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震灾区的调查研究,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在震灾中大部分幸存下来,它们为什么具有抗震能力呢?本文从"以柔克刚"东方哲学的基本理念,矩形平面设计,采用檐柱、金柱、门槛等相连接的结构形式,阐述了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特性.  相似文献   

2.
在剖析浙江地区现存传统建筑实例的基础之上,尝试建立浙江传统建筑木构架区系表,对照阐释当时刊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所载官式作法与浙江地方营造语汇的关联,探讨浙江6个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德传统木构民居将木材与匠人的高超营造技艺完美结合,文章从中德两国历史文化、建筑结构、室内装饰以及色彩表达等多角度分析两国在传统木构民居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异同,希望能够为中国传统木构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丹  毕迎春 《山西建筑》2010,36(31):30-32
简单介绍了传统木构架体系的特点及类型,从起源、技术、自然和地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以使人们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从而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闽南地区文化多样、匠派有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产生了多种传统建筑木构架形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传统祠堂建筑木构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不同空间常用的四种构架类型及特点,以期充实传统祠堂建筑的研究体系,为厦门地区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芬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构建筑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各国的木构建筑传统,并以芬兰为例,着重介绍了井干式木构建筑在芬兰历史上的几种典型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木构建筑中柱础、擎檐柱、壁柱、斗拱、釭5种梁架重要构件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揭示了新石器至隋唐时期我国木建筑梁架构件演变逻辑和发展规律,为我国早期木构建筑营造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民生 《建筑创作》2011,(3):142-170
日本历史发展概述日本古代远在7世纪初,苏我氏王朝的圣德太子就开创了向中国派遣官方遣唐使团的先例,并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大量遣唐使在中国求取宝贵经验和技艺,将当时先进的文化精神(包括建筑、礼仪、艺术、佛教等)带回日本。尤其是建筑技术,日本历史上早期的古建筑几乎都是同年代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移植或直接翻版。今天散见于日本各历史时代遗址并保存完好的木构古建筑,非常清晰地印证着这一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孟聪龄  张能 《山西建筑》2005,31(20):3-4
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除受地理、气候、资源以及当时的技术条件外,还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指出木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不间断的影响下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木构建筑     
孟文华 《山西建筑》2005,31(5):25-27
介绍了木构建筑的技术问题,简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废弃建筑材料、木材、森林资源等方面作了论述,指出最理想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木造建筑是真正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木结构建筑专业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红木鉴定评估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主题为"木构艺术的现代演绎"在北京东四如园启幕。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新  相似文献   

12.
调研分析新疆特克斯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历史、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木结构建筑,论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加固方式、保温隔热和风貌保护,提出复原建筑风貌的策略方法,以达到恢复草屋顶风貌、优化屋面防水性能、提升保温隔热能力、加强室内承重梁结构体系的目的,解决了木结构建筑'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与修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孟祥武  卢萌  叶明晖 《新建筑》2024,(2):139-143
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境内尚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实物遗存,其形制存在着明显的交融性及差异性;该区域内等级较高的是歇山建筑,转角结构的区别尤为突出。文章从转角结构的类型出发,运用建筑形制年代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重镇典型传统建筑转角结构的形制特征和演进机制,从而明晰沿线木构建筑的分布特征与地域差异,挖掘地方建筑营造体系发展脉络的深刻内涵,以期完善该区域的大木营造理论,并由此映射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郭华瑜 《新建筑》2023,(6):76-81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临之传承困境主要有理念之困、结构之困、材料之困、人才之困四个方面。通过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走入困局的历史原因及传承发展的现实遭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木构建造的诸多限制,本土建材的现代化研究缺乏,以及传统木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计算等问题,明确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代传承的发展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从观念上摆脱对传统木构认识的形式误区,建立基于传统木构自身营建规律的知识体系。从传统出发,或能寻求突破,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15.
罗志勇  郑志 《华中建筑》2008,26(5):60-63
该文简要介绍木构建筑的历史及工程木材的种类、特性,并通过实例总结木材在现代化技术下的传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木构建筑体系流传千百年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反映着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指导性的意义。文章试图以木构建筑原型的现代转译为切入点,探索传统木构建筑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完成融合与转化,使传统木构文化成为现代建筑的设计资源,让现代人回归到传统文化下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7)
古建筑内部建筑构件饱经历史的风雨,特别是榫卯的连接处,火灾情况下的特性和现象与一般建筑物有所不同。通过阅读大量古建筑榫卯连接及古建筑防火书籍和文献,以丽江古城为主,走访当地居民,请教当地木匠,对古城古建筑木架的连接方式、防火措施等进行了调研,并对古城古建筑防火做出总结。对完善古建筑防火措施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7)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理白族民居从明朝到现代的木构体系演变过程,分别是木构构架体系、构架尺度及装饰特征。探讨了白族匠师对外来先进技术的采纳和对原有传统不合理做法的摒弃,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白族匠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杨博伦 《建筑》2008,(7):69-71
有这样一座宫殿,华丽的外表,苍老的真容。 有这样一座宫殿,凝固着乱世的沉沦,盛世的雄风。 有这样一座宫殿,它经历过好几个世纪的战与和,风与火。 故宫,中国古建筑的落日辉煌。 当帕特农神庙还没有架起第一根石柱,当亚眠教堂的石头还在山谷间沉睡,中国的建筑已经初具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木建筑传统与现代围护结构做法的对比为传统木建筑的改进提供可以参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