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嵌段型超分散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嵌段型超分散剂PSE是一种新型,高效分散剂,作者通过吸附等温线、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及理论计算,研究了PSE在SiO2和滑石固/液界面的吸附特性及吸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SE在SiO2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其作用模型为SiO2表面的-OH与PSE的硅醇基化学键合形成桥氧键;PSE在滑石解离面的主要吸附机理是PSE的硅醇基与滑石解理面上的氧原子形成氮键;当PSE浓度低时,超分散剂PSE在颗粒表面发生多位吸附,即锚固段和溶剂化段同时附在颗粒表面;当PSE浓度高时,超分散剂PSE锚固段卧式吸附在颗粒表面,溶剂化段伸入水中,属于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1]中提出的液膜体系界面状态方程的基础上,考虑了载体对乳状液-水相间界面张力的影响,发现膜相中载体的存在会使得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够吸附于界面并同表面活性剂发生界面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液膜体系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方程可使界面张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研究了n-三辛胺(TOA)水溶液的一些表面化学性质,重点是TOA在气/液界面的吸附特性、形成气泡的寿命和表面压力情况,考察了pH、无机盐对这些性质的影响;针对TOA在表面的吸附量,计算了表面自由焓;分析了TOA浮选、富集和回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以及阳离子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体系在固-液界面吸附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含水率和流速变化对土壤吸附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铬酸钾溶液的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含水量变化及流速变化对土壤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饱和土壤的吸附量大于非饱和土壤中的吸附量,且具有土壤含水量越低,吸附量越小的趋势;②动态流场中溶质的吸附量比在静态不动水体中溶质的吸附量要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短链双亲化合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混合吸附等式。结果表明,单独存在时具有较大饱和吸附量的溶质在混合体系中强烈地优先吸附。在乙二醇单丁醚与Triton-X-100混合体系中,具有较大饱和吸附量的短链的乙二醇单丁西边在甲苯/水佃面的优先吸附使界面膜强度减弱从而导致乳液聚结稳定性显著下降。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在硝基乙烷-水体系中的界面吸附测定了不同实验体系中的界面吸附参数,结果表明,不同体系中界面张力与溶液醇浓度间的关系均遵守Langmuir-Szyszkowski方程,硝基乙烷的存在改变了醇的界面吸附参数,降低了醇手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柱状晶间距的变化对连铸坯溶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液界面发生周期性弯曲变形条件下柱状晶区溶质分布表达式为基础,研究了柱状晶间距对溶质分布规律以及偏析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界面发生周期性弯曲变形的条件下,在一个周期内,随着枝晶间距的增大,溶质分布状态由直线经脉冲曲线向近似于正弦波曲线变化,并且在正偏析与负偏析中都出现了双峰值的现象;固液界面发生周期性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正偏析与负偏析的程度,随枝晶间距的增大而增加;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Einstein-Schriffer化学吸附理论和复能积分技术在平均了矩阵近似(ATA)下计算了氢原子在无序二元合全(DBA)CuxAu1-x,,CuxPt1-x,NixAu1-x和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1)H/CuxAu1-x和H/NixAu1-x系统的化学吸附能分别随着CU浓度和Ni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对于H/CuxPt1-x系统,在X=0.4处化学吸附最稳定;(3)H在NixPt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在X=0.2处是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1」中提出了液膜体系界面状态方程的基础上,考虑了载体对乳状液-水相同界面张力的影响,发现膜相中载体的存在会使得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够吸附于界面并同表面活性剂界面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液膜体系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方程可使界面张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磷矿脱镁废水和MgSO4溶液中的Mg2+在001×7型树脂和001×7×7型树脂上的交换平衡。测定了溶液组成对Mg2+吸附量的影响和25℃下Mg2+交换平衡曲线,并用液—固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描述Mg2+交换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C4醇、油/水两相部分互溶和不互溶双液系中起因于溶质界面吸附不平衡的界面不稳定现象。通过对滴加在C4醇水溶液表面的示踪液滴的运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该现象的动力学规律。对两类不同体系中不稳定现象动态表现差异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显示了多相体系相平衡对溶质Marangoni现象的影响及双因素自耦合的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13.
Polanyi吸附势理论的热力学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力学理论和溶液理论,在不受经验性假设限制的条件下,分析了Polanyi吸附垫的热力学含义,指导出固液界面吸附的基本条件、凝聚吸附条件、混合溶液竞争凝聚吸附以及顶替吸附的基本条件,是出与Polanyi吸附势理论及其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H2-CO2-CH4-CO混合气在活性炭(AC)和分子筛(MS)上的变压吸附(PSA)过程,各组分在AC上的吸附能力为:CO2的大于CH4的,CH4的大于CO的;在MS上为:CO的大于CH4的。并研究了混合气在AC-MS复合床层上的PSA过程,其中AC充填于进口端,主要吸附CO2和CH4;MS主要吸附CO,为复合床层PSA过程的模拟计算和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磷酸钙沉淀在蔗糖溶液中吸附脱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含量的蔗糖溶液中进行磷酸钙固相对焦糖、类黑素及葡萄糖碱性降解物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固相吸附剂对这类色素的吸附特性属于Langimiur型,而且其对色素的吸附量与蔗糖含量呈现一定相关性。本文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探讨,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磷酸钙固相在多组分液相中的等温吸附规律进行了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16.
无机离子交换剂作为气固色谱填料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合成的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酸钛(钠型、铜型)作吸附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某些烷烃和芳烃的吸附热(ΔHφ)及吸附熵(ΔS1),探讨了烷烃和芳烃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系物间的ΔHφ与ΔS^1的烃类碳数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ΔHφ与ΔS^1之间变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在焦磷酸钛(TiPP)吸附剂上有热力学补偿效应。并成功地分离了多种烃类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平界面稳态生长条件下固液界面上的溶质分配过程,推导了非平衡溶质分配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与Aziz模型间的数学关系,并与Baeri及Wood等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含量的蔗糖溶液中进行磷酸钙固相对焦糖、类黑素及葡萄糖碱性降解物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固相吸附剂对这类色素的吸附特性属于Langmiur型,而且其对色素的吸附量与蔗糖含量呈现一定相关性.本文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探讨,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磷酸钙固相在多组分液相中的等温吸附规律进行了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确定生物炭吸附的最适宜温度、振荡速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及吸附时间的范围,选择吸附温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的投加量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吸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生物炭的投加量0.4g,亚甲基蓝的浓度45mg/L,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98.6%,吸附量5.54mg/g.最优条件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亚甲基蓝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达到平衡时,亚甲基蓝浓度与生物炭的吸附量之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生物炭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特性一致:室温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4 h,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Boyd动力学模型说明液膜扩散是吸附反应速率的控制因素;与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行为,说明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经过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计算出的平均吸附自由能小于8 kJ·mol-1,表明吸附为物理过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为自发、吸热、熵增加的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固-液界面的无序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