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能否实现快速撤离,是对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考验。文章分析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减少人员疏散时间、缩短人员反应时间和增加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对策,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高层建筑电梯交通系统特点的分析,利用马尔可夫网络排队理论建立了电梯疏散交通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将求解结果运用到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实例计算中,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电梯疏散交通模式在人员疏散效率和电梯系统利用率等方面均明显优越于上高峰交通模式。这证明了高层建筑电梯疏散交通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如今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但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人员的密集性,消防设施的老化等问题,都增大了火灾隐患,一旦疏忽发生火灾,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建筑内部的复杂性,也为人员疏散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了解建筑火灾危害,提前建立合理的疏散通道尤为重要。本文以天津大学高科技楼为研究对象,基于BIM技术与Pyrosim相结合,采用数值模拟与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建立火灾场景模型,添加所需的烟雾探测器、温度场及能见度切片视图等信息,对该建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火灾发生时烟气浓度、温度、CO含量和能见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合理的疏散时间和疏散通道,确定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火灾模型中的使用价值,为火灾现场应急指挥、人员疏散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灭火救援难度大、人员疏散时间长等诸多特点,一旦出现火灾事故极易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情况与特点,其后具体探讨了高层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要求与疏散途径,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电梯疏散与楼梯疏散集合使用的有效性,以期进一步保证我国高层建筑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地铁等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将BIM与Revit技术应用于地下建筑火灾预警和疏散管理中,分析不同条件下烟雾、人员疏散过程变化,实现对地铁火灾的预警和疏散可视化平台建设。以某运营地铁站为例,根据火灾烟气扩散过程确定烟气高度作为评价疏散安全性的指标,获得临界烟气最小高度下的可用疏散时间;通过人员量化处理进行人员疏散模拟,获得必需疏散时间并与可用疏散时间对比,进行建筑模型的评价和优化,以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结果表明:现有疏散通道布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通过撤除不合理商业箱、提高候车公共区空地面积、增加喷淋设备密度、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等方式降低疏散时间,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通过超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层建筑的对比,分析了目前超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垂直疏散手段少、疏散时间长、疏散人流拥挤、人员疏散能力低等问题。结合消防监督工作实践,从建筑疏散设计、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疏散能力等方面,给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水平的建议,并提出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进行安全疏散的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突发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直接通过消防楼梯进行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避免因疏散中出现拥挤踩踏而造成的不必要人员伤亡,在合理选取疏散模型和设定各种疏散场景的基础上,对上海金茂大厦的部分楼层进行了高层建筑人员疏散仿真实验,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论证了在高层建筑内设置应急避难区对安全疏散缓冲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科学合理设置避难层应当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问题,首先介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然后分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防范措施、消防设计、消防安全责任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利用消防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及人员疏散响应过程的推理与动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响应状态和火灾中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火灾阶段划分方法和人员疏散行为的分类,提出了火灾中人员伤亡的轨迹交叉理论,进而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火灾动态风险和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框架。分别探讨了建筑火灾发展、人员疏散响应等2 条研究主线的推理过程,探讨了疏散条件评估过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通过对建筑特征、消防设施状态信息以及人员响应信息等消防大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火灾中人员疏散响应过程推理与动态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也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由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发展还未健全,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合格的体系,导致一些火灾等大型事故中因为疏散问题没处理好,使得人员受伤率较高,本文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人员紧急疏散、建筑外部的新型无源往复轿厢疏散技术及设备的构成。经过对其运行过程的分析,发现往复运行的轿厢启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提出增加主动轿厢的启动条件,并简要介绍实现的技术和通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人员因素、建筑因素、火灾环境因素三种火灾疏散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应用模糊逻辑制定与生理因素、期望速度、恐慌程度相关的疏散速度模糊优化规则;基于FDS对某高层建筑火灾状况进行烟气数值模拟;采用Pathfinder参考人员特性及火灾状况分析数据对人员进行疏散仿真。通过多因素结合的联合仿真,优化了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系统,提升了仿真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结构多样,内部格局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出现火灾,截堵控火难度大,组织供水困难,作业环境受限,人员救援任务重,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及人员生命。本文以高层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梳理总结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点、设计目标及防范。结果表明,高层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容易受防火设计、人员密集度、救援难度等因素影响,加强防火排烟设计,根据建筑格局选择设计针对性逃生通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合理设计出口数量、出口形式、出口高度等,将实现火灾事故发生时人员安全快速疏散,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救援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救援系统的结构设计、疏散建模和应用案例等技术内容,通过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基于系统的危险源分析和最优应急疏散策略分析,实现人员在疏散通道上的合理分配、组织人员及时疏导阻塞路段等功能,并以可视化、具有真实感的模拟仿真测试对系统功能和应用效果进行仿真验证,以求能够为大型建...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证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疏散设备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利用pathfinder对高层建筑进行人员疏散模拟。通过制定不同疏散方案,研究使用电梯前后的疏散时间和出口人流量,合理分配楼梯和电梯的承载人数,提出最优的疏散方案。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中,人员疏散最大的瓶颈是楼梯;利用楼梯结合电梯的疏散方式能够减少楼梯的拥堵,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度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高层建筑的火灾案例以及高层建筑火灾疏散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总结了烟雾毒害性、建筑本身、规模大小、人员心理等影响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火灾条件下人员安全疏散应考虑的问题及对策,为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逃生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少辉 《今日消防》2021,6(4):48-49
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中人员疏散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讨论了应急救援力量在疏散距离、火场烟气、疏散预案、被困人员心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专项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拓展疏散模式、加强公众教育等推动人员疏散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研究工作,分析国内外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逃生技术现状,介绍国内开展高层建筑往复式应急逃生输送装置的研究情况,比较和分析了该装置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用该装置作为火场辅助逃生手段的技术措施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梯》2007,18(19):5-5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作为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是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美国“9·11”事件之后,包括电梯疏散在内的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研究,再一次成为国际消防领域关注的焦点。利用电梯疏散具有运送时间短的优点,对于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人员的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发生火灾时,由于人员密集程度高,疏散距离长,要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从高层建筑中全部安全疏散出去,是很困难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在疏散通道、避难层、避难间相对时间较长,因此保证疏散通道畅通,保证避难层、避难间安全,兔受烟气侵袭,确保人员疏散到安全区是非常重要的。对高层建筑进行防排烟,应尽量利用自然排烟,当自然排烟达不到要求或不能被利用时,应采用机械防排烟,但高层建筑利用机械防排烟时,往往造价较高,那么尽量节约投资,降低防排烟造价同时又能起到防排烟效果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设有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