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双绕组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 ,建立了在静止dqo坐标系统中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考虑磁势空间谐波时绕组自感和互感的表达式 .并利用该模型对样机各种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 .在数字计算机上 ,可方便的对双绕组直线异步电动机运行情况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针对数控机床直线电动机驱动系统中动子与导轨之间的摩擦问题,提出采用直接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实现无摩擦进给的方法.该电动机的动子上有两套绕组,一套为推力绕组,用于产生电磁推力;另一套为悬浮绕组,用于产生可控的磁悬浮力.采用Maxwell应力张量法推导了电动机的电磁推力和悬浮力的数学模型,并采用Ansoft对不同永磁材料电动机的电磁推力和磁悬浮力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采用磁悬浮双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实现无摩擦进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直线感应电动机是把交流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它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普通直线感应电动机与旋转式感应电动机相比,功率因数和材料利用率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经绕组XYSB3500型直线感应电动机,通过主、副绕组及电容元件的合理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机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制动双绕组异步电动机定子上巧妙地设置主,副两套绕组,并在两绕组中流过不同的交流电流,可使这种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制动和节能效果,使两套绕组的空间相位差与流过的电流的时间相位差恰当配合,可消除相应的高次谐波磁势,本文通过对其进行谐波磁势分析,得出了谐波磁势和谐波绕组系数的通用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绕组结构,绕组空间相位差,电流时间相位差对谐波绕组系数的影响。这对研究设计这类电动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六相双Y绕组同步电动机在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中的应用的技术需求,分析了六相双Y绕组同步电动机的特点,结合基于气隙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六相双Y绕组同步电动机基于dq坐标系下和MT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结合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实现了六相双Y绕组同步电动机带推进负载情况下的矢量控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六相双Y绕组同步电动机运行的稳定性能和过渡过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其他的多相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推力控制和磁链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根据电磁推力及初级绕组磁链的实际值与各自参考值之差,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实现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针对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理论上对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直接推力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船舶电力推进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提出了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建模新方法.基于产生相同磁动势和功率不变的原则,先将双三相绕组等效变换为双两相绕组,再将双两相绕组等效变换为两相绕组.经过2次绕组变换后,双三相绕组等效变换为两相正交绕组.应用成熟的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建模和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建模.设计了一台6极、2.2kW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比较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两者间最大误差在5%以内,该建模方法是有效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对电容内补偿感应电动机进行了简单的原理介绍和详细的试验研究,并将其与同容量的Y系列普通三相感应电动机工作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绕组电容内补偿感应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在运行效率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多相Y绕组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相电动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建立数学模型对研究其特性非常重要.分析了多相Y绕组同步电动机的特点,建立多相Y绕组同步电动机基于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研究多相电机各相磁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获得了该电机简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作为不同相数Y绕组同步电动机的通用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对六相双Y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行的仿真,验证了简化模型与完整模型描述物理模型的一致性.该模型的建立对多相同步电动机运行稳定性能和过渡过程的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直线电机空间暂态效应所产生的第三无功伏安源改善传统的鼠笼式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论述了研制功率因数为1或导前的自补偿感应电动机的可能性,并对此种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构成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电容内补偿感应电动机进行了简单的原理介绍和详细的试验研究 ,并将其与同容量的Y系列普通三相感应电动机工作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双绕组电容内补偿感应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 ,在运行效率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垂直运行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失步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永磁直线电机的失步进行预防控制,分析垂直运行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失步故障的原因,确定失步故障发生前的故障征兆和失步故障发生前的相关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大小,以及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供电电压与电流、电机推力、运行功率角、运行速度、定子电枢绕组与动子永磁体之间的气隙等关键故障特征参数的检测方案,对预防同步直线电动机失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及其抑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精度微进给数控机床伺服系统中,需要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的推力波动进行补偿和控制.目前虽然出现了多种抑制推力波动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推力波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抑制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推力波动的措施,从优化永磁直线电动机的设计和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直线电动机作为高速数控机床直接伺服进给系统驱动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设计了基于PMAC的直线电动机伺服进给驱动单元.该伺服进给机构将直线电动机、高速电主轴、直线光栅尺、LUGE动板以及其它附件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数控磨床横向工作台和砂轮主轴系统的”零传动”.研究了直线电动机的双闭环控制技术和定位精度等问题.通过对动板有限元分析表明,电主轴压力产生的垂直变形量不会对系统运行精度产生影响;实验研究了电主轴振动和直线电动机伺服刚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探讨了PMAC的误差补偿功能.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以及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Y混合绕组型式抑制高次谐波和降低电机损耗的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改△-Y混合绕组,能改善电机性能,降低电机温升,是老式电机节能改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对电机改绕时的接线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边端效应对直线感应电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直线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电磁场基本理论,在一些合理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电磁场分布的计算公式,对电磁场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也作了详细的说明,为直线感应电动机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对于直线感应电动机的设计计算和性能分析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快速、短行程直线往复运动的高效率及高可靠性,提出一种具有两个定子铁芯的双定子直线振荡电机结构,双定子直线振荡电机由单相电源驱动,机械振动频率与电源频率相同,铁芯叠装方式与常规旋转电机叠装方式相同.针对双定子直线振荡电机的结构特点,采用磁阻模型及有限元方法分析、推导出电机设计依据.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电机推力与绕组电流成正比,在绕组电流恒定的情况下,推力 位移曲线平滑.  相似文献   

19.
凸极同步电动机负载突然变化时阻尼绕组暂态电流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阻尼绕组多回路数学模型,对凸极同步电动机负载突然变化时各阻尼条电流.阻尼绕组端部暂态电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以一额定功率为5000kw、每个极面上放置4根阻尼条的凸极同步电动机为例做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用场路结合,d—q轴等值电路配合有限元求解电机电磁场,计算同步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阻尼绕组电流和温升的方法。对一台2200KW实际同步电动机阻尼绕组起动温升的计算值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工程精确度。文中还讨论了定子电压及转子励磁绕组串接附加电阻对阻尼绕组起动电流与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