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MPLS的MSTP技术实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设备是新一代SDH设备,它不仅提供传统的时分复用(TDM)通道,还支持以太网等数据业务的接入和传送,能满足城域网边缘和各种专用网的多业务接入需求。MSTP实现以太网接入有多种技术选择,也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实现MSTP,结合IP技术及光网络的特点,是先进及可行的方案。文章介绍了MSTP和MPLS的技术特点,从基本原理、网络结构、实现方式分析了基于MPLS实现MSTP的技术。分析表明:基于MPLS的MSTP网络具有QoS的保证,是实现下一代光网络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企专线承载方式是制约政企业务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建设速度逐步放缓,DDN(数字数据网)、帧中继等网络老化严重的背景下,利用OTN(光传送网)和IPRAN(基站回传网络)承载政企专线势在必行。文章对现有政企专线承载技术进行比较,提出现阶段电信政企专线按速率和服务等级等需求选用承载网络原则,重点研究IPRAN承载政企业务方案及MSTP承载政企专线转网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OTN+MSTP混合组网模式的专线业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使用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光传送网(OTN).在接入层采用MSTP解决业务的送达与环网的保护,在汇聚乃至骨干层采用OTN解决大颗粒业务的传送需求.该设计方案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传输网络机制有机结合,为转型中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原有MSTP网络基础上快速实现大流量、大带宽的业务开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专线业务例如FR、ATM、DDN、X.25、PDH专线、SDH专线、IPSecVPN、MPLSVPN等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并且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问题,需要引入一种能满足大客户全业务接入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专线网络。通过应用了MPLS/ASON等多种技术,采甩支持IP/ATM以及TDM业务的MSTP平台设备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夏庆峰《基于MSTP平台的专线业务解决方案》一文对华为MSTP设备的业务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MSTP设备提供专线业务的典型组网应用实例。本文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或工程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MSTP(MultiServiceTransport Platform)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设备是对传统SDH设备的继承和发展,是传送技术演进的重要阶段。MSTP的引入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SDH网络资源,借鉴SDH传输系统多年的网络运维和管理经验,完全兼容目前大量应用的TDM业务,还可以实现以太网、ATM等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和接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MSTP的关键技术,并对MSTP的业务应用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的技术特点及演进步骤,分析了当前SDH传送网络对于多业务传送平台的需求,并从工程实施的角度简单阐述了当前SDH传送平台MSTP化的几种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之上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MSTP)已成为运营商建设多业务城域网的首选.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业务迫使人们对 MSTP进行频繁的更新换代.一方面,围绕数据业务的优化改进促使一系列新技术如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通用成帧协议(GFP)、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弹性分组环(RPR)等不断走向商用;另一方面,如何与即将开展的大规模3G传输网络建设相结合,低成本、高效率地为3G业务提供更好的传送通道,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这已经成为MSTP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MSTP的发展历程MSTP是指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ATM、IP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作为传送网解决方案,MSTP伴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从支持以太网透传的第一代MSTP到支持二层交换的第二代MSTP再到当前支持以太网业务QoS的第三代MSTP的发展历程。(1)支持以太网透传的第一代MSTP以太网透传功能是指将来自以太网接口的信号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设备进行点到点传送。但第一代MSTP不提供以太网业务层保护,完全基于SDH/SONET提供的物…  相似文献   

9.
程晓军  葛宁  冯重熙 《光通信研究》2006,32(1):26-29,51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的出现使得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可以传输多种业务.路由和保护模块是网络管理软件的核心模块之一.由于网络成本的限制,在网络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工作方式不完全一致的设备,增加了路由的复杂性.文章对多设备多业务的SDH网络的路由和保护进行了分析,分别给出了电路业务和数据业务的路由算法.此算法已成为华环公司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相似文献   

10.
张卫 《通讯世界》2003,9(7):57-59
大客户专线网大客户专线网是在光传送网上直接给用户提供带宽,满足日益增长的专线互联需求,实质上是一个宽带专线传送网络。从早期的窄带DDN专线到目前的宽带波长级专线,大客户专线网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网络。其特点是:* 定位于高价值客户群;* 专线业务直接从光传送层提供,避开多余的数据交换层,网络结构简单;* 网络采用MSTP设备建设光传送网;* 网络能实现端到端的业务管理和调度;* 网络不面对个人用户,不直接解决个人用户上网问题。大客户专线网主要涵盖的业务参见图1。在利用SDH/DWDM构建MSTP网络解决大客户专线业务时,主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DDN用户节点侧一直发展缓慢,用户使用很不灵活,华为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的开发思路是为满足用户实际需求,除接入公用电话网提供电话,传真等多种业务 外,还可作为DDN的接入设备,实现DDN的延伸,为用户提供数字数据接入和系统内部的各种速率接口的数据专线业务。  相似文献   

12.
数字数据网(DDN)是采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本文简要介绍了DDN的基本特性,北京、上海等中国主要城市引进泰讯公司网络设备建立DDN的情况以及将来二、三年里中国发展DDN的市场预测。  相似文献   

13.
SDH—全新的数字通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力军 《世界电信》1994,7(6):12-14
SDH顺应现代社会对通信的需求,已成为数字通信的国际新标准。本文就SDH的技术特点等内容,以及与交叉连接设备(DXC)、网管系统完美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介绍和讨论,简述了国际上SDH的进展情况和我国现状,指出SDH在我国全面使用已为期不远,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我国发展SDH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移动为行业客户提供各种移动解决方案。无线DDN就是中国移动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的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DDN的特点、承载方式以及网络结构,并结合实际介绍无线DDN在行业应用中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SDH网随着语音业务的发展而建设,现已形成对用户区域的覆盖。SDH网络也承载了ATM、IP网络的业务,但采取统一的网络和技术来传送和处理多种业务,将使电信运营商在多方面获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由模拟微波传输系统改造成为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过去以监测为主的监控系统已不能适应数字设备的要求,只有SDH网管系统才能完成。此文主要介绍了SDH微波网络管理系统的等级、结构、功能及网络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和有线新业务的发展,SDH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广电网络中。对基于SDH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研究,分析了SDH网络在目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优势和发展方向,以及利用SDH网络传输数字电视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双辽联通公司本地SDH网络初建于2000年,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于2004年初进行过一次网络改造。时下,由于数据业务以及G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双辽传输本地网需要解决线路时隙利用率过高的问题,并且要为数据GE业务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本文根据多年的维护经验结合双辽本地网络现状,提出了适合双辽应用的SDH+CWDM的组网方式,并针对改造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优化前后说明本次优化的好处。最后针对SDH+WDM组网的适用范围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人力成本的提高,通信网管网络的稳定运行已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SDH网络中的ECC通信的特点、通信原则、组网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应用中SDH网管有时会出现的网元大面积脱管、网元数据及告警信息提取更新速度慢等隐患,提出了解决的几个有效方法,并通过应用于实际日常维护工作中,使SDH传输设备网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介绍了我国的SDH光纤传送网特点,针对光纤网面临的威胁,分析了SDH加密技术,提出了SDH保密设备的加密体制和手段以及在光纤传送网中的多种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