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左燕平 《城市建筑》2014,(27):200-200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11)
本文以东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为研究对象,从东西方古典园林体系的特点入手,归纳出东西方园林体系的异同性。首先,通过东方园林的建筑、山、水和西方园林的泉、石、植物,对水景艺术的造园要素进行比较。再次,通过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的设计手法,对东西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进 《山西建筑》2009,35(11):342-343
针对古典园林在东西方各自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苏州园林与凡尔赛宫花园中山水建筑的体验,比较了东西方园林在对自然艺术的表现、园林与建筑的关系和园林表达思想上的不同,从而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书院园林作为古代学子习艺游憩、修养身心之地,是书院除讲学、藏书、祭祀三大空间之外的重要部分,通过山石、水体、花木、亭台等元素组合,为师生营造幽静适意的环境。其中水体受到创办者极大重视,本文聚焦于书院园林的理水特点,阐述了水的重要性,并从外部理水类型与用意、内部理水形态与寓意两方面展开分析,由水体的具体特征上升到抽象象征,旨在呈现书院园林理水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理解书院园林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古典园林理水研究。  相似文献   

7.
肖杰 《南方建筑》1999,(2):88-89
本文主要将从园林选址的角度出发 ,寻求东西方园林及现代园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东西方园林 ,为创造今天更美好的环境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古籍,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理水艺术进行研究,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中理水文化的意境含蕴,从而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理水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科学生态观相结合,促进当代生态智慧观的发展,以指导现代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9.
罗彬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10,28(12):131-133
东西方造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根源在于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对理水这一造园方式,可以说是两种造园体系中最大不同点的体现。该文从水体本身的特点出发,由此展开对东西方传统造园中理水的论述比较,以便能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出,在东西方两种不同造园风格和形态表达的背后,潜藏着彼此不同的文化哲理和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0.
沈福煦 《园林》1997,(1):14-16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去年本栏目曾连载五篇西方园林的赏析的文章;从今年第一期起,我们将每期刊出一篇东方园林赏析的文章,以飨读者。除本篇外,其余五篇的题目为:皇家苑囿、寺庙园林、私家园林、日本的园林、日本名园赏析。  相似文献   

11.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庆祎 《山西建筑》2009,35(24):18-2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又称城市山林,是与西方城市广场截然不同的空间类型,试图以这一对典型的东西方空间类型作为工具,分析了贝聿铭的新作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室外空间特性,从而探讨苏博新馆对中国园林的继承问题及其空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郑红兵 《城市建筑》2014,(32):247-247
中国的建筑和西方的建筑在各种层次上有着不同的区别,包括突出重点、建筑材质、建筑布局形式、主体差异。本文对中西方园林建筑差异进行了浅析,旨在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借鉴进行园林建设,对我过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While the earlier enthusiasm for large-panel precast building systems has waned 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with the pause in house-building, this is not so universally. Development goes on elsewhere, especially in Eastern Europe. In this brief review, Prof Plessein, coordinator of CIB working commission W19 on large concrete elements, and Mr Tsaplev, both of Gosstroy, USSR, discuss some of the main trends.  相似文献   

15.
陈波  曾毓隽 《山西建筑》2010,36(33):51-52
结合具体实例,对古代中西建筑表象的各自特色和风格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古代建筑在布局、材料、结构与造型四方面的不同之处,对当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因思维方式所导致的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能完全模仿西方经验。首先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当前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背景,并明确东西方自然保护地建设存在诸多差异这一事实,确认了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比较研究的必要性。随后,从环境观差异和保护地文化内涵差异两方面切入,对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东方环境观倾向于认为物质蕴含精神、文化与自然相互交融、渗透,而西方则持二元论观点;且东方国家有许多具有国家文化象征意义的自然环境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地,这与西方国家追求荒野或蕴含的地方文化特征不同。最后,结合东北亚其他国家(日本、韩国和朝鲜)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保护的实践经验,基于文化差异视角,从三方面对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园博会看园林展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园林展起源于西方国家,旨在通过展览的方式,促进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园林展纷纷在各大城市举办,不仅带动了园林、园艺事业的长足发展,更为举办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园林展在中国的红火发展,展园的规划设计和后续利用也成为摆在设计者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立足于园林展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从选址、主题的选择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园林展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现状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把昌黎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探讨了昌黎县园林绿地的系统特色和文化特色,阐述了该园林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城市特色,从而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世界园林史上各种流派的特点及文化背景,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了当今园林设计的方法和先进国家的实例,指出了建筑师在今后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曲、折之间的全新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