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FR-C阻燃剂对棉织物阻燃整理的理想整理工艺及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使用FR-C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分析了影响阻燃效果的各因素,并与普通阻燃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R-C阻燃剂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120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经过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较普通阻燃整理的棉织物好,且织物透湿量和抗皱性有所提高,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认为: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植酸对涤纶织物通过浸轧焙烘法阻燃整理,探讨了植酸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涤纶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经过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植酸质量百分比浓度200g/L、pH值调节为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180s。阻燃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提高,热释放速率下降,热稳定性提高,织物的残炭率提高,阻燃效果较好;且白度、硬挺度和断裂强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无机环保型阻燃剂锡酸钠和硅酸钠对涤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阻燃整理的工艺,对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耐洗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阻燃整理的最优工艺为锡酸钠用量300 g/L,硅酸钠用量20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经阻燃整理后,织物的LOI值为28.4%,损毁长度为40 mm,达到B1级阻燃织物的指标要求,可耐30次水洗,具有较高的耐洗性,同时对织物综合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涤纶阻燃剂K-19的阻燃整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啸林 《印染》2010,36(21)
研究了阻燃剂K-19在涤纶织物上的阻燃整理工艺,考察了阻燃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酸度对阻燃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久性.结果表明,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K-19用量6%~12%,润湿剂适量,磷酸氢二钠用量0.5%(调节pH值6.5),焙烘温度200 ℃,时间1.5~2.0 min;阻燃整理后织物具有较好的耐久阻燃效果,且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5.
涤纶织物的DP-150耐久阻燃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印染》2010,36(11)
采用耐久性阻燃整理剂DP-150处理涤纶织物,测试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并与非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的DP-150耐久性阻燃工艺为:DP-150用量150 g/L,轧余率70%~75%,焙烘条件195℃×50 s,整理织物的阻燃效果可达到GB B1级,且织物损伤较小,耐久阻燃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阻燃整理传统焙烘工艺易产生织物断裂强力损伤和色泽的变化,从而影响它的使用。为此采用潮态汽蒸方法对纯棉染色蓬盖布进行阻燃整理,讨论阻燃剂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等因素变化对阻燃效果、织物断裂强力及色泽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优化了汽蒸阻燃整理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纯棉染色蓬盖布进行阻燃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与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与焙烘工艺相当的阻燃效果,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尤以色泽更为显著。最佳工艺为:阻燃剂CFR:350g/L,催化剂C52:40g/L,汽蒸温度140℃,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7.
逄春华 《印染》2013,39(14):30-32
选用抗菌整理剂SCJ-891、阻燃整理剂JLSUN ATP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法抗菌阻燃多功能整理,研究了阻燃剂和抗菌整理剂用量、预烘温度和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抗菌阻燃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抗菌阻燃整理工艺为:JLSUN ATP 170 g/L,抗菌整理剂SCJ-891 40 g/L;100℃预烘1~2 min,190℃焙烘2 min。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和阻燃效果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耐洗涤性和服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郭芬  姚平 《广西轻工业》2011,27(7):98-99
研究了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分析了阻燃剂YS-F1030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阻燃性能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得知,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为:阻燃剂用量150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0s,整理织物的阻燃效果可以达到B1级,且织物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张肖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印染》2012,38(5):30-32
采用自制的胍基磷酸酯硅氧烷聚合物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阻燃整理,探讨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添加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和抗菌效果的影响。其优化的抗菌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交联剂PBTCA12%,尿素6%,浴比1∶20,pH值4,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 min。整理织物的抑菌率达到97%,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5%,织物白度变化不明显,断裂强力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纯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建华  王郁青 《印染》2000,26(7):24-25,27
介绍了纯棉织物耐久性阻燃织物的涂层整理,并就工艺配方、工艺条件;阻燃剂、交联剂、柔软剂用量;轧液率、焙烘条件等对织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薄型苎麻织物进行液氨和形态记忆聚氨酯(SPU)整理。聚氨酯整理时,对交联剂和聚氨酯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强力和折皱回复性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形态记忆整理优化工艺:交联剂10 g/L,聚氨酯10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3 min。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折皱回复性和较高的强力保持率,抗弯刚度变小,手感更为柔软滑爽,缩水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陈林 《染整技术》2013,(8):25-27
通过应用无醛高效阻燃整理剂T-886对竹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使用该整理剂的最佳阻燃工艺,并试验了阻燃整理对竹棉混纺织物强力等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整理剂T-886对竹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效果良好,且几乎不影响竹棉织物原有的性能,经该整理剂整理的竹棉混纺织物非常适合用作汽车座椅套,成本低廉,既环保,又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磷系阻燃剂FRC-1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分析阻燃整理各工艺因素对阻燃效果及分散染料热迁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既满足阻燃性能要求又对分散染料热迁移影响小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阻燃剂FRC-1质量分数为6%,整理液pH值3,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90s的条件下,织物的阻燃效果好,耐久性较好,且整理后对织物上分散染料的热迁移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于范芹  陈英  于春晓等 《印染》2013,39(2):29-31
研究阻燃整理工艺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阻燃性能和雾化度的影响,包括阻燃剂和焙烘条件的优化。试验得到优化的涤纶织物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Z5 50 g/L,条件200℃焙烘90 s。经此工艺阻燃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续燃和阴燃时间均为0,炭长为13.8 cm,雾化度为0.9 mg。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20,(5)
利用水性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与有机磷系阻燃剂制备阻燃涂层胶,并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分析涂层厚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对阻燃性能的影响,优化阻燃涂层整理工艺。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微型量热仪等手段对阻燃涂层织物进行表征,并对该阻燃涂层织物进行耐水洗色牢度与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当阻燃涂层胶厚度为120μm,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3 min时,织物阻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李祥  丁斌  郝凤岭  关昶  王海东  刘群 《印染》2016,(4):34-37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三氯氧磷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多功能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醇胺盐,并用于涤纶织物后整理。探讨了整理液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涤纶织物阻燃效果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80 s时,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效果显著,抗静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高效抗静电剂HS-2032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设置工艺条件时,以整理剂的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为参数,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纯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再通过悬垂性测试、强力和透湿性测试来评定整理的效果,最后综合诸多因素,确定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优工艺:质量浓度为8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45s。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阻燃剂FPK8001对涡流纺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讨论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焙烘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织物强力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阻燃整理工艺:阻燃剂160g/L,交联剂60g/L,氯化镁5g/L,100℃预烘3min,170℃焙烘2min。  相似文献   

19.
阻燃涤纶/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棉用阻燃剂FPK8002对阻燃涤纶/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阻燃剂浓度、焙烘条件及交联剂用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阻燃涤纶含量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阻燃剂FPK8002用量350 g/L,交联剂用量350 g/L,焙烘温度160 ℃,焙烘时间4 min.测试结果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阻燃性能符合国家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柠檬酸整理苎麻织物易泛黄的缺点,系统研究了柠檬酸/ 多元醇联合整理技术。通过高温焙烘阶段柠檬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减少乌头酸等不饱和酸副产物的产生,进而显著提高了整理后苎麻织物的白度。研究了醇的种类、柠檬酸的浓度、柠檬酸与丙三醇的比例以及焙烘工艺条件对苎麻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与柠檬酸联合整理可获得良好的整理效果;当丙三醇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为2:1,柠檬酸质量分数为4%,次磷酸钠质量分数为5.5%,渗透剂JFC质量浓度为1g/L,预烘温度为100℃,焙烘时间为5 min,焙烘温度为175 ℃,时间为3 min时,整理后苎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94°,白度为76.83%,断裂强力为375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