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PP-g-GMA)对聚丙烯(PP)/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r-PET共混体系中,r-PET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PP的结晶峰温升高,半结晶时间减少;增容剂PP-g-GMA的加入使PP/r-PET的结晶温度降低,半结晶时间增大,但降低了PP的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增容剂对PUR-T/PP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双螺杆挤出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以癸二胺、十二碳二胺分别与聚丙烯(PP)接枝物的共聚物(分别记为PN1和PN2)及EPDM-g-MAH作为增容剂的热塑性聚氨酯(PUR-T)/PP(质量比为80∶20)共混体系,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体系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种增容剂的增容效果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N2>PN1 EPDM-g-MAH,这主要是由于接枝在PP上的氨基与PUR-T的反应活性远远高于MAH基团,因此以PN1和PN2增容的体系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从而使得共混体系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较稳定的形态结构,且当增容剂含量为5份时,共混体系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PP-g-GMA)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能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加入增容剂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增容剂使r-PET的熔点降低;增容剂对PP的结晶性能影响与熔融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塑料》2016,(1)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的PBT/PP共混物,通过DSC、TG、XRD、SEM等多种手段测试了共混物的性能,详细研究PBT/PP质量比、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共混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T/PP的质量比为70/30时,所得共混物的微观形貌最好;加入2种增容剂增容后发现,EVA-g-MAH对PBT/PP共混物相容性的改善效果比POE-g-MAH的增容效果好,并且PBT/PP/EVA-g-MAH的质量比为70/30/3时共混体系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作为增容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加入POE-g-MAH则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当PP∶PET∶增容剂质量比为80∶20∶5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PET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升高,半结晶时间缩短;加入增容剂,使PP的结晶峰温降低,半结晶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PP)为基础树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增容剂,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PP-g-MAH/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共混物,研究了r-PET及PP—g-MAH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P-g-MAH可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入r-PET可较大幅度提高PP的弯曲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7.
PP/DADB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HAAKE 90MIXER流变仪、自制HPM-C图像处理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性、可纺性、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改性添加剂的加入使得纤维的结晶度下降;结构变松散,可染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扩链剂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乳酸(PLA)/扩链剂共混体系,研究了该增容剂对PBAT/PLA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动态流变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扩链剂的环氧基团能够与PBAT和PLA发生化学键合,增加PBAT/PLA共混体系的界面结合力,降低PBAT和...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BG)作为增容剂,与废旧高抗冲聚苯乙烯(rPS-HI)、聚苯醚(PPE)进行熔融共混,制备rPS-HI/PPE/SBG共混物,并与rPS-HI/PPE共混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BG作为rPS-HI/PPE共混物的增容剂有效改善了PPE与rPS-HI的相容性.当SBG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聚丙烯(PP)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选用膨胀型阻燃剂(IFR)对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进行阻燃改性,应用双螺杆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PP/POE/IFR共混复合体系,对共混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膨胀炭层以及微观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的加入使得IFR颗粒的分散更加均匀、分散粒径减小,同时颗粒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对共混复合体系的力学和阻燃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提高冲击强度。当PP/POE/IFR/POE-g-MAH配比为80/17/20/3时,共混复合体系的平均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比消光面积平均值、总烟释放量较未添加增容剂的共混复合体系(PP/POE/IFR配比为80/20/20)分别下降了22.4%,14.9%,29.2%,21.8%,冲击强度提高了69.6%。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EVOH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切力变稀的现象。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的加入增大了PP/EVOH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说明共混物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按不同比例加入到聚丙烯(PP)/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体系中制备PP/LLDPE/nano-Si O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扫描量热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nano-Si O2对PP/LLDPE复合体系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LLDPE/nano-Si O2复合体系中,随着nano-Si O2分散性的提高,可促使PP与LLDPE之间相互作用增强,PP球晶细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nano-Si O2的含量在1%时,纳米粒子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较纯样提高了28.2%和2%。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增容剂(LDPE-g-DABPA)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形态及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热性能、流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增容剂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在HDPE/PC/LDPE-g-DABPA为85/15/16时,体系拉伸强度没有变化,而冲击强度由未增容的13.86kJ/m增加到55.31kJ/m,提高了3倍,MFR由1.65g/10min增加到2.16g/10min,用裂纹扩展功(G1c)评价LDPE-g-DABPA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体系的G1c由增容前的0.0955J增加到0.2025J,说明LDPE-g-DABPA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熔融接枝的方法以苯乙烯(St)作共单体将马来酸酐(MAH)接枝于乙丙共聚物VERSIFY(V)上,制得不同MAH相对接枝率的接枝物V-g-(MAH-co-St),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V-g-(MAH-co-St)增容的尼龙(PA)66/聚丙烯(PP)共混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MAH相对接枝率的增容剂V-g-(MAH-co-St)对PA66/PP共混物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St的含量可以得到高MAH相对接枝率的V-g-(MAH-co-St),当MAH/St质量比从2/1变为1/1时,接枝率显著提高,继续提高St含量,接枝率提高幅度减小。V-g-(MAH-co-St)可使共混物中PP分散相的尺寸减小、分散均匀。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总体上得到提高,MFR迅速降低;增容剂中MAH相对接枝率越高,共混物的弯曲强度越高,MFR越低,而缺口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2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大幅提高,且MAH相对接枝率越高,其提高的幅度越大,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明显下降,MFR下降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15.
增容剂对PP/PET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的方法制备了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增容剂PP-g-GMA含量对共混物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两相相容性,改善界面效果,明显降低拉伸前初始粒子的尺寸,但同时使拉伸后形成的微纤呈现一定的损坏,长径比有所降低。增容剂可以明显改善微纤化共混物力学性能,当其含量为2 %(质量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比未增容试样提高了11.0 %,弯曲强度都提高了11.3 %;当其含量为6 %时冲击强度也比未增容共混物提高了34.5 %。此外,PET微纤对PP有很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使其结晶温度提高了16.3 ℃,结晶时间为纯PP的32 %左右,而增容剂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P的结晶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聚乳酸(PLA)和聚丙烯(PP)共混体系中分别引入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及性能的共混材料(PLA/PP/POE-g-MAH,PLA/PP/POE-g-GMA),并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平板流变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界面增容剂的结构对PLA/PP共混体系界面状态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和POE-g-GMA均可改善PLA与PP的相界面形态,但与POE-g-GMA相比,POE-g-MAH的界面催化效率更高,对PLA/PP共混体系增容效果更好,其可诱导PLA与PP在界面处形成微交联结构,增强PLA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当添加4wt%的POE-g-MAH时,PLA/PP/POE-g-MAH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29.7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至39.3%,较PLA/PP样品提高了8倍;并且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其添加量为6wt%时,材料冲击强度达30.1 kJ/m2,材料具有较好的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别选择CPE、MP(马来酸酐接枝PP的简称)、MH(MP+端羟基液体NBR的简称)、MAC(MP+二乙烯三胺+端羧基液体NBR的简称)等对NBR/PP共混体进行增容研究;用红外光谱探讨MAC的反应机理及增容机理;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各共混体的亚微观相畴情况,讨论其亚微观结构与共混体宏观性能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在所选增容体系中,以MAC增容效果最佳,其共混体动态硫化后具有优良的耐热油及其它综合性能,适于制造耐热油弹性制品,前途乐观。  相似文献   

18.
以不饱和酯类化合物(DT)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反应性挤出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讨论DT对共混物相容性、结晶性能、热失重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DT增加了两相之间界面黏结,有效改善了PLA和PBAT之间相容性;当DT添加量为0.3 %(质量分数,下同)时,断裂伸长率增加了46.3 %,冲击强度显著增加,冲击试样未完全断裂。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了PP/PP-g-MAH/CaCO3复合材料,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PP-g-MAH含量对PP/PP-g-MAH/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与界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容剂PP-g-MAH含量的增加,PP/PP-g-MAH/CaCO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25.7 MPa增加到32.0 MPa,弯曲强度从34.7 MPa增大到41.2 MPa;结晶温度则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PP-g-MAH含量为2%时结,晶温度为123.9℃,结晶度为44.7%;而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刘磊  李志林  马志领 《塑料工业》2005,33(Z1):206-209
利用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研究了一种高分子增容剂(EPP)在聚丙烯/聚乙烯醇(PP/PVA)体系中的增容作用以及对体系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是该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在EPP添加量为0~16%范围内,体系的相容性随EPP用量的增大而提高,而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会分别出现最大值.最后对EPP的增容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