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南京市2015年火灾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火灾事件事发时间和地点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得出南京市中心城区火灾事件发生的时空规律与聚集模式。研究表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火灾事件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和日分布规律,高发期和低发期的火灾事件数量变化较为明显;火灾热点多集中于大型商场、娱乐场所、餐厅等人流密集区域,不同类别的火灾事件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火灾发生的时间和事发地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何溢 《城市建筑》2022,(1):113-115
商业运营模式和消费服务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促使餐饮业在空间上呈现新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发展规律对于城市餐饮业的选址、优化乃至城市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餐饮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汉口区域呈现团块状分布,武昌区域呈现点轴分布,汉阳区域呈现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2016年的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研究9类起火原因在省份、场所、区域、月份和时段的聚集性和热点。结果表明,火灾空间聚集性显著,火灾省份分布呈强聚集性,热点集中在浙江、辽宁、江苏和山东等;场所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分别大于1和0.75,呈现十分显著的聚集性,每类火灾中20%场所均贡献80%以上火灾,住宅火灾风险突出;区域分布上,热点多集中在农村。火灾的时间聚集性较差,玩火和静电引起的火灾月份聚集性显著,玩火有一定时段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出租车轨迹数据的研究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热点方向。利用南京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挖掘乘客候车的热点区域,首先使用聚类算法挖掘乘客候车热点区域的序列,并将热点区域内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兴趣点的信息熵和距离等作为影响因素,利用多因素排序法对候车热点区域序列进行筛选。最终发现南京市以出租车为出行方式的乘客候车热点区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在时间上,基本符合居民早出晚归的通勤分布规律;在空间上,乘客候车概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鼓楼—新街口-大行宫等经济、商业最繁荣的中央商务区。同时发现南京市的城市结构布局特征为一个主要的中心城区和多个次要的中心所组成的混合式空间结构,居民的通勤呈现放射状分布和随机分布同时存在的结构形式。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因素排序的出租车乘客候车热点区域挖掘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有利于缓解打车难问题,可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狭长空间电缆发生火灾后的热流场特性规律,建立了适用于狭长空间的火灾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对控制方程组进行了变形和离散,并用数值程序求解,得到电缆发生火灾后烟气蔓延特性规律、不同时刻温度场分布以及特征位置温度测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位置的火灾特征参数变化的差异性,探讨了通风对火灾热流场的影响。通过分析火灾流场特性变化规律,为狭长空间电缆火灾探测设计及通、排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规模化聚集和特殊化需求对城市空间的细化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已有微观层面的流动人口研究大部分以街道为分析单元,在空间上仍显粗放,缺乏深入、细致的流动人口空间需求研究。因此,本文以武汉市2015年的社区尺度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直观展现流动人口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研究表明:武汉市省外流动人口规模较小,集聚区域有限,虽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留居意愿不强;省内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分布区域广泛,留居意愿较强但教育程度偏低,职业选择有限,分布区域以小商品市场周边社区、老城大型居住区、城中村、廉租房社区为主;两类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和聚居偏好差异化明显,应在城市各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给予针对性规划及设计。  相似文献   

8.
POI数据提供的大量位置、属性信息为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以所采集的武汉市POI数据为基础,运用Gi*热点探测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武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并识别出了武汉市城市中心的位置,分析了武汉市包括企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非营利性公益在内的各个职能的功能性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建筑火灾研究的基本现状,以CNKI中收录的关于"建筑火灾"的核心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科学可视化工具,分别从时间分布、空间合作、作者合作以及热点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建筑火灾研究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以及来自这些机构的高产学者共同组成了建筑火灾的核心研究力量;建筑火灾的热点主题集中在高层建筑、数值模拟、性能化、火灾风险以及大空间建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中国近年来火灾存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聚集现象。2002年以前,火灾空间聚集趋于加强;2003年以后,火灾空间聚集趋于减弱。进一步分析火灾局部自相关,火灾的热点区域主要存在于东北地区、河套地区、新疆地区,以及环渤海、长三角部分地区,但河套地区、新疆地区的热点范围有扩大趋势,其他地区的热点范围则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2)
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两个角度探究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分布特征,揭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在全局空间上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一直存在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效应,在局部空间分布上长期呈现出西部地区低—低集聚和东部地区高—高集聚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LISA集聚图显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的冷点区域逐渐集中在西部省区,空间集聚分布格局的变化趋于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在对研究区域含水层实测渗透系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区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渗透系数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对该区域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结果表明,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主要受到含水层自身结构的影响,对数渗透系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特点,区域渗透系数整体表现为由东北至西南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与整个区域含水层的结构和分布特征相符。研究结果为合肥市轨道交通工程抗浮设防水位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拔为4100m的高海拔隧道进行全尺寸火灾试验,揭示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下沉及温度场变化特征。试验采用三种不同尺寸火源(0.8m2、1.0m2、2.0m2),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征、火区最高温度、隧道拱顶纵向温度分布进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火灾试验初期及燃烧稳定阶段,火源附近隧道上层烟气与下层冷空气分界明显,火灾后期烟气下沉严重;较小风速有利于高海拔隧道小规模火灾烟气逆流层纵向和垂向蔓延的控制。隧道火灾温度场研究表明:隧道火灾温升速率随火源热释放率增大而增加;火源附近20m范围内温度衰减速率较快,远火源区域隧道拱顶纵向温度衰减较慢,趋于平缓;通过对火源上方拱顶烟气温度分析,发现隧道火灾探测采用差温报警模式较定温报警模式更加有效,并得出10℃/min的温升速率可基本满足高海拔隧道小规模火灾的初期报警;隧道拱顶纵向温度分布规律导致火源远场烟气下沉严重而近火源区域烟气层化较好的特征。高海拔隧道火灾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研究,可为高海拔隧道火灾动力特性研究提供依据,为高海拔隧道人员疏散逃生提供指导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姜晓 《矿产勘查》2018,9(4):534-541
论文选取沙垄一带钨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构造演化、区域地质背景、岩浆岩侵入时代研究为基础,较系统的总结了沙垄一带钨矿的成矿规律,指出了沙东一带钨矿主成矿时间为晚三叠世,认为印支期末期为该区成矿作用的高峰;通过对沙东一带钨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沙东一带钨矿床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矿点集中成群出现的丛聚性分布、沿区域深断裂的北东东向带状分布、矿群大致以80 km的等距性分布等特征。通过对沙东一带钨矿找矿标志、找矿模型要素、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沙东一带钨矿区域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GIS、Excel 等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手段,对江西省2011-2018 年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起火原因、时空分布等特点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火灾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在此年间共发生火灾202 次,上坟烧纸、烧荒烧炭和野外吸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数的29%、17%、14%;森林可燃物中主要以中熟林、幼龄林、杉木及马尾松为主要树种;森林火灾多集中在上半年,尤其1-4 月,下半年较少;每天的12-18 时为火灾高发时段,22 时至次日6 时火灾发生次数较少;上饶市、吉安市发生火灾次数最多,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上饶市117̊48′E,28̊19′N 处和萍乡市113̊46′E,27̊42′N 处。本研究可为山地丘陵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来临,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大数据为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大量文献证明大数据在公园绿地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移动大数据进行绿地使用研究,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使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内公园绿地高热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口中心城区和武珞路—珞瑜路沿线,绿地周边人口密度和综合通配套对使用率有极大影响;公园绿地单体面积对空间使用率有较强影响,单体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内部空间更为功能多样化,普遍空间使用率偏低。在工作日、周末、假日一天内公园绿地使用面积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在使用面积和热度聚集特征上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2年云南边境线两侧(含中缅越老四国)的卫星影像数据,对建设用地斑块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从斑块总体特征、区域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三个不同的方面,研究建设用地斑块的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关系。首先在斑块总体特征上,分析斑块构成类型、形状特点及形状因子变化规律;其次在区域空间分布层面,分析边境地区建设用地密度、平均斑块个数、核心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存在明显的T形聚落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城市辐射带动有限,地区差异明显,由于多种因素,四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成为发展最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构想的逐步落实,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本文采用了"多尺度"的研究思路,将多时相遥感影像、多空间幅度分析和梯度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景观格局变化,以解读武汉市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规律。从时间上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武汉市的城市形态表现出"扩散—集聚—扩散"的动态规律。从空间上看,景观格局呈现出"主城市—远城区"独特的空间差异,并且从3个不同方向的景观梯度带上,可以看出武汉市在不同发展方向上的特征和差异。最后,本文简要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数字城市与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依据,给出核密度估计与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欧式空间和道路网络空间下的城市POI设施分布特征进行实验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并以可视化形式展示POI的分布热点、密度、趋势等分布特征,从宏观上获取城市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