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以南方某自来水厂的砂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次氯酸钠投加试验,研究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对砂后水pH值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水体pH值逐渐升高,投加1.0、1.5、2.0mg/L的次氯酸钠能够将砂后水的pH值从6.9分别提高至7.7、7.9和8.0;同时,次氯酸钠的游离碱含量越高,对砂后水pH值的调节效果越明显。但次氯酸钠调节砂后水pH值的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在不同水质条件下,效果有显著差异。当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代替液氯消毒时,建议保留投碱系统以保证出厂水pH值达标。 相似文献
3.
以悬浮填料和火山岩为生物载体,研究了单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模拟高氨氮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50~350 mg/L、氨氮为18 ~36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条件下,两种工艺都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和92%.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较单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更强的去除NH4+ -N能力,二者对NH4+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和32%.硝化潜力试验表明,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好氧生物膜的氨氧化速率达到4.50×10-3 g/(g·h),而单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仅为1.09×10-3 g/(g·h).前置缺氧区能够强化好氧区对氨氮的去除,并有效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低氨氮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处理低氨氮污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进水NO2^--N浓度较低时,提高NO2^--N浓度可促进ANAMMOX反应的进行,而当NO2^-N浓度过高时(〉118.4mg/L)则会对该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但此时ANAMMOX反应并没有停止,厌氧氨氧化菌仍保持较高的活性;适当增加进水的无机碳(IC)浓度可刺激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但过高浓度的IC会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进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存在不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进行;ANAMMOX菌的自养固定CO2过程会导致周边环境呈碱性,为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应当控制反应器中的pH值。 相似文献
5.
水渣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水渣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并以陶粒为参比填料,通过改变进水pH值和氨氮负荷等工艺参数,研究了水渣填料去除氨氮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渣曝气生物滤池较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具有更明显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在进水pH值为5.2~5.5,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16、32、64 mg/L时,水渣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3%、85.39%、63.46%,这是因为该填料能够溶出CaCO3,为硝化反应提供了碱度;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则因碱度不足而导致对氨氮的去除率较低.水渣曝气生物滤池内的pH值沿水流方向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的则相反.当处理pH值较低而氨氮浓度较高的原水时,与传统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相比,水渣曝气生物滤池更能显示出在去除氨氮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氨氮废水的亚硝化调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缩短亚硝化的启动时间,提高亚硝化速率,采用SBR反应器进行了快速实现高氨氮废水的亚硝化调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优化各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DO、FA是缩短亚硝化启动时间的关键,pH值和DO的调控是准确把握反应进程,获得较高出水NO-2-N浓度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温度与pH值可弥补低DO对亚硝化速率的负面影响,并且促进氨氧化菌(AOB)快速适应低DO浓度;在温度为30℃、pH值为8.0±0.2、DO为0.5~1.0 mg/L、进水氨氮负荷(ALR)为143 mg/(L·d)的条件下,启动亚硝化只需8 d;进水ALR达1 716 mg/(L·d),氨氮转化率高达94%以上,亚硝化率也基本稳定在90%以上,出水NO-2-N高达920~1 080 mg/L,亚硝化速率达1.1~1.2 kg/(m3·d),具有较高的氨氮负荷和亚硝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电化学除磷过程的条件并探究反应机理,通过模拟实际污水研究了初始pH值、初始磷浓度C0及曝气强度j对电化学除磷过程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电化学除磷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TP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溶液pH值增大。当C0为5 mg/L、电解时间为60 min、初始p H值为6~8时,TP去除率达到84. 5%以上;且当初始pH值为7时,TP去除率达到最高值,为87. 69%。C0越高,TP去除率越低,但除磷的能耗也越低。当C0为9 mg/L时,电解60 min后,TP去除率为72. 79%,去除单位质量磷的能耗仅为0. 059 kW·h/g,比C0为5 mg/L时节约能耗0. 025 kW·h/g。当j为0. 14~0. 28 L/min时,电解60 min后,TP去除率达到86. 0%以上,比j为零时至少提高了43. 6%。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磷过程中存在着化学配位反应和吸附反应。当pH值为3~5时,除磷过程以化学配...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煤气厂生化处理出水总氰含量不达标的问题,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考察了pH值、活性氯浓度、反应时间对废水总氰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该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次氯酸钠氧化法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实验证实,次氯酸钠法可实现对总氰的有效去除,使出水总氰浓度低于0.3 mg/L,对工程化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新型除磷净水剂HX207的净化机理,考察了其对津河水中TP的去除效果及水质的保持状况。结果表明,除磷净水剂对津河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处理后总磷的含量〈0.025mg/L(最佳时),能够满足景观娱乐用水的要求(GB/T18920-2002)。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较好地控制除磷净水剂的投药量,根据中试结果建立了最佳投药量(x2)、原水含磷量(x1)和除磷率(y)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投药量与原水含磷量及除磷率的数学模型为:Y=0.814+0.082x1-0.792x2—0.008958x1^2+0.985x2^2,该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就氯化铁和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黄浦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确定了针对黄浦江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混凝剂为氯化铁,投加量为30mg/L,混凝pH值为5.5,此时对DOC、A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2%、60%和56%,SUVA值也从2.3降为1.7,降低了26.1%。紫外扫描结果显示,强化混凝主要去除对波长〉250nm的紫外光有吸收的有机物,同时可降低60%以上的需氯量,这是因为它去除了在波长为272nm附近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的有机物,而这部分物质被认为是最易生成消毒副产物的部分;此外,强化混凝还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对其灭活率可达2.09-lg,明显高于常规混凝的1.0-lg。 相似文献
12.
13.
14.
粉末炭去除饮用水中土霉味物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2,4,6-三氯茴萫醚(TCA)、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和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等4种常见的土霉味物质,研究了PAC种类、PAC投加量、嗅味物质的初始浓度、余氯、水质等因素对PAC去除土霉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吸附对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1 h内;煤质PAC对MIB有更高的去除率;在一定的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下,PAC对痕量嗅味物质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无关;余氯和有机物的存在降低了PAC对嗅味物质的吸附容量,水质对去除嗅味物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IMBR处理低碳城市污水的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水C/N为3、4、5和HRT为4、8、12h的条件下,研究了一体化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MBR)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低C/N条件下,IMBR仍有很好的脱氮效果,出水COD、TN、NH4^+-N达到了GB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随着C/N的增加则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都有所升高;随着HRT的延长,IMBR对COD、TN、NH4^+-N的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但当HRT〉8h后,随着HRT的延长,对COD的去除率反而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中钙硬度去除效能主要受CaCO3结晶过程影响。通过改变C/Ca值模拟饮用水钙硬度去除,考察不同C/Ca值条件下,溶液体系pH值和Ca^2+浓度变化、上清液浊度变化以及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分布、晶型和形态,以阐明钙硬度去除过程中CaCO3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结晶产物均为方解石;溶液体系中加入的CO32-首先发生质子化,提高体系pH值,然后与Ca^2+结晶反应降低体系pH值;C/Ca值的增大提高了pH值,有助于Ca^2+的去除,但同时也会提高结晶产物颗粒数量、密度和减小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导致上清液浊度增大。饮用水钙硬度去除中要综合考虑残余Ca^2+浓度、出水pH值和浊度以及混凝剂用量等来优化确定C/Ca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