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因特网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和32位RISC处理器成为当前IT产业的焦点之一,呈现巨大的市场需求。设计具有较高性价比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路由器来满足小型办公场所或家庭中多台设备上网的需求。采用三星的ARM940T核处理器S3C2500设计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在构建的ARM硬件平台上成功进行u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上,构建了SOHO路由器,初步实现IP地址共享等路由器基本功能。商业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2.
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智能灭火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在详细分析了比赛用智能灭火机器人系统对控制器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比较合理的系统架构。内容具体分为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方面。在硬件方面采用ARM9作为灭火机器人的控制器核心,ARM9的采用保证了机器人在功能强大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扩展性,并且成本较低,易于普及。在软件方面给出了整体设计和沿墙走的流程图。实验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稳定可靠,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可以出色地完成灭火任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7-uClinux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ARM7-uClinux系统下开发调试环境引导程序的设计方法.在ARM7开发板上完成了设计与实现,并成功地建立了开发调试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ARM7TDMI①的uClinux 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ARM7TDMI核与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分析了移植uClinux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裴学武 《电子测试》2012,3(3):57-59
ROIP(Radio Over Intemet Protoc01)是将无线电(Kadio)信号所承载的语音信号通过IP网进行传输的一种技术,对提高公共服务部门工作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32位的ARM核心为硬件平台,选用了Linux内核为软件平台,采用了先进的VOIP技术,将语音流压缩打包成适合IP网络传输的RTP包,由此将远端的电台信号实时的发送到网络终端。通过网络的连接进行大规模、跨地域组网,现已广泛应用于消防、公安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中针对eye-to-hand视觉标定中机械手的移动可能对目标造成遮挡的问题,利用eye-in-hand摄像机和eye-to-hand摄像机结合的方式,以SCARA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双摄像机视觉标定系统。同时,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eye-in-hand的标定方式,以机器人末端坐标系为辅助坐标系,建立基坐标到辅助坐标再到摄像坐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实验室平台下工业机器人的目标定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网络性能测量仪,采用了分布式网络测量方案。实现了对网络时延、带宽和丢包率的精确测量,提高了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便携性。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温度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单片机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AT9lRM9200微处理器、Red Hat Linux9.0平台、Qt/Embedded版本等的支持,因而可以确保基于ARM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达到高可靠性、高动态性、高稳定性、高控制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娅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7):142-144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也取得迅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大。但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针对嵌入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Bootloader代码的设计是一个难点。在基于ARM720T核的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EP7312上进行设计,总结出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Bootloader设计的一般模式及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给出了Bootloader的详细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0.
陈颖 《通讯世界》2016,(5):207-207
目前嵌入式系统当中开发、研究的核心部件就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现在已经具有超过1000种嵌入式处理器,而ARM嵌入式处理器是其中应用得极为广泛的一种处理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仍处在不断研究和进步当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嵌入式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不足逐渐暴露无遗,ARM嵌入式系统逐渐成为很多行业嵌入式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本文将对ARM嵌入式系统的一般概况进行研究,得出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7的畜牧养殖智能消毒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朝勇 《电子技术》2010,47(9):28-29
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动机电产品向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本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以ARM7为远程机器人控制核心,结合GPRS和WIFI无线网络,实现机器人远程控制和工作环境实时监控。安装相应的消毒结构,可以实现远程消毒工作,实现养殖消毒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M和DSP的视频会议终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控制部分设计、数据处理部分设计以及两部分联合工作这3个方面介绍了一个视频会议终端的设计和实现。并给出了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数据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睡眠过渡状态是指人从清醒过渡到睡眠这段过程中脑所历经的认知状态.由于入睡的快慢、失眠的发生与睡眠过渡过程中的脑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实时监测评估睡眠过渡中的脑状态,对于研究入睡的历程、失眠的机理及其失眠的解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准确测评睡眠过渡状态,又不影响被测者的睡眠过渡过程,研发出以ARM微控制器和μClinux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微型嵌入式计算机".由于它能独立于环境完成测控所需要的以下各项操作:发生刺激并控制其特性,测量并记录被试者行为反应信息,因此保证了测控的无干扰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工业生产过程车间中的环境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M核心单片机,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和Wi-Fi图传模块,姿态传感器模块的车间环境监测机器人,并设计了其软硬件方案。机器人通过滑模控制器进行平衡底盘角度的镇定,PID控制器进行平衡底盘速度的镇定,保证了机器人底盘的通过性能。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验证表明,在复杂的工业生产车间环境中,该机器人能很好地通过复杂的车间环境,完成车间环境监测任务,并且将环境数据通过无线Wi-Fi模块回传给上位机,提供一种有效的车间无人监测方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以ARM7TDMIMCU为核心SmartARM2200在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同时以一个远程监控系统为例,说明了在ARM+uCLinux嵌入式平台上实现一个网络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侯建华 《电子技术》2009,36(11):18-20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切事务都朝着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嵌入式系统、GPRS通讯技术和RS485总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输出PWM信号进入驱动电路模块,从而实现控制机器人运动。通过该系统,实现机器人的远程控制,让机器人与人实现“人机对话”。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子技术》2015,(8):93-95
针对传统智能家居采用有线组建布线繁琐,增减设备需要重新布线,影响美观,且系统中的家电需要依靠家庭内部的PC,升级和维护均不方便。在此将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及嵌入式ARM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Qt技术通过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设计了一种既能利用PC机又能利用手持终端对家居进行控制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以现有嵌入式ARM微处理器的开发和控制水平,开展基于Zig Bee的网点部署的研究,以无线网实施家居电器的控制和管理。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贾晓华 《电子技术》2012,39(1):44-46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和移动性较强的产品中,而这些产品的低功耗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用户对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待机时间[1].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低功耗微处理器选择、接口驱动电路的设计、电源供给电路设计、动态电源管理等来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该系统已经在产品应用,系统性能稳定,功耗很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嵌入式Linux移植的方法和过程。给出了嵌入式开发环境下基于硬件平台ARM9的bootloader、Linux内核移植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可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研究提供操作系统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