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设计了三种浇注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对壳体铸件质量的影响,确定方案三——浇道放置在铸件外侧的底注式浇注系统为最终实际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结合消失模铸件凝固仿真数值模拟分析系统,对内燃机缸体的主油道机油铸孔内壁粘砂现象、干式缸套结构缸体冷却水套内壁出现的夹杂和夹砂结疤缺陷进行了铸型典型截面代表性位置采温点的温度场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ay(液氮制冷硅漂移能谱仪)测试其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单侧半开放中注式浇道系统,辅之以顶部分散型溢流小冒口,研究了排量为12.5 L的四缸发动机无缸套汽油机缸体、四缸干式缸套汽油机缸体、四缸干式缸套柴油机缸体和四缸湿式缸套柴油机缸体的消失模成形技术,其中四缸湿式缸套柴油机缸体消失模铸件实现了大批量生产,铸件合格率达到92.0%。 相似文献
5.
6.
7.
试验研究了铸钢件消失模铸造浇注截面比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其适宜的截面比为:∑F直 :∑F内-(1.25-1.5):1。 相似文献
8.
大型设备需用3根空心特种合金钢轴,采用直立侧注阶梯浇注工艺的消失模铸造。当钢液从圆柱的一侧注入时,注入钢液的一侧,比远离内浇口的对称一侧温度要高,两侧的收缩量不同,将导致铸件弧形变形。"金龙攀玉柱"浇注系统采用旋转弧形曲线侧注,通过流场的调节,使热场合理分布,有效的解决了空心轴的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消失模铸造中浇注系统截面比对铝合金铸件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浇注系统截面比.试验结果表明,消失模铸造铝合金铸件宜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对二单元浇注系统,其截面比是:∑F直∶∑F内=1.00∶(1.30~1.50). 相似文献
10.
砂型铸造中广泛使用的阶梯浇注系统常常被运用于消失模铸造,实践证明这样的技术移植并不总是成功的。为了探索阶梯浇注系统在消失模铸造中的适用性,数值模拟了消失模铸造中两种阶梯浇注系统对板类和套类铸件的充型过程。研究发现,空心阶梯浇注系统的所有内浇口几乎同时开始充型,而实心阶梯浇注系统的各内浇口开始充型的先后顺序与浇口杯至内浇口的流线长度相关,流线短的先开始充型。结果表明,实心带辅助直浇道的阶梯浇注系统在消失模铸造中可以实现阶梯浇注系统的功能,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实心比空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消失模铸造的合理浇注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础理论计算出消失模铸造的速度流量随着静压头、气隙的厚度、气隙的周长、透气性的增大而增大,随涂料层厚度、消失模密度、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生产实践中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原料磨是氧化铝生产的大型设备 ,主要承担矿浆制备任务 ,原料磨仓内装(80~ 10 0 )mm钢球 ,磨体内衬直径 2 6 0 0mm ,衬板材质为高锰钢 ,质量为 6 7~75kg。衬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滑 ,局部凸起≤ 2mm ,铸造尺寸公差± 2mm。要求内部质量致密 ,无影响强度的铸造缺陷。原料磨衬板形状如图 1所示。图 1 原料磨衬板剖面图采用消失模负压铸造生产该铸件完全能达到铸件装配和使用的质量要求。负压消失模铸造锰钢衬板的工艺设计与以往有很大不同。1 铸造工艺设计原则(1)控制浇注系统始终呈充满状态。负压消失模铸造的浇注过程是钢水充型的同时泡… 相似文献
15.
16.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12)
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球墨铸铁管件,通过逐步简化浇注系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研究发现,极简式浇注系统具有充型速度快、热场分布合理、工艺出品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通过几个实例,阐述了极简式浇注系统在消失模管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负压消失模铸造造型与浇注过程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负压消失模铸造的造型与浇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厂多年的生产经验,对干砂性能、振实台和负压砂箱的结构以及负压浇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计算出消失模铸造浇注温度应比砂型铸造提高多少的数学公式,并以EPS及铝合金为例,计算出其值为18℃,根据负压对消失模铸件凝固的影响,指明实际应用时薄壁件根据合金的种类及型砂、涂料层导热系数的不同而应比计算值略有提高,而对厚壁件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9.
消失模铸造工艺用于大型铸钢件的案例不多,除顾忌泡沫模型产生碳缺陷,底漏浇包钢液流冲击力大会破坏涂层,导致型腔进砂或发生垮箱也是主要原因。因此,消失模铸造做较大铸钢件时通常使用陶瓷管浇道,陶瓷管浇道不仅成本高,埋箱操作也繁琐。泡沫模多级缓冲浇道替代陶瓷管浇道,可以简化浇注系统,方便工人操作,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纪志军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2,32(10):924-925
法兰三通整体结构由法兰盘和薄壁管组成,铸件存在严重的壁厚不均,浇注时几乎都产生严重的变形.通过采用分体式浇注系统,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