趋于平衡。通过T6热处理工艺:485℃固溶30 min+水淬+175℃时效8 h,7075/6009铝合金层状复合板材可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404 MPa,屈服强度为364 MPa,伸长率为15.3%;同比T6热处理的6009铝合金板材,其抗拉强度提高36%,屈服强度提高75%,但伸长率降低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体温度对冷喷涂7075铝合金涂层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制备高性能涂层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利用冷喷涂技术,在较高的工作气体压力(5 MPa)下,通过改变工作气体温度(450、500、550、600℃),采用氮气在纯铝基体上制备了大厚度7075铝合金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组织结构及孔隙率进行了分析测定,用维氏显微硬度法测定涂层硬度,通过拉伸实验测定涂层结合强度,研究了冷喷涂工作气体温度对7075铝合金涂层组织及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工作气体温度在450~550℃范围时,对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有限。当工作气体温度为450℃时,涂层孔隙率为0.14%,显微硬度为117.8HV0.1,结合强度超过55.3 MPa。但过高的工作气体温度并不利于冷喷涂7075铝合金涂层的制备,当喷涂气体温度达到600℃时,涂层孔隙率升高到4.2%。结论仅采用廉价的氮气即可制备高致密度和高结合强度的冷喷涂7075涂层,当主气温度在450~550℃区间时,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随气体温度变化不大,而过高的工作气体温度(600℃)并不利于冷喷涂7075涂层相关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温铸造镍基合金GH33激光表面熔铸镍基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基体对涂层合金的稀释较小,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基体组织为γNi枝晶,枝晶间为γNi、M23(CB)6、Ni3B、Cr2B、CrB、WC。涂层显微硬度分布均匀,涂层耐磨性能较基体高10倍以上。通过组织与性能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激光熔铸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直流磁场对7075铝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在直流磁场下凝固的7075铝合金晶内溶质含量及凝固组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加磁场的试样相比,经过直流磁场处理后,7075铝合金中Zn、Mg、Cu3种溶质元素在晶粒内部的含量均增加。此外,直流磁场作用下,试样宏观组织的变化不明显,而晶内析出相的形貌和尺寸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无磁场时的粗大针状组织变为细小均匀的结构。探讨了磁场的作用机制。认为电磁场作用使得各溶质粒子对基体铝产生了相对运动,这种运动增强了溶质粒子在铝中的扩散,从而导致了晶内溶质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参数下对1.6mm厚7075铝合金板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在分析了焊缝表面组织的基础上,采用浸泡试验对焊缝表面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讨论了硬度分布与腐蚀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焊后轴肩作用区晶粒细化明显。随转速的增加,焊缝上表面热机械影响区范围加宽、轴肩作用区硬度增大。焊缝上表面腐蚀最严重的区域为轴肩作用区,在EXCO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