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个用于堆中子活化分析的自动γ射线能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随着高分辨率Ge(Li)γ射线探测器和计算机的发展,堆中子活化分析从70年代初起进入了成熟期。它在地学、材料学、天体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以及环境保护等很多科学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大规模分析样品时,靠人工换样和测量,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比较大。目前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先进实验室都已采用自动测量装置。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应用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我们研制了这 相似文献
2.
3.
热中子与物质产生辐射俘获反应时,发出瞬发γ射线,用高分辨率锗半导体探测器测量瞬发γ能谱,进行能量和强度分析,从而达到识别元素及确定含量的目的,此即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简称PGNAA。由于~(252)Cf中子源和锗探测器的发展,PGNAA作为堆中子活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5.
多元素中子俘获瞬发γ射线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提出被测元素瞬发γ射线特征峰的面积与其含量的关系式。经实验证明对各常见元素的仪器分析回归值与化学分析值的均方根偏差皆小于0.5wt%。在铁矿石的分析实验中发现了慢化体的作用,它可明显地提高分析灵敏度。该套中子俘获瞬发谱仪对H瞬发γ峰(2.223MeV)的FWHM为3keV。 相似文献
6.
卫星有效载荷对大气层和太空核爆实施探测、定位和识别是各核大国争相研究的前沿课题.回顾了美国主要监测卫星对核爆脉冲γ射线及中子监测的早期技术,包括天基系统构成、辐射探测器和探测方法,对未来大气层和太空核爆监测技术和装备进行了展望和设想,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子与γ射线辐照对屏蔽材料性能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了核设施的运行安全性。本研究以B4C/环氧树脂屏蔽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在1 MGy γ射线及叠加1.19×1015cm-2中子辐照两种辐照环境下屏蔽材料力学性能、断口组织形貌、特征化学产物及热稳定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持续约11.6 d的γ射线辐照及叠加持续约3 h的中子辐照后屏蔽材料力学性能持续降低,但均未降低到辐照前的50%以下,屏蔽材料在此条件下产生了辐照降解,但未发生失效。与单独的γ射线辐照相比,叠加中子辐照后屏蔽材料1H-NMR图谱δ=7附近峰的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未继续发生苯环上C-H键的断裂。屏蔽材料热失重50%质量损失温度T50%由辐照前的526.3℃降低到了γ射线辐照后的453.2℃及γ射线叠加中子辐照后的463.9℃,屏蔽材料辐照后热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微波辐射减轻γ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剂量微波与γ射线复合照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照射组、γ射线照射组及微波与γ射线复合照射组.微波组与复合组小鼠先接受功率密度为120μW/cm2的微波照射,1h/d,持续14 d,第15天给予γ射线照射组和复合组5.0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于照射后3d、6d、9d、12d处死动物,取胸骨及脾脏,对各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和分级.结果显示,单独γ射线与复合照射均可导致骨髓组织经历典型的凋亡坏死、空虚、再生修复和恢复4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但复合组的病变轻于电离照射组,恢复也更快.脾脏系数结果显示,照后9 d、12 d复合组脾脏系数显著高于电离照射组(p<0.05).脾脏病理显示,脾损伤病变过程与骨髓造血组织基本相似,复合组病变轻于电离照射组.本实验表明预先低剂量的微波辐射可减轻γ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9.
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能谱的蒙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分析(PGNAA)中使用蒙卡技术模拟物料与中子反应后产生的瞬发光子在NaI(T1)探测器中的响应一直是一个难点。介绍了用于PGNAA的专用蒙卡程序NPTrans.NPTrans能够进行中子、光子级联输运并能够给出光子在NaI(T1)探测器中的响应。给出了蒙卡模拟能谱与实验数据的比较。NPTrans的开发经验为其他研究开发专用的蒙卡程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经电子束、中子和γ射线辐照后,均产生生物效应。电子束对中子和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BE)值均小于1,中子对γ射线的RBE值远远大于1。这说明电子束的M_1生物效应远远小于中子的M_1生物效应而与γ射线的M_1生物效应相近。对于电子束辐照,M_1的半致死剂量范围是185~370Gy,更靠近370Gy,致死剂量是740~925Gy。对于M_2的诱变效率,电子束>中子>γ射线。电子束辐照可以扩大突变谱,提高诱变效率,最佳诱变剂量范围是370~555Gy,中子比γ射线诱变效率高,较适宜的辐照剂量为25Gy。当M_1生物损伤稍大于50%时,用电子束进行辐照,M_2代的诱变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照射雌、雄小鼠,以溶血空斑技术(PFC)观察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0cGy剂量范围内,~(60)Co γ射线对小鼠的抗体形成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效应。比较不同性别小鼠的辐射敏感性,未发现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16.
张增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24(6):367-369
本实验利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BMSC凋亡、Western—blot分析BMSC内caspase,3蛋白表达研究维生素D对γ射线引起的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小鼠在6Gy的γ射线照射前48h每天皮下注射0.06251ag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结果发现,照射引起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显著减少。维生素D处理使照射后小鼠的CFU-F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照射使BMSC凋亡率及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而维生素D处理可以显著改善这种效果。这些资料说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照射引起的BMS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重组人IL-11对中子照射小鼠骨髓损伤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致死性中子辐射后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对小鼠骨髓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采用二级雄性BALB/c小鼠96只,分别于4.0Gy中子全身照射前3d或后3d皮下注射rhIL-11,于照射后6h、1d和2d活杀取材,计数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细胞。采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of Nucleaolar organizer regins,AgNOR)染色检测骨髓细胞核嗜银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和DNA凝胶电泳检测骨髓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1受体α及gP130的表达。结果表明,照射前应用IL—11对4.0Gy中子,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有一定抑制作用,而照射后应用IL—11则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有核细胞降低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照射前及照射后用药组对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影响,而与单纯对照组比较,用药组、AgNOR含量增多,IL-11Rα及gp130表达均明显增强。说明IL-11可能通过受体α及gp130信号通路,促进损伤后造血功能恢复,从而发挥其对骨髓辐射损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