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热板测试装置及其改进装置研究层状镁粉尘的着火敏感性,分析镁粉着火燃烧机理及粒径对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D50为6、47、104、173μm镁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分别为460、480、500、510℃。结果表明:随镁粉粒径增大,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升高。对镁粉尘层着火燃烧过程进行观察及分析,其燃烧是由固相燃烧到气相燃烧的两阶段燃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碳酸钙含量对木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利用HY16430粉尘层引燃温度试验装置测定油磨木粉、人工打磨木粉及两者分别与碳酸钙混合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结果表明:油磨木粉、人工打磨木粉、碳酸钙中位粒径分别为7.344、7.269、7.859μm,堆积厚度为5 mm时,油磨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24℃,人工打磨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镁铝合金粉着火危险性并保证安全生产,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装置测试了粉尘浓度、分散压力及惰性介质碳酸钙对镁铝合金粉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合金粉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粉尘质量浓度为1 364g/m3时最低着火温度最小,为615℃;粉尘质量恒定为300mg、分散压力在0.02~0.05MPa变化时,最低着火温度不同。压力为0.03MPa时最有利于粉尘燃烧,最低着火温度值最小。镁铝合金粉最低着火温度随着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碳酸钙质量分数大于52.4%时能显著抑制镁铝合金粉燃烧,粉尘最低着火温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精对苯二甲酸(PTA)粉尘的燃爆特性,评价其着火危险性,利用标准测试装置GG恒温炉研究了PTA粉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在浓度及粒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引入了统计着火温度的概念,通过正态分布概率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了PTA粉尘的统计最低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粉体粒径的增大,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在D50=74μm处出现最小值;PTA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着火温度为600℃,统计最低着火温度为613℃,对应的最敏感浓度为1.021 g/L。  相似文献   

5.
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装置研究分散压力、煤尘浓度和煤尘粒径对煤尘云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压力增大,煤尘云的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分散压力为30kPa时着火温度最小;随着浓度增加,煤尘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小幅升高,着火敏感质量浓度为1.364kg/m3,此时着火温度最小,为621℃;随着粒径减小,煤尘着火温度降低,粉尘粒径目数从100目增至200目时,煤尘着火温度下降80℃。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面粉尘爆炸敏感性和有效地开展粉尘防爆,保证粮食行业的安全生产,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装置,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喷粉压力、粉尘质量浓度、惰性介质Ca CO3粉尘与面粉混合的含量对面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惰性介质Ca CO3对面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粉尘质量浓度,喷粉压力最小。Ca CO3对面粉尘云的燃烧具有惰化作用,随着Ca CO3添加量的增加,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缓慢升高后显著升高,Ca CO3质量分数为50%时呈现突变。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2种公式计算得到的舒适皮肤温度相差较大,为明确其计算的准确性,利用实验方法,对出汗状态下的人体皮肤温度进行了测试,并通过主观问卷,调查了人体热感觉和出汗情况。通过对3种活动水平下舒适皮肤温度和热感觉的分析,建立了舒适皮肤温度与代谢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对比发现,本文得到的舒适皮肤温度计算式与Gonzalez公式更接近,Fanger公式计算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谢鹏  吕鹏飞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2):1634-1637
通过构建铝粉尘层底板加热条件下着火燃烧的数值模型,探究铝粉尘层着火燃烧规律,同时结合碳酸钙惰性原理,开展碳酸钙粉体惰化条件下铝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实验。研究表明,铝粉尘着火燃烧具有加热温度高、燃烧温度大的特征,碳酸钙可以有效提高铝粉尘的点火温度,碳酸钙粉体粒度越小、浓度越大,对铝粉尘层的惰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油罐在着火时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直径分别为1.0 m,1.5 m和2.7 m三种尺寸的油罐火灾实验。在实验中,分别测量火焰,罐壁和深层不燃烧油品的温度,分析和研究了着火油罐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使用柴油作为燃料,沙层作为多孔介质,实验研究了沙油质量比及沙子粒径对浸油沙层的闪点和燃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沙子粒径不变时,随着沙油质量比的变化,由于油品膨胀和毛细作用的原因,柴油的闪点和燃点出现最小值。沙子粒径的大小对混合物的闪点和燃点也有影响。随着沙子粒径增加,由于沙子缝隙的储油能力增大和毛细作用减弱,最小闪点与燃点对应的沙油质量比增加,且当沙油质量比较大时,混合物的闪点和燃点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力学试验系统对常温~800℃高温作用下大理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大理岩的全应力 应变曲线、峰值应力σp、峰值应变εp、弹性模量E等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受热温度升高大理岩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不同程度上渐次降低,尤其是在不同温度段岩石强度降低具有突变性,而峰值应变不同程度渐次增长。800℃时大理岩的延性明显增强,应力达到峰值后,应变仍表现出缓慢增加特性,但最终大理岩破坏方式仍以脆断为主。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理岩在温度作用下内部结构变化的特征,可为相关岩体工程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测试了含油量、油品性质、锯末粒径和湿度等因素对含油锯末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末含油量越高,油品挥发性越强,所需的引燃时间越短,质量损失率越大,火焰持续时间越长,高度越高,炭化深度越深,传播距离越长;若含油量超过13%,点火71 s之后火焰可传播至整个锯末表面,使锯末本身也发生燃烧;含汽油、煤油或含机油锯末被点燃的最低油含量分别3%、5%和12%;粒径较大锯末中的油品更容易蒸发燃烧;湿度越大,含油锯末越不容易被点燃.  相似文献   

14.
15.
以标准堆积粉尘自然温度测定实验装置,开展堆积状态下典型褐煤、木粉的自燃特性实验研究,分析其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堆积自燃的温度与时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堆积粉尘自燃现象的判断依据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依据测定堆积粉尘体积量的自燃温度可以预测较大体积量粉尘的自燃温度,堆积体积量越大,自燃温度越低;同一温度下,体积量越大堆积粉尘不稳定。该研究可为堆积粉尘自燃火灾防控和事故调查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热网故障期间室内最低允许温度是评价限额供热期间室内供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热网可靠性的重要参数。分析室内最低允许温度的影响因素(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故障维修时间、限额供热系数、建筑热储备系数),对各影响因素的取值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棉布、纸板和碎纸屑为对象,考察了煤油添加量对3种材料的点燃时间、火焰传播速率及烧损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固体材料性质对浸油固体着火及燃烧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煤油含量增加,棉布和纸板的引燃时间缩短,表面火焰传播速率加快,并在特定比例出现闪火燃烧现象;而碎纸屑的火焰传播速率则随煤油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横向比较时,火焰传播速率为:浸煤油的碎纸屑>纸板>棉布。值得注意的是,浸煤油棉布和纸板燃烧时能够观察到样品表面火焰传播速率(煤油燃烧速率)和样品本身炭化速率。  相似文献   

18.
依托Glll线富裕工业园跨线桥工程,在该整体式桥台桥梁建成后,对全年台后土压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控,绘制了台后土压力的静态分布图及随着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动态分布图,明确了整体桥台后土的分布规律:整体桥台后土压力数值随填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桥台位移的临界值,使土压力分布由线性转变为非线性.确定了主梁温度变形极值时对应的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活在上海地区的13名老年人和16名年轻人为受试对象,在2015年1月进行了温度突变的动态环境下老年人和年轻人热反应变化的对比实验研究,获取了热感觉、热舒适和皮肤温度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发现,温度突变时,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稳定时间均超前于皮肤温度调节;遇冷时生理调节速度比遇热时缓慢;当温度突降时,年轻人出现明显的冷感超越现象而老年人则未表现出此特征。  相似文献   

20.
借助空气幕火旋风实验平台开展了开放环境下火旋风火焰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利用热电偶阵列测量了不同高度和不同油盘直径下的火旋风径向温度,发现开放环境下的火旋风径向温度分布在较低位置处符合双峰型分布,表明富燃区的存在;随着高度的增加,径向温度由双峰型分布逐渐向高斯分布转变,表明火焰内富燃区逐渐消失。利用双热电偶测温方法,对火焰中心轴线上的温度进行了修正。根据火旋风火焰径向温度分布的特点,估算了火焰表面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