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海洋观测卫星(mos—1) MOS—1样机的质量试验已经完成。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正在对将装在MOS—1上的、称之为多光谱电子扫描辐射计的CCD摄影机进行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2.
MOS—1卫星为日本第一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它由日本宇宙开展事业团负责研制发展。早在1978—1979已提出设想并开始初步设计。81年7月基本完成飞器设计。已于1987年2月18日发射。MOS—1卫星可收集地球表面信息和海洋表面温度等信息,它装载有可见光、红外、微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号已于元月20日在日本种子岛用N-Ⅱ火箭发射成功。该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这是一种特殊的圆形轨道,距地面约900公里。卫星重量为700公斤。设计寿命2年。携带三种传感器,其中两种是光学传感器,即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MESSR)和可见光与热红外辐射计(VTIR)。MESSR传感器具有4个波段,分辨率50米。卫星同时携带两部MESSR,用一部可覆盖地面100公里的条带,两部同时工作覆盖地面的条带为180公里。VTIR传感器用于获取有关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的信息,其回转扫描镜的扫描条带宽度为1500公里,可见光波段的分辨  相似文献   

4.
对高光谱卷积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卫星影像之间的亚像素匹配和粗差的剔除,对搭载在中国“风云二号”(FY-2) C、D和E星上的伸展的可见光和红外自旋转扫描辐射计(SVISSR)的两个热红外波段IR1 (~10.9 μm)和IR2 (~11.9 μm)与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空仪(AIRS)高光谱波段进行交叉辐射定标。基于SVISSR/FY-2和AIRS/Aqua对地观测的几何特性,选取研究区域覆盖41.5°~149.5°E、10°S~10°N的范围,利用该研究区域2006年12月、2007年9月和12月、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的SVISSR/FY-2标称数据和AIRS/Aqua红外1B数据,在同地点、同一天太阳天顶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2°、观测天顶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3°和相对方位角之差的绝对值小于6°的匹配条件下,提取匹配的观测点对,然后对匹配观测点对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交叉辐射定标系数。结果表明:SVISSR/FY-2波段观测值与卷积得到的AIRS/Aqua观测值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且SVISSR/FY\|2的两个热红外波段相对于AIRS/Aqua波段存在定标偏差。并给出了交叉辐射定标系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球环境出现了臭氧层被破坏、森林毁坏、沙漠化、埃尔尼诺现象等各种异常,因此,建立全球性观测体制是当务之急。人造卫星这种全球范围的综合性观测手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始卫星观测地球可以追溯到1972年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1号。当时日本的数名科学家参加了该项计划,并进行资料的解译。这是日本进行空间地球观测活动的第一步。1978年宇宙开发事业团在日本琦玉县鸠山町建立了地球观测中心,1979年开始接收陆地卫星资料。以后,日本许多研究单位、大学等部门,广泛地开展了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日本独立的卫星地球观测计划始于1978年。确定了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及资源调查卫里1号(ERS—1)的研究方向和开发。计划于1979年开始MOS—1卫星的研制,1980年着手ERS—1卫星的研  相似文献   

6.
1  1  ALOS概要日本的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由两组系列组成 :一组用于大气和海洋观测 ,另一组主要承担陆地观测。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 (Advanced Land ObservingSatellite— ALOS)是继日本地球资源 1号卫星 (JER-S- 1 )和先进的地球观测卫星 (ADEOS)之后研制的卫星。ALOS增强了陆地观测技术 ,将用于制图、区域观测、灾害监测和资源调查。ALOS安装了 3个遥感仪器 :用于数字高程制图的立体成像全色遥感仪 (PRISM)、能准确地观测土地覆盖的高性能可见近红外辐射计 (AVNIR- 2 )、适合于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的相阵型 L-波段合成孔径雷…  相似文献   

7.
前言 1987年2月19日lO时23分,在种子岛宇宙中心,日本首次发射了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已投入了预定的太阳准回归轨道,(日语)名为“桃花1号” (乇乇1号)。以后不断地将来自“桃花1号”运载的3个传感器宝贵的地球观测数据传送到宇  相似文献   

8.
随着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数目的增加,卫星数据种类也不断增加,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源获得多种卫星或多种仪器遥感数据源的信息,可以增强对目标物的检测与识别能力,提高卫星遥感应用的精度、范围和效率。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1级模拟数据为基础,用建立匹配查找表的方法进行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三个大气垂直探测仪器的数据几何位置匹配技术研究,把三个仪器的观测资料统一匹配到红外分光计的观测格点上,并对匹配前后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匹配结果表明,当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匹配到与其分辨率相差不大的红外分光计格点上时,其探测资料的精度损失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分辨率上观测资料的数据分布信息。而当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匹配到与其分辨率相差较大的微波温度计格点上时(从15km分辨率匹配到50km分辨率上),总的数据信息损失不大,只有一些较细致的数据纹理信息有所损失,匹配后的观测资料为卫星大气垂直探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2022年10月,在西安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进行常规大气观测实验期间,发现一个频率约为25 GHz的卫星发射信号,对微波辐射计常规观测产生了明显干扰。针对该观测事实,文章首次对微波辐射计被动遥感观测卫星发射电磁波信号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针对性观测实验,结果发现该卫星发射信号主要在24.4~25.6 GHz范围内,中心频率约为25 GHz,同轨道共有3颗卫星,飞行间隔约8 h,在25 GHz附近卫星发射电磁波到达微波辐射计天线口面辐射亮温超过400 K;该组卫星轨道周期为24 h,属于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进一步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的亮温,深入分析计算得到卫星的等效辐射功率约为66.9 dBW。本次实验观测为地基微波辐射计未来避免卫星的干扰和进一步改进设计与应用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可以看出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卫星跟踪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早的地球观测卫星计划是1972年美国发射的Landsat—1(ERTS计划)。当时,有许多国家(包括日本)的科学家参加了这一计划,对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解译,这也是日本开展从空间对地观测活动的开始。1978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琦玉县建立了地球观测中心(地面站),并从第二年开始接收Landsat数据。此后,日本的许多研究机关,大学等都开始了对卫星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破坏,土地沙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星载传感器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海洋参数进行综合研究是物理海洋学等海洋学科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全球尺度精细化的海面盐度信息,只有通过卫星观测才能有效获得。星载微波辐射计能够获取低频波段的亮温数据,具有一定的海面盐度反演能力。使用AMSR-E的C/X双波段垂直极化亮温数据和AMSR-E的L2b产品反演亚马孙河口海区和中国黄海东海海区的海面盐度,并将反演结果与WOA09气候态盐度数据进行比较。实验表明:使用星载微波辐射计的C/X双波段垂直极化亮温能够有效获得河口区域海面盐度的变化趋势,反演精度约为1.5psu,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将来我国盐度卫星的数据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星载极化微波辐射计(Windsat)是美国于2003年1月6日发射的全球第一颗星载极化微波辐射计卫星,目的是为了验证极化辐射计在卫星上遥感海面风场的能力。针对Windsat在轨运行期间的数据,研究了风场反演的海洋和大气算法,进行了全球海面风场的反演,同时反演出其它地球物理参数。最后利用同步的其它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在极化辐射计风场反演方法和算法研究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微波遥感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比较了遥感技术中使用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器的特点,介绍了微波遥感理论研究内容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我国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机载微波辐射计、机载微波散射计、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的研制和应用状况,指出目前我国机载微波遥感器已基本达到实用水平,并且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中发挥出作用。列出了国际主要对地观测卫星装载遥感器的情况,从中看出微波遥感器在对地观测中日益增强的作用,建议国家对微波遥感的研究和应用加强统一领导,加强机载实用运行、陆基实验、微波遥感理论研究,以确保早日实现我国自己的星载微波遥感。  相似文献   

14.
蒋耿明 《遥感信息》2011,(2):3-8,57
海表比辐射率(SSE)是从卫星被动遥感数据反演海表温度(SST)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讲述了利用Wu andSmith(1997)发展的SSE模型,对搭载在风云三号(FY-3A)上的红外大气探空仪(IRAS)第8(12.47μm)、9(11.11μm)、19(3.98μm)和20(3.76μm)波段,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第5波段(11.54μm),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第3(3.65μm)、4(11.00μm)和5(12.13μm)波段的SSE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SSE是观测角度、波长和海表粗糙度(海面风速)的函数。模拟值与IRAS、MERSI和VIRR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进行卷积计算得到波段SSE。在观测角度小于60°时,波段SSE对海面风速不敏感,使用风速为8m/s的SSE替代其他风速条件下的SSE所引起的误差小于0.5%。另外,使用波段SSE计算卫星观测值所导致的误差不超过0.05K,可以忽略不计。波段SSE随观测角度变化的规律可以用高斯函数进行描述,拟合误差小于0.02%,相关系数为1.000。本文的模拟结果可以用于SST的精确反演。  相似文献   

15.
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计与观测数据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微波辐射计是被动微波遥感研究中进行地面实验的核心仪器。了解辐射计的观测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对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购置了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计,自仪器投入使用以来,获取了多种典型地表的微波辐射测量数据。基于车载多波段微波辐射计开展的地面观测实验为被动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算法的发展、辐射传输模型的验证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详细介绍了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计的配置、观测原理和定标方法,并结合地面实验,介绍了利用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计进行实验的方法及数据的处理与应用。该研究对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对辐射计数据的分析和使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热惯量是岩石和土壤保持自身热量的量度,可以反映地表的组成特点。1978年4月发射并用于观测地表热惯量的热惯量卫星,其上搭载的热惯量成像辐射计(HCMR),具有两个通道:  相似文献   

17.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空局、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计划在1992年和1994年发射各自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分别称为欧洲地球资源卫星I号(E-ERS-1),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号(J-ERS-I),和雷达卫星(Radarsat)。与其它被动微波辐射计一样,SAR也是一种全天候的遥感仪器。
尽管SAR有全天候的优点,但在目前的三项计划中,SAR的工作特性还是单一的,如C波段的垂直极化方式(Cvv),L波段的水平极化方式(Lhh)或C波段的水平极化方式(Chh)。因此,由这些微波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固于其仪器的工作性能,应用也受到相应的限制。我们应当对目前的SAR现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大雨对SAR、X、C、L、P波段的影响,单参数SAR资料的固有特性,及进一步极化的SAR。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辐射亮温正向模拟是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积雪参数的关键步骤之一。以HUT模型为基础,针对森林冠层微波透过率这一关键的模型输入参数,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典型森林积雪区进行了14个子区域(10km!10km)的地基遥感观测和森林参数取样观测实验,分别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实测和森林材积量回归两种不同参数获取方法,得到实验观测区冬季森林透过率,并模拟了星载微波辐射计探测亮温(TsimuB)。通过对两种参数获取方法模拟亮温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在K波段水平极化条件下森林存在体散射效应(相关系数R2≤0.37),而Ka波段双极化和K波段垂直极化条件下,森林存在很弱或无体散射效应(相关系数R2≥0.53)。在此基础上,将TsimuB与FY3C MWRI观测的微波辐射亮温进行了差值比较,以MWRI的定标精度约以2 K为基准,提出了以偏差|Δ|≤3·"=6K为一致性判据准则。在K波段水平极化(H)与垂直极化(V)辐射计模拟的一致性为79%、82%,Ka波段的H和V为43%、50%;材积量模拟亮温的一致性是K波段H和V为57%、86%,Ka波段的H和V均为64%。结果表明:在HUT模型模拟森林积雪系统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时,Ka波段积雪层散射引起的不确定性大于K波段森林散射引起的不确定性。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HUT模型的适用性及东北地区森林—积雪真实性检验场的选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卫星影像上,城市建成区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分析,获取城市建成区上的热环境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北部地区,呈近东西向,由北至南发育有阿尔泰、准噶尔及天山褶皱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该地区内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基岩广泛裸露,遥感技术的应用,无疑可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地质体的反射、辐射、散射特性,构成了电磁波的四个波段窗口对地质矿产的有效探测能力。波长范围0.4—1.1μm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可识别铁的氧化物;1.1—2.5μm的短波红外对含羟基矿物敏感;8—14μm的中红外波段是识别硅酸盐矿物的理想波段;0.8—23.5cm的微波区在控矿构造研究中具有显著效果。相应于这些工作波段的机星载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