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秦  王竹  曹永康 《华中建筑》2007,25(1):21-24
该文旨在走出当前地区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的误区,借助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不同地区建筑进化过程中与生态、资源、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的关系所呈现的建筑表征,挖掘其蕴含的内在机制与建筑的永恒之道,为地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魏秦 《华中建筑》2010,28(7):47-49
该文通过分析建筑对各种气候因素的控制手段,进一步总结了地区建筑在聚落形态、选址、形态布局与构造形态对气候的应对策略,提出遵循气候的设计原则,结合现代的环境技术作出理性选择,才是寻求地区文化根源与延续文脉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存在 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地区建筑营建体系概 念, 并借鉴文学批评中的原型、生命科学的 基因、控制论下的系统工程方法、拓扑几何 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与规律,从多维视角诠 释了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竹  魏秦  贺勇 《建筑师》2008,(1):29-35
论文以"地域基因"概念及方法作为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研究途径,揭示地区建筑生成生长的内在调控机制,并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地域基因库与适宜性的技术支持体系,以黄土高原窑居住区营建的个案研究,来验证研究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魏秦  王竹  徐颖 《华中建筑》2012,(7):8-11
该文从生物基因原理中基因对生物性状的作用规律获得启示,思考地区建筑营建体系具有生长性、适应性、遗传性与进化性等类生命体特征,通过比较生物基因与地区营建体系的调控机制发现两者具有异质同构的特征。通过对地域基因在其营建模式与环境模塑三者之间的中心作用;一个基因是地区建筑对一种环境因子的主观应对集合;建立地域基因图谱找到研究突破口;重组地域优势基因进行强化与激活四方面解析,把握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生成生长的内在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魏秦  王竹  徐颖 《华中建筑》2010,28(2):179-181
该文针对我国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思考了地区人居环境的研究定位与地区营建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对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进一步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7.
王竹 《中外建筑》2007,(2):I0001-I0001
注重地域的建筑文脉一直是建筑学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多少年来争论的焦点始终停留在“像什么”中,而很少去探究“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德州市乡村风貌与建筑营造的政策支持与推广,说明了乡村建筑营建的探索、乡村建筑营建特点、乡村建筑营建策略,分析了空间类型解析与行动导则,希望对德州市的乡村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气候与建筑一直相互作用并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海岛人居环境是人居营建体系里面的一个分支。本文以舟山群岛为例,挖掘海岛的营建体系必须考虑和适应的外界因素及应对的手法,对"过去-现在-将来"海岛的人居营建体系研究和进步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秦  王竹 《新建筑》2010,(6):50-53
拓扑几何学理论作为一种深层思维方法,透过形态表象可以把握支撑形态的结构构成规律。借鉴拓扑几何学原理作为地区建筑形态转换的媒质,有助于挖掘内在整体结构支撑下地区建筑形态的能动发生与运算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兴国  袁晓菊 《新建筑》2023,(4):107-112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变化空间的营造手段;其次,归纳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将场地改造融入建筑空间艺术,为建筑和环境增添气势的巴蜀山地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最后,在分析巴蜀山地传统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营建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探索该环境观影响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窑居微气候环境控制中遇到的通风、采光、保温与降湿等矛盾入手,以建筑环境构成的层级结构作为基本分类准则,依据影响地区建筑微气候的各种环境因素调节的原理,提出地区建筑营建的被动式设计对策的体系化框架.该文还结合拓扑几何学原理,以单体窑居的节能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其形态的被动式设计对策细则.  相似文献   

13.
苏公塔清真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生土建筑,对于研究传统伊斯兰建筑在新疆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地的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苏公塔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外观、空间构筑要素的分析,指出该寺具有封闭的空间形态、中心性的空间结构以及递进式的空间序列等特征;并对生土穹顶和和土木混合的平顶两种典型的营建体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伊斯兰生土建筑的保护传承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黎晗  付本臣 《建筑学报》2022,(S1):63-68
针对“住空间”与“居生活”在代际关系方面的矛盾,本文对城市住居代际融合情境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全面梳理城市住居的代际融合情境模式,整合代际融合情境的圈层与类型两个研究维度,系统构建代际融合情境营建体系的主体框架,分层分类提出代际融合情境的营建思路及关键策略,以期指导城市住居的全龄普适化设计,积极促进住居环境内多维度的代际融合。  相似文献   

15.
田利 《室内设计》1998,(1):32-36
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探讨建筑的地区性,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逐渐成为普遍性的关注。本文简要论述了地区性的内涵和创造地区特色的设计观念,以此为基础,探索旅馆建筑室内设计中创造地区特色的思路,并指出这种创作将给旅馆室内设计带来广泛的多样性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魏秦  王竹 《华中建筑》2006,24(6):42-43
该文以地区建筑原型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图从更深层面上把握地区建筑生成、生长的机制与基本原理,并结合现代思维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地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大鹏  高辉 《华中建筑》2006,24(12):25-27
在农村地区建立可持续的住宅营建体系,可以改变农村自主营建的混乱状态促进农特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重分析了体系的构架、重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土材料具有取材便捷,环保节能的优势。云南地区生土建筑数量庞大,红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营建技艺。该文以改进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云南传统生土民居的种类构造,从材料性能、室内环境、整体安全性三大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改造策略,希望在实现生土建筑的使用保护、传承更新的同时,为云南地区的生土建筑保护提供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戴春 《时代建筑》2008,(1):144-149
文章通过对第六届远东建筑奖的介绍,指出远东建筑奖跨越海峡两岸是对建筑界学术与业界交流的促进;并比较了两岸建筑营建机制上的差异和建筑师不同的关注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