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分析其地表变形特征、滑带变形特征、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结合堆积体的地质结构并辅以极限平衡计算的验证,阐明堆积体蠕滑变形机制,评价堆积体的稳定状况,为工程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由于开挖扰动导致沿古滑带发生剪切错动变形,在坡体内形成自下而上微裂缝,改变地下水渗流路径,微裂缝临近滑带一定高程范围内充水,微裂缝内的地下水对滑动体产生静水压力,同时增大滑带处的静水压力,降低堆积体的稳定性系数,导致其急剧变形。当削坡结束且排水洞修建完毕后,微裂缝愈合,静水压力消散,堆积体变形趋缓。研究成果对今后类似边坡的监测资料分析、变形机制分析、工程治理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钻孔倾斜仪观测成果表明,紫坪铺水库蓄水至汶川8.0级地震前,左岸坝前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坡体观测位移无明显变化且计算的位移矢量无明显的方向性。汶川8.0级地震给距震中仅17 km紫坪铺工程带来了明显影响。根据监测成果及现场调查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紫坪铺左岸坝前堆积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灯盏坪前缘浅表部局部崩塌与裂缝;基覆界面受地震影响产生了明显错动,位错增量最大值为60~70 mm;在错动面以上坡体位移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地表累计合位移增量为55~100 mm,局部高达206 mm。地震使坡体位移形成了明确的方向,震后地表位移矢量与汶川地震断裂带走向大致垂直。地震使堆积体内部土体产生了明显的倾斜变形,钻孔倾斜率变化最大值为1.873‰。坡体的变形异常主要表现在主震时,后期的余震对坡体变形影响很小。从震后连续的监测成果分析,紫坪铺左岸坝前堆积体目前仍处于整体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3.
使用平面离散元法(UDEC)和有限元法对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堆积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初步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与分析, 得到该堆积体应力和变形状态的定量结果, 对堆积体的稳定性有了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使用平面离散元法(UDEC)和有限元法对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堆积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初步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与分析,得到该堆积体应力和变形状态的定量结果,对堆积体的稳定性有了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针对改扩建堆积体边坡发生变形破坏,通过研究场区的岩土体特征、堆积体形态,分析病害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利用反演法分析合理的物理参数,采用适合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能量法进行计算,并分析与评价,提出采用削方减载回填压脚等治理措施。治理前后的安全系数表明,该边坡治理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提出对该堆积体边坡进行进一步定员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王刚 《城市建筑》2014,(26):175-175
相唐多吉堆积体结构复杂、规模较大,其稳定性对下游兴建的水电站影响较大。本文依据地表地质测绘及勘探资料,阐述了堆积体的成因及基本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相唐多吉堆积体结构复杂、规模较大,其稳定性对下游兴建的水电站影响较大。本文依据地表地质测绘及勘探资料,阐述了堆积体的成因及基本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南某滑坡工程的地质条件,介绍了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及岩体结构特征,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指出滑坡本身的特殊结构特征和良好的临空条件,以及易于汇水的特殊地形是诱发其活动的内因,强降雨作用下,滑体充分饱水产生的动水压力以及滑带软化,促使滑块产生平推式滑动。  相似文献   

9.
以梨园水电站坝前左岸分布的大规模下咱日堆积体为例,通过分析堆积体物质组成及堆积体与基岩接触面的物理力学特性,确定堆积体的边界条件,并初步判定其可能的变形及破坏模式。以此为基础,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对沿堆积体与基岩接触面的假设滑面及由二维极限平衡分析出的最危险滑弧拟合出的三维空间滑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滑面的安全系数。根据有限元三维分析成果,基于位移梯度理论提出了堆积体三维滑面确定方法,分析方法能够搜索任意形式滑面,同时兼顾考虑堆积体的三维效应。分析表明各工况下堆积体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计算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堆积体稳定性地质宏观判断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堆积体开挖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和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模拟堆积体开挖前后的应力分布状况和变形规律,综合分析模拟结果,并结合宏观地质判断,对堆积体开挖后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岩石微破裂损伤状态下的宏观变形,基于现场微震监测数据以及宏观变形资料,运用震源半径表征岩石破裂尺度,采用考虑岩石破裂尺度的损伤本构关系,通过将岩石微破裂信息导入左岸边坡准三维数值模型,再现开挖工况左岸坝肩岩体卸荷变形过程,建立微震损伤与边坡宏观变形的定量联系。反馈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开挖工况下考虑微震损伤模型较未考虑微震损伤变形特征更接近于实际位移测值。考虑微震损伤效应的反馈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初步的探索性工作,可为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屈绍平  段满珍 《山西建筑》2006,32(13):322-323
依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旧路线改造中路堤填方段边坡的稳定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施工中应注意的若干具体问题,以保证路堤各断面的稳定系数均满足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边坡开挖为边坡岩体中的岩石块体创造了新的临空条件,块体的初始稳定状况受到了外界影响,因此需要重新对结构面组合块体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金川水电站左岸引水发电系统进水口边坡的岩性、构造、变形失稳机制以及岩体质量和力学参数的研究,利用空间坐标建立了边坡和结构面的三维地质模型,结合边坡的开挖设计,进行平行和垂直轴向边坡方向的剖切,从而得到块体组合情况。然后,利用商用岩石边坡块体稳定性计算程序对各潜在不稳定块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除了在极端的工况下局部块体会失稳外,其它块体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思想是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而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渝宜高速公路骡坪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埋深大、大变形等工程特点,通过围岩变形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和锚杆轴力等现场监测,分析了隧道大变形段典型围岩的变形特点,得到了隧道在软弱岩体施工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  相似文献   

15.
Brittle failure of rocks is a classical rock mechanical problem.Rock failure not only involves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ingle crack,but also is associated with initiation,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ce of many cracks.The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RFPA)tool has been proposed since 1995.The heterogeneity of rocks at a mesoscopic level is considered by assuming tha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follow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Elastic damage mechanics is used for describing the constitutive law of the meso-le...  相似文献   

16.
根据茨哈峡水电站右岸泄洪雾化影响区岩质高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高边坡潜在的4种可能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分段建模,改变材料参数的形式而维持原几何模型不变的方法来模拟四种破坏模式。计算初始工况、加固处理工况、加固处理后泄水雾化工况等情况下的应力场和塑性区,并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破坏模式四最为危险。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才伟  赵丹凝 《矿产勘查》2023,14(1):112-118
GPS技术在通视条件差、地形起伏大的山区仍然拥有进行不间断的连续作业的能力。本文对马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表岩土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采集的变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监测周期为2021年7月1日至12月1日。监测数据表明,马各庄煤矿采空区各监测点位地表岩土体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且中部沉降值明显大于周边区域,经现场调查,与实际状况一致。证明GPS技术在采空区地表岩土体变形监测中同样具备可靠性,能达到对煤矿采空区变形的长期、实时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坞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通过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结构受力等方面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多种手段,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揭示了该特定条件下,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为施工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谢廷勇 《山西建筑》2009,35(31):94-96
通过工程实例,采用多方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作出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指出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相互校核可以提高评价分析的准确度,这也是今后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李德友 《山西建筑》2008,34(15):84-85
总结了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方法的分析思路,给出了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方法的详细分级步骤,并通过分析对该围岩分级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