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推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7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5~41个月。按侯树勋等的评价标准,优良率94.6%,8例Ⅰ度滑脱椎体患者和28例Ⅱ度椎体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且全部融合,无滑脱复发。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椎体内植骨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0例,对其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椎体内植骨联合治疗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2年,1例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4例E级,伤椎椎骨形态良好恢复,骨折较好愈合,对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及Cobb,s角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与取内固定后6个月比较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具有较高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处长位内固定器材选择及椎间植骨融合率。方法对行Steffee椎弓根螺钉系统、协和钢板、RF系统、SRS内固定装置处长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椎滑脱18例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结果18例均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结论应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滑脱腰椎 椎间植骨融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SRS内固定装置因其复位度高、融合率高、且体积小、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最值得提倡推荐的一种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固定矫形。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5年随访,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双下肢肌力及感觉无损害,大小便功能均正常,截骨处均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有效手段,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并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椎弓根螺钉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LAR技术)在腰椎管狭窄、滑脱、不稳及腰突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共有42例腰椎疾患,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 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1]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42例患者得到8月~4年的随访,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94%。结论椎弓根螺钉 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椎管狭窄及不稳等疾病中应用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结合POLAR技术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腰椎滑脱患者32例,采用椎弓根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方法,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疗效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塌陷、松动、移位,无明显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无一例病例症状复发。按Nakai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采用椎弓根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7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进钉点采用Weinstein定位法,术中常规行后外侧植骨。结果63例患者得到随访,都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高度恢复,植骨愈合满意,出现了断钉和迟发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处理后痊愈。结论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简便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万堂  侯宏涛 《化工之友》2008,27(13):34-3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方法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治疗3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结果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到术后的5.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5.0%到术后97.4%;骨折块突入椎管的阻塞率由术前的67.7%到术后5.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恢复椎管列线,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路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应用中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采用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神经根损伤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并发神经根损伤8例。1例患者为椎弓根定点错误,4例患者为复位过程中的牵拉,1例患者为术后血肿压迫,1例患者为复位椎再次滑脱。1例患者为操作失误引起。结论腰椎滑脱后路减压、SRS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椎弓根定点错误、复位过程中的牵拉、术后血肿压迫、复位再次滑脱是引起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经临床实践证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优缺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49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1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早期Harris评分及6个月、1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2组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卧床时间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短;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Harris评分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Harri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髋关节置换组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1.1、A1.2、A1.3、A2.1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应选择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突出症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出现早期手术并发症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中定位错误3例,多间隙突出术中遗漏1例,髓核摘除不彻底2例,神经根损伤7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早期并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11例,假性结肠梗阻1例。结论正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正规操作是减少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行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钢板外露并发症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钢板固定有复位好,固定坚强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内固定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决定。术中应加强对伤口的有效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A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及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占96%,术后疗效有较大提高,发现其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灵活、固定牢固的优点,在恢复脊柱生理前凸、有效减压方面有独到之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研究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9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3周,平均17周。随访至10~26个月,平均时间18个月;X线片及CT片示伤椎高度恢复,矢状位生理曲度恢复、无脊柱侧弯,未出现断钉、松动、脱落等内固定失效。结论经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缓解疼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2年。结果 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内固定本身未造成并发症,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或丢失现象,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现象。治疗后后凸成角、椎管狭窄率恢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脊髓损伤按Franke[l1]分级,全部病例获得1~2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在脊柱内固定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进钉点采用Weinstein定位法,术中常规行后外侧植骨。结果63例患者得到随访,都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高度恢复,植骨愈合满意,出现断钉、迟发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处理后痊愈。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简便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出现窒息的原因并如何做好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0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1.3%,出现窒息患者共6例,发生率为5.7%,1例因伤口血肿多次手术以及气管切开导致伤口感染,内固定器械不得不取出,手术失败;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及时作出诊断及溶栓治疗后痊愈;1例因喉头水肿及血肿压迫导致重度窒息且时间较长,深度昏迷,抢救无效死亡;1例合并慢阻肺及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颈椎前路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和颈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窒息是其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做好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下腰椎(L3~L5)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来我院收治的下腰椎骨折患者38例,根据骨折损伤部位及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3例存在神经损伤者,术后按Franked标准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1例。其中15例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有1~2级恢复,1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无神经功能恢复。后路手术的神经恢复情况较好于前路手术。结论下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应采用后路手术为主,如果椎弓根完整,多选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尽量避免长节段固定融合,而下腰椎骨折Load-sharing评分7~9分,宜选择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