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Q波心肌梗死(MI)和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为钙离子拮抗剂。我们在治疗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救治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行监护生命征、注意饮食、排便情况,对患者用药情况、心理状况、并发症预防、康复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及时、科学的救治后,45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由于大面积心梗、心衰而死亡。结论严密监测生命征、全方位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救治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恢复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我院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以上,并对2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进行对比显示治疗组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6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以及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化工之友》2008,(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的血CRP浓度。结果ACS患者组(A组)血CRP浓度为(14.53±16.87)mg/dL;非ACS患者组(B组)血CRP浓度为(4.07±4.56)mg/dL;对照组(C组)血CRP浓度为(3.67±4.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CRP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8.
《化工之友》2008,(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A)组。其中急性心梗组98例,不稳定心绞痛组92例,测定治疗前及抗血小板活化、抗凝诊疗后1周时血浆溶血磷脂酸值,并设立健康体检者28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8±0.5)umol/L,(4.56±0.65)umol/L,(3.63±0.16)umol/L,P值<0.01)。结论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析标记物L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病情预测及指导合理及时应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治疗药物筛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调脂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尿激酶和奥扎格雷钠长期联合使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和奥扎格雷钠长期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安全的且有效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并改善心电图ST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治疗组:银杏达莫2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患者血浆vWF及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14天,川芎嗪注射液组的vW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注射液组hs-CRP浓度下降明显(P〈0.01)。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直接降低血清vWF和hs-CRP的浓度,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人、机、料、法和环等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可见异物的因素,提出减少可见异物的措施,改善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以上5个方面可导致可见异物不合格,影响产品质量。针对以上5个方面进行改正和完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患者进行体检和心电检查,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包括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胸痛6h内测定血清BNP。和对照组36例(冠脉造影狭窄<50%)比较,各组间对照。结果STEMI,NSTEMI,UAP,对照组BNP浓度为403.2394±186.95,198.5560±75.5121,101.1079±38.4051,15.024±10.696。AMI组BNP高于UAP组(P<0.05),UAP组BNP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BNP高于NSTEMI组(P<0.05),且AMI组BNP与肌钙蛋白相关。结论BNP能用于ACS早期诊断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以盐酸川芎嗪为主药,以泊洛沙姆为基质制备眼用凝胶,采用HPLC法测定凝胶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所制得的眼用凝胶为类白色透明状,盐酸川芎嗪在20.0~100.0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61.107C+50.4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良好,眼部刺激性小。该法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有关项目符合眼用凝胶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