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传统社区集体记忆不仅是社区环境和社群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激发本土意识和地方认同的重要基础。社区集体记忆研究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指导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价值。本文选取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边界和街巷关系、从时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需求和空间实质,探讨集体记忆存续过程中的"静止—变化""物质—精神""有形—无形"等相对关系。以集体记忆为轴,未来社区可以吸取传统社区的空间组织架构和社会关系,识记、保持、再现和确认地方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2.
朱蓉 《南方建筑》2006,(11):5-9
论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阐述了城市形态与城市记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记忆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社会学调查访谈的方法,探讨了有助于保持集体记忆的城市形态要素,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方案     
《建筑师》2014,(3):118-119
城市·记忆·形态:心理学与社会学视维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 内容简介 在达尔文的时代。生物时间的长度似乎使经验的时间没有意义。在我们的时代。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与频繁的更新,也导致了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似乎同样的无意义感。这对个体自我认同和城市集体记忆的延续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面对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4.
城市机理是城市形态宏观上最重要的表征,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在俯瞰图上,世界各地的历史名城都有鲜明的肌理特征,表现在街区、街巷及建筑尺度和形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干差万别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图1)。城市肌理的形成与其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密不可分,它包含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人们对城市中的空间和实体的记忆组成。这种城市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罗西)。城市肌理是丰富的人类历史文明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历史文化名城市保护规划中采用的类型学方法确定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含量,使保护工作的具体化得观在把握传统城市形态元素的基础上落实。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建筑设计既面临着项目类型向存量更新的转变,也面临着设计评价标准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如果将“乡愁”类比至建筑学范畴内的场所依恋,按照雷拉与罗伯特提出的三维框架理论,人与场所的情感联系可以由“人”“心理过程”和“场所”三个维度加以定义。在现代社会分工和高效生产的时代,“人”与“心理过程”在决定了“场所”空间环境变更走向的设计决策阶段是缺位的,只能被项目建设和设计的相关方所代言。因此,在以人的体验作为城市生活品质评价标准的当下,建筑师的设计观念应有所转变,必须更加尊重凝聚着人的情感的既有历史环境,更加尊重社群共同价值和日常生活方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是在这一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成功案例。传承历史文脉、尊重社群价值被进一步拆解为空间、时间、社群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与贯彻,并最终获得了社群集体认同,将空间转化为地方感,将时间转化为历时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座城市是由不同时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实体,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影像,城市历史景观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记忆,反映着人类自主创造力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关系。人们对历史景观认同后,将个体记忆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累积形成一种城市集体记忆,最终形成对城市特色和审美的集体认知。城市只有能够深刻体验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和个性特征,建立起持久  相似文献   

8.
吴欣 《当代建筑》2021,(10):127-130
在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的城市更新中,城市的价值远不仅仅是土地价值,还有对其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场所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历史城市景观的延续.设计师应兼顾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场所精神、集体记忆等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集成式转型,将城市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整合,有序推进,有机演进,重塑生活场景及城市记忆,实现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穆迪 《城市住宅》2021,28(4):209-210
历史街区承载城市记忆,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济南商埠区作为济南近代历史的见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其风貌特色面临破坏与湮没.类型学理论旨在通过对"集体记忆"的追寻与再生建立城市形式和结构的经久性,对于塑造城市品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尝试以类型学为理论视角,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对济南商埠区进行城市、街区与建筑层面的类型学提取与分析,从而将其集体记忆概括为3种整体性表述,并提出集体记忆导向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热点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2,(4):110-110
一直以来,人们通过视觉和感官的信息不断地获得对城市性格和文化的了解,而城市的景观便是信息的源泉,也就成为城市居民产生集体认同和记忆的基础。然而,当城市的形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今天,城市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加强而整体性渐弱,对于历史的整体记忆在城市中是日益完整还是逐渐支离破碎,或者说当今城市景观是否真实地传达了历史的信息?在《集体记忆的城市——历史的意象和建筑的表演》一书中,作者ChristineBoyer正是带着这一质疑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试图探讨19世纪的形象如何转换成城市的当代景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城市记忆系统研究为基础,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城市记忆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总结出相应的表现原则与策略,试图获得对五大道地区文化保护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12.
赵辉  王东明  谭许伟 《规划师》2007,23(2):81-83
分维数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的定量判断依据,通过对城市发展影响因子宏观调控,使城市朝着临界空间形态方向发展.据此,沈阳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应在提高公建用地的半径维数、提高城市总体形态的边界维数、减少绿化用地半径维数等方面进行引导,以进一步优化沈阳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秋 《规划师》2008,24(11):10-13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气质,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文化价值日益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具有地方特质、以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精神概念规划,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Tirana, capital of Albania, is a city where voices are silenced and identities remain opaque. With a tumultuous and dark history, Tirana’s political landscape, which is inherent to public trust, has been fractured. Then, how can the public realm be reconceived to better express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voices? This project explores how cultural forms of identity, memory, and voice found in Albanian textiles can be interpreted at the urban scale. The master plan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the city scarcely recognizes public spaces but allocates new poly-center developments. Grounding the project in one of these poly-centers, a derelict textile factory, cultural memory is interpreted, extracted, and manifested in a multi-faceted urban development. Such a process aims to operate as a business incubator, housing and public space, community agriculture, an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his project aspires to reposition the city’s history by excavating the past through soil remediation, new forms of labor,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Unlocking this memory and restructuring its texture will form a liberated, vocal, and free public real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的文化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雕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造型形态、美学作用及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6.
历史建筑再利用之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所涵养的范围应超出每个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如纪念物及重要古迹等,而扩及到各城市里有特色及历史意涵的一般老建筑和民居,甚至一些产业建筑与厂房等。其目的在于保存每个城市的特色、历史、集体记忆与场所感。同时若能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发挥创意,则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将不是城市现代化的障碍,而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像生物界的进化一样,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制度的不同而形成了性格特点迥异的城市母体,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手段在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活动满意度与社群空间需求调查,将类型学方法运用在萧山朝晖地块旧城更新中,分析城市生命体建筑、交通、景观、文化脉络的识别提取、还原修补与植入重塑策略。结论为:旧城更新不应仅改善物质面貌,更有必要遵循城市生命体的脉络特征,通过"还原复合有机的建筑脉络、连接高效便捷的交通脉络、营造疏密有致的景观脉络、延续新旧共生的文化脉络"等手段,实现保留社会网络、还原集体记忆、满足社群需求、激发城市活力等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