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可以提高制冷系统COP,而影响引射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是引射器性能。对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引射器两段式喷嘴第一和第二喉部直径对引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10℃工况下,随着第一喉部直径增大,引射比先升高后降低,制冷量和COP均降低,喉部直径为1. 8 mm时系统性能最佳;随着第二喉部直径增大,引射比先升高后降低,制冷量和COP均先降低后升高,喉部直径为1. 4 mm时系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用两相流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可回收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中高压工质的压力能,提高制冷系统效率。对以R134a为工质的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对R134a两相流引射器及引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工况条件下,存在使引射比达到最大的最佳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组合。在蒸发温度为3℃、冷凝温度为55℃的工况下,当喷嘴喉部直径为2.0mm、混合室直径为16mm时引射器的引射比最大。在固定工况条件下,使引射比达到最大值的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的最佳组合与使系统COP达到最大值的几何参数组合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引射器中产生了激波等因素引起的,其中机理尚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两相流引射器内部工质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在不同几何尺寸和不同工况条件下引射器性能分析来确定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分析了两段式喷嘴引射器在不同第一喉部流通面积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以及两段式喷嘴引射制冷系统性能随着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在固定气冷器出口压力9.00 MPa,温度43℃和蒸发温度6℃条件下,两段式喷嘴引射器性能随着第一喉部流通面积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第一流通面积为1.54 mm2时取得最大引射比;当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第一喉部流通面积为1.54 mm2时,在模拟工况范围内引射器的引射比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气冷器出口压力和蒸发温度分别为9.00 MPa和6℃时,引射器的引射比在气冷器出口温度为43℃工况下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引射器作为节流装置的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将气液分离器设置在蒸发器之后,利用高压制冷剂与气液分离器中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差来引射液体,在不借助额外能量的条件下使蒸发器形成超倍供液,以改善系统性能。搭建了系统实验系统,对该系统的引射比及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变工况实验研究,并与两相流引射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为﹣13~﹣6℃或冷凝温度为36~42 ℃工况下,采用引射器液体再循环方式的制冷量比两相流引射方式的制冷量提高了24.6%~45.9%,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而当蒸发温度低于﹣13℃或冷凝温度高于42 ℃工况下,系统COP略有降低。同时发现引射器进出口压差是影响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中引射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引射器喷嘴喉部直径较大的系统的性能较好。对于使用不同直径混合室的系统,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使用小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变化较大;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低时,使用大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较高,而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高时,使用小混合室直径的系统性能较好。在相同工况下,与传统跨临界CO2循环进行比较,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  相似文献   

6.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引射器喷嘴喉部直径较大的系统的性能较好.对于使用不同直径混合室的系统,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使用小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变化较大;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低时,使用大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较高,而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高时,使用小混合室直径的系统性能较好.在相同工况下,与传统跨临界CO2循环进行比较,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  相似文献   

7.
吴月婷  郭宪民  王猛 《低温工程》2022,(1):57-61+67
实验研究了CO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与CO2传统增压双温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并行压缩机的使用对CO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对于不同的质量流量比,CO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要高于CO2传统增压双温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和COP最高分别提升了约13.4%及23.8%;在CO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中使用并行压缩机降低了多联引射器的引射比,但提高了其系统总制冷量和COP,对于不同的气冷器出口温度工况,总制冷量最高提高了约3.4%,而系统COP最高提高了约6.9%。使用多联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及使用并行压缩机均显著提升CO2双温制冷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两级蒸发引射制冷循环中通过二级蒸发器不仅能调节引射器出口干度还能提高系统效率。通过改变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对两级蒸发引射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与改变引射器面积比的调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气冷器压力、第一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都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引射器面积比越大,气冷器压力越高而蒸发器压力和压缩机流量越低。同时,系统引射系数随第二蒸发器冷冻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制冷量和COP则升高,尤其是在小引射系数下,系统制冷量和COP提高的更为明显。本研究为引射循环提供了另外一种良好的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稳态仿真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对系统COP值和质量流量比的影响;最优冷凝温度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COP值的影响,以及不同冷凝蒸发传热温差下系统COP值的变化关系,比较了某工况下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正确性,对进一步深入研究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和R404A双级压缩式制冷系统,然后通过热力性能计算,对比分析这2种系统在蒸发温度-30~-55℃下的COP和热力完善度等参数,以及冷凝温度对COP的影响,并说明复叠式制冷循环的质量流量比随蒸发温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Use of a two-phase flow ejector as an expansion device in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 is one of the efficient ways to enhance its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work aims to design a constant-area two phase flow ejector and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jector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orking with R134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a simulation program is developed and eff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ejector internal efficiencies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 using EES software. Comparison between present results and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ed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predict the system COP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2.3%. The system COP increased by 87.5% as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changed from −10 °C to 10 °C. Finally, correlations to size ejector main diameters as a function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ystem cooling capacity and ejector internal efficiencie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喷射制冷的原理及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系统的核心部件一喷射器、复合制冷系统以及制冷剂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认为,随着电力紧缺以及绿色建筑的兴起,喷射制冷系统COP的提高,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改善热泵系统性能和扩大其运行工况范围,将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且能较好地适应两相流工况的喷射器引入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构造出准二级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在冷凝温度为45℃、蒸发温度在-8℃到-25℃变化的不同工况下,详细测量不同喷射系数和设计结构的喷射器对该复合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系数和设计结构较合理的喷射器,可以使复合热泵系统在较宽广的工况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且喷射系数u=0.1时热泵系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流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参照液-液喷射器的尺寸设计方法,引入一组尺寸修正系数,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修正系数并提出喷射制冷循环中液气-液喷射器的设计方法。实验以R22为制冷工质,使用两相喷射器与满液式喷射器替代传统压缩制冷循环中的干式蒸发器以实现喷射制冷循环,采用Labview8.5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喷射器的喷射系数在修正值δ=0.95时达到最高,此后处于下降趋势。喷射器在运行工况为工作压力0.95 MPa、引射压力0.45 MPa、混合压力0.5MPa,修正系数δ=0.95时,各测点工况符合设计工况,且实验所得喷射系数均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误差小于3%,说明该尺寸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射流管在气力输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物料气力输送的各种供料方式的性能、特点和使用场合进行了比较 ,重点讨论了传统文丘里供料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几种国内外新型的文丘里供料器结构及其特点和用途。指出采用组合式供料器 ,即将文丘里供料器与机械旋转式连续供料器进行组合使用 ,可以同时改善它们两者单独使用时存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LAVAL管密相输送气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指出LAVAL管在气力输送中主要起稳定空气流量和压力的作用 ,使输送过程稳定、均匀 ,并简要介绍了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博 《制冷》2005,24(2):25-32
简述了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最新研究状况,分析了针对提高性能和适应性而进行的制冷介质、系统结构改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喷射器与吸收制冷系统组成的多种喷射-吸收混合式制冷系统形式、性能参数和主要特点.分析显示,在不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基础上,混合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个新型二氧化碳喷射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一个两相二氧化碳喷射器制冷系统进行不同试验工况的实验:主喷嘴入口温度从19~31℃,气冷器出口压力从6~8 MPa,从而得出喷射器效率最优时各个参数的范围。实验结果显示,引射比为0.4~0.8、喷射器出口压力和喷射器引射端压力的比值为1.09~1.20时,喷射器的工作效率较高。而在压比为1.132时,喷射器可以达到最高效率为0.389。文中还对针对质量流量进行了数学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实验结果为喷射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