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正如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一样,每个中国文人心中都有一个书院复兴梦。自宋代兴起的书院,在几千年间撑起了中国文人一个悠长深沉的儒士梦,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期望。《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献通考》曰:"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书院自诞生之日起,即与士和士子精神产生了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书院是古代东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其建筑空间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书院建筑本体与书院文化脉络入手,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空间特点进行深入解析,探索在古代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下的书院空间演化历程,进而归纳出"礼乐相成"的传统书院空间模式与深层文化内涵。把握书院建筑精髓、传承书院空间文化内涵,将有助于当代大学校园找到真正具备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并对继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卫兵 《四川建筑》2007,27(2):55-57
西双版纳的傣族建筑是云南建筑的一块瑰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洪市的建筑一直游离于民族文化的表面,摆脱不了民族的束缚,不自觉地陷入“形似”“神似”的旋涡之中。文中试图从“建筑符号———文化”的角度浅析景洪市的建筑现象,对该地区建筑符号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最后提出要把握建筑地区文化特征,就一定要去它生长的土壤里寻根,即“自然环境之根、文化生活之根、经济技术之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间书院基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丰富而朴素的营建智慧,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对地域文化的传承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竹山书院是明清期间徽州全部书院当中最典型的一座,该书院建筑群分为学社建筑和文化园林两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竹山书院典型案例的研究,从中提炼出适宜于现代文教建筑的传统营建智慧,以期对现代文教建筑的建设给予一些启发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1,1(3):99-100
广州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从全新的审视角度,剖析其文化内涵;考证其历史沿革;论其艺术特色。确认该书院代表了清末岭南民间建筑和各门类工艺美术之高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素美  白旭 《华中建筑》2011,29(7):177-180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该文通过对此四大古书院建筑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指示出古代书院在功能、技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所在,以期为当前文教建筑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晨  李绍天 《华中建筑》2008,26(4):32-36
通过对潋江书院这一历史建筑群的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该文对潋江书院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建筑作了简要地介绍;深入剖析了潋江书院的建筑空间,指出该建筑群在“空间组织和轴线转折”、“空间组织与高差变化”、“尺度把握和紧凑布局”,“空间效果和手法控制”,以及“建筑特色与地方材料”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潋江书院建筑和空间特色,潋江书院建筑群在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成功地控制空间效果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梁思成先生指出:"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及面面。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在此。"  相似文献   

10.
书院建筑历来讲求风景环境的选址和经营 ,河川密布、山林秀美的地域环境特点使岭南书院建筑自明清以来 ,逐渐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择址观 ,本文试从文化和景象两方面对这种地域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吉安地处江西省中西部,古称“庐 陵”,历史悠久,经济发达,重视教育,崇尚节 义,境内有大量民间书院。客家书院作为民间 书院的一支,其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均有鲜 明特色。历史上由于客家的倒流,客家人与吉 安当地的土著既相互对峙又相互融合,使吉 安地区的客家书院的建筑实体与空间兼具庐 陵文化与客家文化双重特点。本文通过吉安 地区客家书院、土籍书院,以及吉安地区客 家书院与江西省其他地区客家书院的比较研 究,探寻客家文化影响下民间书院的建筑特 征,分析吉安地区土、客民间书院实体与空 间上的异同,论证吉安地区客家书院同时受 到土、客双重文化影响,为多元文化传播背景 下的民间书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书院,中国古代的教育类建筑。书院建筑装饰纹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装饰纹样不仅具有装饰的作用,也反映出不同地域下的人文内涵、艺术成就和历史渊源。文章以湖南省岳阳平江县天岳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自然关系形成的建筑装饰纹样,通过文献阅读、实地拍照等方法,结合天岳书院建筑中的门、窗、柱础等重要部分装饰纹样的题材、材质、色彩和装饰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天岳书院在装饰纹样上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英国建筑并非“建在英国的建筑”,其建造的地点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英国建筑也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其作品解读出本源文化;英国建筑更不是“英国式的建筑”,其风格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和规则化,不能全面反映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  相似文献   

15.
陈家祠是广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祠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规模宏大,纹饰精美华贵,集岭南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彩绘等工艺之大成。本文从全新的审视角度,考证其历史沿革;剖析其文化内涵;探讨其艺术特色。论证该书院代表了清末岭南民间建筑和各类工艺美术的高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万书元 《华中建筑》2006,24(11):78-81
书院是最能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建筑形式。作为中国文化、教育与审美精神的综合载体.书院建筑通过其严密而完备的符号系统.以及模式化的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特征而臆藏在这些特征的后面的,是“礼”与“乐”.“敬”与“和”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的“复古主义”,广州地区的“欧陆风格”的思潮,我们应认识到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这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只有不复古、不抄袭,才能创出新风格。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便产生与之相应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这是我们教科书上说的从“历时性”的角度去观察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从“共时性”的角度去观察,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建筑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但也会因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许多的差异。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每个设计人员都深有体会,每项设计都会受到领导的意愿、业主的喜好、有关管理部门人员的审美素质等情况左右,并不能“尽情发挥”。 近几年,笔者多次到首都北京,见到奥运村、国际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是我国传统书院建筑共性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与陕西地域文化特性相结合的产物。这段时期的陕西书院建筑总体创建及改建时间明显滞后于书院发达省份,在清代表现出乾隆朝和光绪朝两个发展高峰;建筑的衰败较多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地域分布有一多两少的不平衡特征。建筑选址多无定位,规模较小,主体简单。这种独特的建筑表征当与陕西敦本务实、尚俭古朴的地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7,(3)
徽州书院也是其中一个极具内涵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场所,在研究徽州书院建筑空间环境在表达特定意义的同时,作为一种空间现象还能够传递丰富的场所精神和地域性文化。本文所论述的书院建筑空间既是存有自身内在规律和秩序的符号系统,也是可以涉及到不同构建的复合系统。本文结合符号学与现象学理论及相关知识对徽州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徽州书院建筑符号所指代和蕴含的场所语义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和韩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国绍修书院模仿中国白鹿洞书院的建筑与规制而建,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传承关系。以白鹿洞书院与绍修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选址、建筑布局以及园林意匠对两书院的物质构建和精神构建层面比较中韩古代书院园林的"异质"因子。研究表明中韩古代书院都是根据儒家思想的礼乐文化而建造,在选址和建筑布局方面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白鹿洞书院的建筑采取轴线式的规整式布局,绍修书院的建筑则采取自然式布局,但2座书院在空间上都体现了以祭祀建筑为尊的儒家伦理精神的美学观。园林意匠的营造方面两书院通过赋予亭、石刻、水池与植物等园林要素深刻寓意,营造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白鹿洞书院强调"礼宜乐和"的儒家伦理哲学理念;绍修书院蕴含理学思想,将"持敬""格物穷理"逐渐达到与"理"合一的人生目标融入园林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