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甜菜抗丛根病育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甜菜丛根病自20世纪50年代在意大利帕河流域首次发现至今半个世纪中,在世界20多个栽培甜菜的国家广泛蔓延危害。我国1978年在内蒙古包头郊区发现该病,20多年来已给我国西北、华北乃至东北部分地区甜菜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老产区几乎被摧毁,新产区受到严重威胁。国内外对甜菜丛根病的研究和生产防治表明,采用化学方法防治丛根病耗资大,调整栽培措施周期长,而且防治效果均不理想。种植抗病品种,效果明显,是综合治理甜菜丛根病最经济、最有效的主要措施。当前,选育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尽快用于生产是解决丛根病危害,恢复病区原料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抗丛根病甜菜品种在我国的紧迫性和选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丛根病,这种危害最严重的甜菜病害,在我国自七十年代末最先在内蒙古包头糖厂附近发现以来,十余年间已相继在华北、西北各省(区)发生和蔓延。据统计,1990年发病面积已达16万亩左右,年直接经济损失为3600万元以上,并仍在迅速扩展中。已查明采用轮作及其他常规防病措施的效果不大,而应用抗病品种已在一些国家取得实际成效。选育适合我国各主要产区种植的抗丛根病品种,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一项甜菜育种课题。对甜菜丛根病的抗性,同时存在质量性状遗传和数量性状遗传。抗病种质可以通过病土筛选、引进、分离、远缘杂交等方式获得。采用先进合理的抗性鉴定技术及育种程序,是加速抗丛根病品种选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蒙古甜菜育种工作为基础,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选育甜菜雄性不育系的各项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从事此项研究的经验。全文分为5个部分:1.基础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利用;2.O型系的筛选;3.隔离繁殖技术;4.采用加代措施缩短选育年限;5.雄性不育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晖 《甜菜糖业通报》1996,(4):32-37,29
本文通过对吉甜系列多粒雄不育品种选育的回顾,介绍了吉甜系列甜菜多粒雄不育品种的总体表现。到上前为止,吉甜系列雄不育品种共有3个,2个二倍体杂交种,1个多倍体杂交种。该系列不育系品种的育成,促进了我国甜菜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有3种方法,即利用自交系创新不育系和保持系、国外二倍体雄性不育甜菜杂优品种选育不育系和保持系、多粒保持系改良创新单粒不育系和保持系.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几年来世界甜菜丛根病致病病毒(BNYVV)的基因组、致病因子及与其它病毒的关系,及丛根病抗性基因、抗性阻断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甜菜雄性不育系选育方法及育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杂种优势利用一直是近二十年来育种家所关注的课题,关于甜菜雄性不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普遍为科技人员所重视,本文拟就在雄性不育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借以抛砖引玉,剖析育性变化的原因,从而选择出不育系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含有甜菜坏互黄脉病毒外壳蛋白(BNYVV CP)基因的农杆菌,分别以不同甜菜品系的叶柄、下胚轴及子叶为外植体材料进行基因转化研究。含有BNYVV CP基因和卡那抗性筛选基因的农杆菌与甜菜组织不同外植体共培养后,经过诱导分化培养,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从叶柄及下胚轴分别直接诱导出抗卡那霉素再生芽,而从子叶上只诱导出紧密型绿色愈伤组织,未分化出不定芽。从叶柄及下胚轴诱导两生芽的诱导培养基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A.M,DCYdot是苏联甜菜科学院著名的育种家。在35年的育种研究工作中研究出20个品种及杂交种,其中有6个国家级品种,这些品种是拉莫恩32、拉莫恩单粒47、拉莫恩23、拉莫恩25、拉莫恩28、P2-92-7,发表文章120篇,本文对他在菜育种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加以。  相似文献   

15.
抗丛根病甜菜新品种中甜--内糖(ND)37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甜-内糖(ND)37以抗(耐)丛根病二倍体单粒雄性不育系moms66181为母本,以从品系334—1中选育出的高糖抗病四倍体多粒授粉系974001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在1999—2001年全国第六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56022kg/hm^2、15、89度、8915.2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7.7%、1.17度、27.2%。2002年,中甜-内糖(ND)37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为54925kg/hm^2、15.94度、8742.9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1.7%、0.6度、36.8%。中甜-内糖(ND)37适应性较强,抗丛根病,适宜在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地区种植,种殖密度75000—8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利用甜菜aa核基因雄性不育系选育杂优品种的先进性,方法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甜菜丛根病是五十年代在意大利帕河流域首先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许多栽培甜菜的国家广泛而迅速蔓延,成为制糖工业生产上的一大隐患。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生为害、症状类型、病原毒BNYVV的特征性、传播媒介Polymyxabeskin Keskin的形态和生活史、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病环境、诊断方法、病株调查分级标准、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甜菜新品种吉甜209以多粒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二倍体品系为父本,采取5:1配比杂交育成。该品种经1996-1999年省内甜菜品种区域试验,1998-1999年生产试验,表现为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块根产量高、产糖量高等优点。区域试验结果:块根产量比吉甜201(对照品种)增产18.45%,含糖低0.36度,产糖量比吉甜201提高15.84%。吉甜209属于丰产型雄性不育二倍体杂交品种,200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  相似文献   

20.
内源IAA参与了植物体内侧根的形成、器官的生长、衰老以及植物逆境调节等代谢过程。本试验运用比较生理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甜菜黄脉坏死病毒(BNYVV)侵染后甜菜体内内源IAA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抗、感丛根病品种间的差异,以探究IAA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BNYVV侵染后,内源IAA含量升高了36%-70%,并且抗病品种增加量比感病品种高42%-45%。通过与抗、感品种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内源IAA的增加量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