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新体制,促进建筑节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采暖地区城镇居民的供热采暖问题,根据国务院领导“改革城镇供热体制应抓紧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再行推开”的指示,现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新体制,促进建筑节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采暖地区城镇居民的供热采暖问题,根据国务院领导“改革城镇供热体制应抓紧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再行推开”的指示,现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总后勤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努力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冬季供热采暖问题,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决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以下简称“三北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现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各级人民政…  相似文献   

4.
写在卷首     
天气刚刚凉爽下来,供热又成了热门话题。8月14日,建设部召开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8个部门7月21日联合下发的有关通知精神,我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于今冬采暖期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5.
供热体制改革是北方采暖地区的工作重点。为此,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严寒、寒冷地区开展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加快全国供热体制改革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委成立“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6.
最近,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家有关部委第一次正式、系统、全面地提出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指明了供热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大方向,对于指导我国各地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和供热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指导意见》对于促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供热体制改革要“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的指导思想,为供热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  相似文献   

7.
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目标和切入点(一)改革的目标今年7月,八部委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指导意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  相似文献   

8.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城镇居民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和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8月14日建设部召开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必须把停止福利供热制度、建立用热计量收费制度和深化供热企业改革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配套,共同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也是热改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刊编发了一组相关文章,希望能为推进热改尽力。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截至2002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15.6亿m~2,占房屋总面积的40%左右。因此搞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进行供热体制改革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而且其中有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亟待去解决。如:如何按用热多少分户计量收费?“暗补”变“明补”如何补?如何保障低保户的采暖需求?如何提高节能积极性,形成节能机制?如何加快城镇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如何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如何引入竞争机制,深化供热企业改革,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 不过,正像清华大学狄洪发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的那样,目前我国进行供热体制改革时机已比较成熟了。据悉,今年采暖期将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如期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当前试点工作期间,为促进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本刊特向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征集了一系列文章,将在本刊分期发表,以飨读者。今后,本刊还将长期关注供热体制改革进程。因此,我们热切希望有关人士就供热体制改革问题在本刊撰文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更成熟、更成功,需要来自各界的不同声音。我们期待各位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区域供热》2004,(3):30-30
2004年3月22~25日,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企业发展策划部在昆明市召开了“二○○四年全国供热企业改革工作研讨会。协会理事长李秀同志特为本次大会撰写了“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城镇供热工作”的专题文章。协会副理事长徐中堂、寇群、么儒和协会副秘书长董良梅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60多个城市的供热办和热力单位领导共一百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企业发展策划部主任周连杰同志主持,协会副理事长寇群致开幕词。协会副理事长徐中堂首先发言,他通报了目前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热点和难…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八部委联合召开的会议精神和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自治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决定在乌鲁木齐等六市二县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自治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月21日国家建设部等八部委局联合下发《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积极推进用热商品化、供热市场化,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供热新体制是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但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2016,(12):24-25
主持人:您认为供热体制改革的难点什么? 张旭:我国的城镇供热改革试点工作,范围涉及北方的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原有的“供热改革”基础等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供热体制改革中的难点也就显露了出来. 难点之一,改革后的供热补贴如何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八部委联合召开的会议精神和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治区人民政 府制定印发了《自治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决定在乌鲁木齐等六市二县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22日,城镇供热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经国务院同意,由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总结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具体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建设部狠抓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建设部等8部委近日发文《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03]148号),决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建筑业新添四种执业资格考试最近,人事部、交通部等部门分别下发了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共设备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和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这意味着建筑设计部门又添四类执业资格建设部颁布《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集中供热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包费制,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在我国全面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是大势所趋。随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进行,各试点地区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困扰供暖分户计量的难点问题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集中供热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包费制,这种体制与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在我国全面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是大势所趋。随着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进行,各试点地区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困扰供暖分户计量的难点问题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5中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研讨会”对话高层,为我国“热改”把脉。以温暖天下为己任的《供热制冷》追踪报道此次研讨会,并将推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系列专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定于今年启动的全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如期展开,有12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而在当前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热计量技术问题相比制度改革而言,尚未凸显,即从“计量”到“收费”还需要解决一些包括概念和实际操作的深层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分10个话题来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