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追述脉金矿床的成因和历史发展,指出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变质带中的脉金矿床与太古代变质岩中的脉型矿床具有很多相同特点,通过对不同时代脉金矿省的详细研究,指出不论是太古代还是年轻的成矿省的成矿作用是相同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表明,从太古代到新生代,构造控制的脉金矿床,在构造、矿化、金属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也具有广泛的相似性。从而认为产在变质地体中的脉金矿脉系统是一组单独的或有继承性的后生贵金属矿床。提出了该类矿床是形成在整个深部地壳范围内,从韧性剪切带到脆-韧性到脆性的构造类型,从麻粒岩相延伸到次绿片岩环境的地壳连续模式。这个模式很好地解释了脉金矿床的很多地质特点,对其现代分布特点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Л.Н.Овчинников的因子型公式对金矿床的成因模式进行了描述。因子型公式说明12个因子的性质——产生成矿的地质作用、该地质作用的深度、地球动力环境、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成矿过程能量的来源、成矿溶液的成分、沉积的环境、沉积的机理、分带性、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和矿石沉积的热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大型和超大型内生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在92%的矿床上,矿石和金赋存在不同类型的裂隙断裂中;在剩余8%的矿床上,矿石呈浸染状而赋存在爆破角砾岩筒和火山口中以及小侵入岩株中,有时还赋存在含碳页岩和被容矿断裂破坏的某些碳酸盐岩层中。根据构造关系,大型金矿划分为6类:(1)与含矿断裂有关的矿床;(2)与众多延伸稳定的含矿雁行断裂系有关的矿床;(3)延伸稳定且互相靠近的断裂系中的矿床;(4)与相交的含矿裂隙束有关的矿床;(5)与小岩株、脆性岩墙和爆破角砾岩岩体、火山口有空间联系的矿床;(6)与使花岗岩类(花岗片麻岩)岩体构造变形接触带复杂化的含矿裂隙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点和主要伴生元素;确定了这些伴生元素在金矿化形成中的作用;查明了地壳一些地段物质(元素)的某些部分在迁移过程中由分散状态转变为工业富集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对沉积主岩浸染状金矿床成因的重要性,热化学硫酸盐还原提供了在中温(如100~200℃)时H_2S产生异常高富集的途径,高H_2S含量是活化金和与沉积主岩金矿床共生的其他金属(Ag、Hg、Sb、As)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形成高Au/Ag比值的矿体所必需的;讨论集中于Carlin系列的沉积主岩金矿床和中国的类似矿床,以及可能与这类矿床类似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太古代Hemlo金矿床。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假说可作为矿物勘查业时辨别有利或不利源岩的一种有意义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主要地质-工业类型金矿床广泛的地质-矿物-地球化学方面的信息综合的结果,制定了这些金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模型。分析这些模型的不同参数(金和银的品位、矿体的含矿性、厚度和形态、矿物共生和标型矿物、矿石的结构构造、近矿交代岩、地球化学原生晕和温压特征值等)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划分出三种类型的分带:梯度明显型,梯度不明显型和层状型。本文拟对每种类型分带的代表金矿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合理的热液矿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在此基础上评价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的剥蚀水平。圈定出盲矿化的顶部矿化带,证明矿床剥蚀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穆龙套金矿床Au、W、As等元素原生晕特点及与矿化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东南侧所作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伴生元素进行了垂向和横向的分带。根据原生晕的组成及展布特点确定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和独联体国家热液金矿床分布的分析表明,晚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时代金矿化的强度有可比性。主要以大型矿床(>100t)金的总储量(已开采的量加储量)的资料作为评价金矿化显示强度的根据。本文把金的富集划分为4个级别:1→1000t,2→100t,3→10t,4→1t。 划分了16种地质成因类型的热液金矿床。对于一般达到4000tAu不同种类成矿体系的极限含矿性作出评价。探讨了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的成矿体系的概念,得出大型矿床的形成是由于地幔与地壳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模拟维特瓦特斯兰德矿区风力活动直接特征形成过程的实验,简要说明了维特瓦特斯兰德矿区金矿床成因的风成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比较实用的角度对铀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进行了新的分类,分为外生和内生两类。首次列出了各类矿床的规模、矿石质量、工艺特点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实例不仅有国外的矿床,而且也包含了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所有重要的矿床,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成矿作用出现的各种具体环境并预见发现新的非传统工业成因类型的工业铀矿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澳大利亚西部伊尔加恩地区晚太古代脉型金矿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类型金矿,提出了一个地壳连续区模式、阐明金矿形成的P-T条件、控矿构造型式、矿脉结构、围岩蚀变特征及热液和成矿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巴西Chapada铜-金矿床热液喷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pada火山-沉积层序产在Goias地块中部.作为一个内地块.此沉积层在Brasiliano/Pan African活动带内。此带发育在巴西中部2个太古代克拉通断决之间。Chapada层序角闪岩和有关深成岩的地球化学特点表明,它属一种类似于海洋削减带环境中现代火山弧的构造背景。铜-金层状矿床产于该层内,其中的角闪岩显示出钙-碱性特点。表明Chapada矿床具有原生热液喷气沉积,接着是变质成因再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的工业开发程度为基础,将金矿床分为3组:正在开采的、正在勘探的和后备的。阐述了每一组矿床类型和地质特征。为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确定了地质勘探工作和矿石加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红土型金矿在国外已经是金矿勘查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综述了红土型金矿的指示层及其勘探模式,介绍了两个红土型金矿床实例。  相似文献   

16.
Sierra Pe(?)a Blanca地区是与火山岩有关铀矿床的一个明显实例。在该地区,火山岩既是矿床的主岩,又是铀源层。矿化主要产于新生代火山岩堆积体(Nopal和Escuadra流纹岩)下部层位,此堆积体覆盖在中生界钙质基底之上。已确定有3种成因类型的铀矿化:热液型;大气降水-喷气混合型;表生型,相应的代表性矿床为:Nopal 1号矿床;Las Margaritas矿床以及Puerto 3号矿床。 本文总结了该区不同地段有关蚀变、矿化、断层-裂隙型式、流体包裹体以及裂变径迹等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涅日达宁金矿床位于南维尔霍扬复向斜中4条区域性大断裂的接合带中。矿体-矿化破碎带和矿脉产于受变质的陆源砂-页岩地层中,有中、酸性岩株和岩墙侵入其中。业已查明,岩浆形成物的年龄为154~94Ma。矿床形成于3个阶段中。金矿体形成在第2个阶段中,在结束阶段,发生了石英和硫化物再生作用及含银矿物组合的结晶。金的沉积开始于围岩交代改造成含浸染状黄铁矿和毒砂的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岩时。硫化物含有与结构有关的“不可见”金。自然金结晶在石英脉中,与粗粒毒砂和黄铁矿共生,并与闪锌矿-方铅矿-硫盐集合体一起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由2种不混溶的流体形成:主要是含N_2、CH_4和可溶性氯化物(达4.5wt%NaCl)的水-碳酸流体和主要由CO_2和CH_4组成的气态流体。从矿物的稳定同位素(S,C,O)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流体中多半是岩浆成因的硫、水和碳酸,它们与来自围岩中的组分混在一起。业已查明,岩浆岩和围岩与同位素轻的、可能是大气降水成因的水发生了相互作用;指出矿物是在360~175℃的温度和(1.2-1.7)×10~8Pa的压力下从pH为5.5~6.1、含0.25~0.3克分子CO_2的成矿流体中结晶的。工业金矿石的形成与晚白垩世早期南维尔霍扬复向斜构造-岩浆活化的后加积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冲积锥矿床在冲积砂金矿床中具有独立的工业意义和特殊的控制规律,本文阐述了冲积锥砂金矿床的形成因素,特别是地形的水系因素对这类矿床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萨拉拉金矿田控矿构造条件和矿化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性的综合分析,查明了构造作用与成矿作用密切的时空共轭关系。确定了在一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3个级别(矿体、矿段或矿床和矿田)的内生分带性。前2个级别以同心对称型分带性为特点,而第3个级别则表现为非对称型分带性。所有3个级别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性都与含矿流体在地质环境遭受变形和破坏以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上发生分异作用和卸荷(减压)作用有关,而变形和破坏作用又为含矿流体从源区向矿石沉积地段的迁移提供了通道保证。  相似文献   

20.
对Carlin金矿带的成因模式有很大的争论,主要有沉积的、岩浆的和构造控制3个学派。现代地热系统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之间的相似性使人们考虑矿化可能产生在古地热区,成矿热液是被加热的地下水。深部还原性的孔隙流体与浅部氧化地下水的混合,使地球化学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导致金的堆积。本文还讨论了金沉淀的化学机制。该模式解释了Carlin型金矿床的构造多样性和地球化学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