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段忠飞 《工业建筑》2014,(Z1):190-192
山地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山地城镇综合防灾是一个新的课题,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工程的抗震设防、防洪排洪系统建设、应急避难场地和救灾通道、山地城镇灾害的监测、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7个方面对山地城镇综合防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高山地城镇的综合防灾能力,对于降低或规避山地城镇灾害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三峡库区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从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解读造成库区城镇生态环境敏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归纳总结库区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对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建设性利用措施,以期对引导福建省山地城镇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合理保护与规划建设,维护山地城镇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彬  郑瑜 《重庆建筑》2003,(3):9-1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开发建设所占比重很大。山地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果开发建设没有适度的控制或者没有结合生态保护而进行的话,就等于自掘坟墓。因此,在大规模的山地城镇开发建设时,不能忘了一个重要的建设前提———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4.
石磊  张蕖 《福建建材》2007,(2):111-113
通过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分析,总结了适应山地自然气候特征的节能方式,对于山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山地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盲目地沿袭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结构的混乱、城镇地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山地城镇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景观生态格局、绿色开放空间体系、视觉空间品质、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山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式图建立一种适应山地生态环境,引导山地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镇为数众多、分布广泛,是我国人口居住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山地城镇具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存在生态系统脆弱、灾害频繁、建设开发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山地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因地制宜,要注重保护自身的山城特色,避免简单模仿或者直接套用平原城镇的规划形式和方法;要以山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科学制定山区经济发展战略;要以生态城市作为主要目标,做到“生态化”发展;要重视和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通讯和科技等社会事业,保证山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地城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基于土地、人口、空间的三维视角系统分析了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结合云南省的地方实践与做法对山地城镇建设进行介绍,借此为进一步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提供地方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山地城镇独特又复杂多变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要建立适应山地城镇空间结构的绿地系统;重视"绿量"指标,挖掘、塑造山地城镇特色空间.  相似文献   

9.
《室内设计》2012,(6):69
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在重庆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城镇发展的要求,指导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于2012年11月28,29日在重庆召开。出席论坛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部长沈爱民等来自城乡规划、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交通等领域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本次论坛研讨的内容涉及宏观战略层面、工程技术层面、空间发展层面及政策措施层面,旨在搭建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结合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深入交流山地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山地城镇交通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道路交通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型山地城镇由于其地质生态复杂、空间功能复合、土地利用高强,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故在总结城镇交通环境评价方法基础上,探讨地质生态、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功能四个因素下山地城镇交通环境影响机制,最终提出中小型山地城镇交通环境改善策略:提升地质生态建设质量、完善山地城镇交通建设布局、协调合理规划用地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中小型山地城镇交通拥堵,改善基础设施混乱,促进和谐交通环境建设,营造舒适的山地城镇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戴彦  张辉 《室内设计》2013,28(5):61-65
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既具有显性的历史文化属性,又具有隐性的生态属性。对其文化保护理应兼顾生态关注,这既体现了对此类遗产构成中原有生态关系的承认与尊重,又强调了生态保护在遗产保护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基于与历史环境的关联,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问题有其特殊性和研究重点。结合巴渝地区情况,归纳了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特点。揭示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景观风貌重塑两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保护的总体策略与技术框架。凝练解决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生态问题的技术要点,探索山地生态视野下的保护模式,丰富当前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经营城市理念,介绍了经营城市的内涵,指出山区城镇经营的重点为经营城镇的环境资本和资源资本,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从而增强山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经营城镇的效率和水平,最终实现经营城市与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地小城镇规划的具体实践,在小城镇城镇性质定位、道路交通规划、村镇中心区详细规划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山地小城镇规划中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川渝山地小城镇地处山地地区.川渝山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自下而上”自发地创造了高度复合,多维的.集约的,城镇、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山地特色城镇形态。通过探寻川渝山地小城镇传统形态特点,力图为规划建设21世纪的富有山地地方特色的川渝山地小城镇形态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15.
西南山地传统场镇中特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构成,反映了场镇建设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的思想,独特的形态与山水环境浑然一体的格局以及孕育其中的人文内涵更是形成山地场镇与建筑间特有的文化.对西南山地传统场镇开放空间进行研究,采用由“点”及“线”到“面”层层推进的分析方法,总结出其在不同尺度视角下的形态特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传统场镇开放空间如何保持原真性进行了策略思考,以求得其空间物质形态与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巴渝历史古镇保护的区域性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从重庆的区域和地理环境入手,讨论“巴”文化的由来、延续和发展,对巴渝地区传统聚居所产生的作用,讨论在巴渝山地、江河环境中传统古镇和建筑形态的一些特征。面对城镇化发展对古镇的保护和文化延续带来的影响,以及今天对古镇保护的客观要求,提出对重庆区域古镇保护工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卢峰 《南方建筑》2013,(2):48-52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山地城市应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指引下,从生态环境安全、地域特色塑造、资源整合、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以紧凑城市形态为核心的山地城市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导山地城市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雁  吴森 《室内设计》2012,93(4):48-54
西南山地小城镇有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城镇的公共空间是其历史文化资源、邻里社会结构、地域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建设的失序,公共空间的特色正快速丧失,空间活力日益消褪。本文尝试以潼南双江镇为例解析西南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活力的构成、探索公共空间活力提升与平衡的有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筑研究之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从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角度,对重庆市酉县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古镇建成环境,古镇的规划与发展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整合与设计三方面的剖析与论述,将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地讨论,论文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 展价值,以期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潘文 《山西建筑》2010,36(15):32-33
通过对山地的重要性及其属性的研究,指出了山地城镇的特殊性表现所在,进而从山地建筑的空间结构及布局原则,山地建筑与生态,能源,交通,材料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总结,这对今后进行山地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