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所谓塑性指数是指粘土呈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它是由瑞典科学家阿特伯格提出来的,也称阿氏塑性指数,其定义为粘土液限与塑限之差,即:I_p=W_l-W_p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是界限含水率试验的主要试验方法之一。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的类别、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相似文献   

3.
泥料的塑性     
1 塑性的概念 塑性,是烧结砖挤出成型时对泥料性能的基本要求,塑性太低的泥料挤出成型时极为困难,塑性太高的泥料在干燥过程中又十分麻烦.  相似文献   

4.
<正>瓦坯的压制成型可分为塑性压制成型和半干压制成型两种,前者用得较为普遍。1瓦坯的塑性压制成型泥料经挤出机(如泥料塑性指数不高,应采用真空挤出机)挤出后切成泥片,根据泥料性能可困存7~15d或不困存。再送到压瓦机成型。  相似文献   

5.
掺砂红土的力学特性及掺砂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掺砂比例的红土进行液塑限、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和扫描电镜等试验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不同掺砂比例对红土的含水性、击实性、强度等力学特性以及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土掺砂后,可以显著降低红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和最优含水率,提高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掺砂红土的液塑限...  相似文献   

6.
砖坯干燥是其加水以提高泥料的塑性而成型的逆过程。由于其成型时是依靠吸附在泥料颗粒表面成为不能任意流动的完整的水膜——吸附水和水膜以外的自由水的表面张力使其在颗粒间形成的内聚力不断增大,当达到泥料——水系统中适当的成型水份时,即可以挤压成型。其中,自由水在坯体中所占有的体积在干燥时随着其逐步排出,相邻颗粒同时互相靠拢,砖坯体积收缩。这一过程如不能满足泥料——水系统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特性,将引起坯体变形、翘曲、裂纹而报废。实践证明,干燥只能增加坯体的缺陷,且生产中干燥阶段所造成的损失数量往往比焙烧时更多。  相似文献   

7.
张慧  万俐  杨隽永 《土工基础》2011,25(3):68-70
为科学控制青膏泥的回填质量,在对青膏泥特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液、塑限试验,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试验等科技手段,对青膏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膏泥为粉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率在16.7%左右,这一结论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压实试验表明:压实系数均在0.90以上,说明达到了回填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路基黏土-砂混合填料的工程特性,本文选取高岭土和石英砂,分别制备不同含砂率与含水率的黏土-砂混合物试件,开展轻型击实、液限塑限联合测定、自由膨胀率、承载比(CBR)、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砂率增加,黏土-砂的最大干密度升高,最佳含水率、塑限、液限、塑性指数降低。在相同含砂率下,黏土-砂的CBR值随着含水率上升先增后减。若含砂率上升,则黏土-砂的最大CBR值升高,最大CBR值所对应的含水率降低,黏土-砂满足作为路基填料的CBR值要求时,所对应的含水率范围明显收窄。随着含水率或含砂率增加,黏土-砂的自由膨胀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减小。相比于含砂率,含水率对黏土-砂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解析法在液塑限联合试验成果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terminationofliquidandplasticlimitsusinganalyticalmethod1前言液限、塑限是指细粒土处于可塑性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和下限含水量。它是粘性土的两个重要物理指标。用它可计算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结合土的...  相似文献   

10.
王浩 《砖瓦》2004,(4):9-11
塑性在黏土砖瓦生产工艺中是原料性能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众所周知,它直接关系着泥料是否能在挤泥过程中成型,成型后砖坯的强度,间接地影响干燥、焙烧等工序.目前不少砖瓦企业都深深意识到黏土(包括煤矸石、页岩、高掺量粉煤灰等原料)塑性成型问题的重要性,并希望得到一些能指导当前企业生产的有关塑性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许拥胜 《砖瓦世界》2005,(12):28-30
烧结砖原料工艺性能主要包括可塑性、结合性、颗粒组成(粒径级配)、收缩性能、烧结性能和耐火度等几个方面,现就以上内容分别阐述如下:(1)可塑性:在烧结多孔砖生产工艺中常用“可塑性限度(塑限)”、“液性限度(液限)”、“可塑性指数”、“可塑性指标”和相应含水率等参数来表征粘土可塑性的大小。如图1所示。从粘土与水相对关系来看,“塑限”表示粘土被水湿润后,形成水化膜,使粘土颗粒能产生相对滑动而出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所谓“塑限”高,说明粘土颗粒水化膜厚,工作水分高,但干燥收缩也大。“液限”是反映粘土颗粒与水分子亲和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刘富林 《砖瓦》1999,(4):24-25
泥料的挤出成型法,通常可分为软塑、半硬塑及硬塑挤出成型等几种.所谓硬塑成型一般指成型含水率在12%左右(湿基)的一种挤出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1砖坯中水分及脱水干燥是为了去除砖坯中的物理水分以便烧结。砖坯中的水分有两种,它们在砖坯的位置、数量、在挤出成型中所起的作用和在干燥时脱去的先后次序、难易程度,以及对砖坯在干燥时产生干燥裂纹的危害程度都不尽相同。一种叫"自由水",它包裹在泥料颗粒的外面不受泥料颗粒的任何约束,在坯体里占有一定的空间,数量较多,当泥料的含水率到达其液限含水率时,泥料变成了泥浆。自由水是包裹在泥料颗粒的外面,在干燥时,自由水首先被汽化排出,其干燥所需的能量也不大。由于自由水在砖坯里占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pH值对桂林红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塑限是影响黏土抗渗透、抗冲切、抗冲刷、抗侵蚀、抗剪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红黏土的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pH值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液塑限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随着pH值的减小,红黏土塑限降低,液限与塑性指数则先降低后增大;碱性溶液中,随pH值的增大,塑限、液限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塑性指数表现为折线变化。经分析表明,传统的扩散层厚度影响因素及双电层理论均不适用于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的桂林红黏土稠度界限。根据相同土的液塑限对应电势一定的原则,在双电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双电层结构模型定性分析红黏土稠度界限的方法。基于传统双电层理论,考虑多种成分溶液作用下,推导了适合桂林红黏土在酸碱液作用下的扩散层厚度计算公式,弥补常规扩散层厚度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对称电解质溶液作用的恒定电荷黏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水泥、消石灰、固化剂3种改性剂对膨胀土的界限含水率、胀缩总率、CBR、无侧限抗压强度、7 d自由膨胀率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①3种改性剂均能增大膨胀土的液限和塑限,但改良土的塑性指数没有明显变化;②改良剂都可明显提高膨胀土的CBR、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胀缩总率和7d自由膨胀率,但消石灰的...  相似文献   

16.
赵镇魁  蒲谊军 《砖瓦》2010,(2):21-24
<正>瓦坯的压制成型可分为塑性压制成型和半干压制成型两种,前者用得较为普遍。有些厂如广东省湛江耐火材料厂等采用了半干压制成型。1瓦坯的塑性压制成型泥料经挤出机(如泥料塑性指数不高,应采用真空挤出机)挤出后切成泥片,根据泥料性能可困存7d~15d或不困存。再送到压瓦机成型。泥片的挤出一般采用Φ320型双级真空挤出机或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海沧两个临近工区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度分形维数计算,并分析了其与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厦门海沧地区某区域变电站的花岗岩残积土粒度分形维数与相关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分形维数与所含粗颗粒的含量负相关;与含水率、饱和度、孔隙比、孔隙率、液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正相关;与湿密度、干密度、压缩模量、内摩擦角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酸碱度值对土体液、塑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泡方法,研究污染土的液、塑限以及塑性指数随酸碱度值的变化规律。用不同酸碱度值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土样,测定浸泡前、后土样的液、塑限值,总结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随着酸碱度值的增大,液限和塑性指数逐渐增大而塑限呈现两端大中间小;在酸碱度值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土样有液限值逐渐减小、塑限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掺和料对改良土液塑限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改良土的液塑限值,研究了掺和料对拟改良土液塑限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灰土与水泥土的塑性指数均随掺和料的掺量增加而减小,且与石灰相比,水泥的掺入对降低土体塑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刘彬  聂德新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2):2164-2167
在岩质边坡工程中,断层往往是构成边坡失稳块体的边界条件,而断层的强度参数一般取决于断层泥的强度参数。断层泥的强度参数与含水率密切相关,通过对工程区典型断层泥强度参数与其含水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断层泥强度参数随含水率增加而不断降低过程中拐点的存在,即断层泥含水率低于此点时,其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增加降低迅速,当含水率高于此点时,其强度参数随含水率增加降低缓慢。最后建立了拐点含水率同试样塑液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