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识别距离远和可同时读写多个电子标签等特点,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对超高频读写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的设计方案。文中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读写器的设计进行了阐述,给出了读写器的设计结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识别距离远和可同时读写多个电子标签等特点,已经在物流,质量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应用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ISO/IEC 18000-6Type B 标准中读写器的特性,提出了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读写器的设计结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部分的设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读写器基于Silicon公司的C8051F005单片机,具有读写速度快、识别率高、识别距离远等优点,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读写器已经在物流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识别距离远和可同时读写多个标签等特点的读写器,根据ISO 18000-6标准中读写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和读写方法,提出了相应读写器的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读写器的硬件设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读写器读写速度快、识别率高、识别距离远的优点,能够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鹏  朱云龙  罗海波   《电子器件》2005,28(3):542-545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识别距离远和同时读写多个标签等特点,已经在物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符合ISO18000—6标准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主要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及读写方法,提出了相应读写器的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读写器的硬件设计及软件程序流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读写器读写速度快(单个标签64bit/6ms)、识别率高,识别距离远(≥4m)。  相似文献   

5.
天线作为手持式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RFID)读写器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RFID系统的读写距离和读写器体积大小.论文分析研究各种手持式超高频RFID读写器天线的设计技术,重点介绍应用最广的微带天线设计方法、技巧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射频识别手持读写器的双频单层微带天线新颖设计,适用于超高频频段(920~925MHz)和ISM频段(2.4 ~2.5GHz)的射频识别系统.切四角和中心方形结合缝隙结构,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满足了天线设计要求,选用廉价FR4板材尺寸为75mm×75mm×3mm.给出了天线设计思路,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天线测试结果表明:在917.1 ~936.5MHz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5dB,在2.43~2.47GHz频段内小于-15dB;在UHF频段与ISM频段内,读写器天线的最大增益为0.02dBi和1.66dBi,所以本天线能满足我国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Intel R1000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提出一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设计的新方案.该读写器采用Intel R1000收发器芯片、W78E365微控器,符合ISO 18000-6C和EPC global Gen 2标准,工作频率为860~960 MHz,读写距离在2~10 m之间.同时给出读写器硬件系统的组成和软件工作流程,并针对同时读取多张卡的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了防冲突算法.该读写器支持SSB-ASK和DSB-ASK双重调制方式,可根据需要改变使用天线的单、双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设计一种超高频射频读写器为目的,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射频芯片Intel R1000和微控制器AT91SAM9263的读写器系统,增加了外部PA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读写器的读写距离。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提出一种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设计的新方案。读写器采用MFRC500射频读写芯片,以FPGA作为处理器,符合ISO/IEC14443标准,工作频率为13.56MHz,读写距离为10cm左右。给出了读写器硬件系统的组成和软件工作流程,对同时读取多张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实现了防冲突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读写器读写效率,降低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ISO/IEC 18000-6C的射频身份识别(RFID)读写器方案.该读写器适用于超高频段,支持跳频,发送通路来用射频发送芯片,接收回路采用相关解调,用分离元件搭建,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随机槽时隙陈计数器算法进行防碰撞设计,在多标签环境下能够识别标签,并与其成功通信.相对于采用传统随机碰撞算法的读写器,此读写器能够在多标签环境下顺利读取标签,防碰撞性能具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读写器的读写效率,提出了一种超高频读写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读写器的系统硬件结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RFID读写器的软件设计流程以及防冲撞算法的实现。相对于采用传统随机碰撞算法的读写器,此读写器适用于超高频段,能够在多标签环境下顺利读取标签,防冲撞算法性能具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读写器的读写效率,提出了一种超高频读写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读写器的系统硬件结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RFID读写器的软件设计流程以及防冲撞算法的实现。相对于采用传统随机碰撞算法的读写器,此读写器适用于超高频段,能够在多标签环境下顺利读取标签,防冲撞算法性能具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用于IT设备资产管理的RFID系统存在读取率低、读取范围小、易受干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抗金属、抗移动通信终端干扰、高增益的双频微带天线。HFSS仿真结果显示,标签天线在CDMA800和GSM的UHF频段 S11值大于-10 dB,天线最大增益为7.28 dBi,标签最大读取距离理论估值为17.66 m。设计的RFID标签天线适应IT设备资产管理环境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4.
UHF频段无源RFID标签阅读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品识别领域,RFID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RFID标签的读出距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增加UHF900 MHz频段无源电子标签阅读距离的主要方法的研究,着重从电子标签设计中的如下几个要素进行了探讨:天线及标签芯片阻抗匹配、天线及标签芯片的品质因数以及标签基底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司徽标设计RFID UHF标签天线图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其原理、设计过程及其天线特点。并给出了两个基于"华中科大"和"无锡邦普"字符的RFID UHF天线实例,并且制作了实物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者最大读距都在8 m以上。相比较于市面上的偶极子天线,这类天线具有增益高、阻抗匹配容易和工作频带宽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导人们开发基于自己公司徽标的天线。  相似文献   

16.
本设计在基于Xilinx Virtex-6 FPGA内嵌PCI Express Core的基础上,实现了由PCI Express板卡主动发起的DMA读写,可完成PC和PCI Express板卡之间数据的高速传输。该设计已经在Xilinx评估板ML605上完成调试验证,DMA写内存速度稳定可达1 520 MB/s,满足了高速存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高频抗金属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小型化和低剖面需求,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金属表面的超高频RFID标签天线,其尺寸为50 mm×20 mm×0.9 mm。该设计采用CST MWS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嵌入式馈电结构尺寸变化和矩形开槽尺寸变化对标签天线输入阻抗的影响,并调整相应参数以达到标签天线输入阻抗与芯片阻抗的共轭匹配。实测结果表明,标签天线输入阻抗与芯片阻抗匹配良好,在910 MHz处有最大实测阅读距离为4.3 m,且具有小尺寸和低剖面,可应用于物流、医疗、零售等多种领域的金属场景。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轮胎嵌入式UHF RFID 电子标签读取可靠性,需要解决一对矛盾,即一方面,为保证电子标签与轮胎有良好的粘合性和绑定性,要求标签天线尺寸足够小;另一方面,轮胎无线电环境差,轮胎材料对电磁波的固有介质损耗和干扰要求电子标签天线尺寸应足够大,以提高电磁辐射能力。针对以往设计方法复杂、不利于标签与轮胎绑定的问题,根据Bode-Fano 阻抗匹配的约束,利用弯折天线的周期性和紧凑性,提出了一种简单、具有良好阻抗特性和绑定特性的轮胎嵌入式小型化UHF RFID 弯折天线方法,设计了一种物理空间受限的轮胎嵌入式小型化UHF RFID 弯折天线。HFSS 仿真验证表明,设计的天线在833 ~971MHz 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0dB,覆盖了美国RFID 标准带宽902 ~928MHz,最大辐射增益为2. 4dBi。最后,通过设计的轮胎嵌入式RFID 电子标签测试,结果表明:当读取距离小于90cm 时,标签识别率大都大于80%;当读取距离小于50cm 时,标签识别率大于90%,标签与轮胎具有良好的绑定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