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盖房枢纽引河闸经历42年的运行后,工程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和问题,根据引河闸质量检测和复核计算数据资料,对引河闸进行了安全状况分析评估,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论证三洋港挡潮闸闸下引河的开挖型式,计算引河开挖后泥沙冲淤量及对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闸下开挖一条宽120 m,底高程-3.5 m的引河不能满足行洪6 400 m3/s的要求.通过分析滩地糙率的敏感性,对比不同开挖长度和高程的引河的行洪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闸下引河开挖型式为与闸室等宽、长度2.2 km,左侧底高程-1.0 m,右侧0 m的方案.引河开挖后,遇枯、中、丰水年,闸下泥沙淤积量分别为181 000,121 000和36 000 m3.连续3个枯水年,闸下累积淤积量约50万m3,遇设计流量时三洋港闸下水位抬高0.12 m,当淤积量超过此时累积淤积量,闸下需进行清淤,以确保行洪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宏敬 《治淮》1995,(3):16-16
利用世行贷款治理北淝河工程,应当从综合治理的观点出发,使治理工程发挥排涝、灌溉、养殖等多种效益。为此,沫冲引河、大洪沟、元沫大沟、年庙沟等周边大中沟也应抓紧治理,使北淝河治理工程发挥幅射效益。本人只就利用北淝河水灌溉沫冲引河沿岸6万亩农田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概况与现状 北淝河流经五河县境内长度12公里,在沫河口镇有北三闸与沫冲引河相接。沫冲引河全长15.4公里,西从沫河口,东到三冲的蒋集,连接三铺、三冲两湖。三铺湖地面高程14.60米,三冲湖地面高程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泗阳二站上下游引河的过水断面,避免因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流态不稳,过水断面减小,增大引河断面流速和沿程水头损失,引起机组振动过大,影响过水流量和提水效率,针对泗阳二站上下游引河护坡损坏及淤积情况,提出了上游引河护坡修整的加固改造方案及上下游引河清淤方案。并对该加固改造设计方案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淤后引河的水流流速分布均匀,各工况下岸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泵站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该方案对类似工程的加固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峰峰矿区九山沟河上金碧苑桥工程概况,对设计断面进行了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的推求。分析了九山沟河设计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同时也从金碧苑桥的行洪安全、施工等方面对九山沟河的防洪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韦家沟水库的工程布置情况,分析了韦家沟水库溢洪道设计中过渡段水力计算、溢洪道陡槽段水面线的计算、溢洪道陡槽段考虑弯道影响后边墙高度的确定及溢洪道陡槽段挑流鼻坎相关的水利计算,对类似水利工程中溢洪道设计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黄河下游王庵切滩导流工程实测资料,对切滩导流过程中引河比降变化、分流比、引河过水断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引河河势随着引河分流比的加大而变化,引河通过最大流量时对应的分流比为73.3%,引河初始断面与引河最终断面之比小于1/4,原大河河势的变化与引河河势弯化密不可分;初期引河过流流量比较小,大河流量较大,深泓线还在原河道,引河进出口上下游大河河道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引河进口上游大河河道人工扰动的影响和引河流量的加大,大河流量减小,深泓线由大河河道逐步移向引河。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蓄滞洪区为一体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在设计洪水及典型洪水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水位、流量、比降等水动力因素的变化,客观评价了引河工程的防洪效益及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该工程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的水位,缩短了高水位历时,减轻了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2)该工程调整了淮河干流的沿程水面比降,提高了浮山以上河段的造床能力;(3)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作用下,引河分洪对下游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冯出口附近,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度使其影响减轻甚至消除,不会增加洪泽湖防洪排涝的负担。研究成果可为河湖一体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河川基流量分割方法,在对查甫沟、黑城沟、昂思多沟设计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分析河川基流经验斜割法、加里宁试算法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后,采用直线斜割法进行了多年平均基流量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分析,得出了查甫沟、黑城沟、昂思多沟设计断面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387.5万、532.4万、781.2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86.8万、256.6万、376.5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1 136、733、2 858 m~3/d。  相似文献   

10.
矮子沟泥石流影响因素及运动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矮子沟流域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气象及水文等资料,获取矮子沟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体分布规律、地震活动等数据,结合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条件及降雨特征,对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矮子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五个典型断面结合经验公式进行运动参数的分析计算,经计算沟口处断面的泥石流的流速为7.54 m/s,流量为948.63 m3/s,此次泥石流总量为60.08万m3,这些运动参数可以为矮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及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白沟引河及白沟引河大桥的基本概况,对设计断面进行了设计洪水位的推求、壅水计算、冲刷计算等.分析了白沟引河设计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间时也从工程修建后对所在河段河势与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洪水资源利用是治水方略的新发展,引洪量计算是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洮儿河龙华吐引洪工程断面不同频率洪水的洪水过程、特点,拟定引洪时间,通过对设计洪水的调算,考虑引洪的沿程损失率,最终得出了不同频率洪水的引洪水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养息牧河小荒地站实际观测的水文资料,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和排涝模数法对项目区地块的控制断面进行设计洪水推求,由于水文比拟法是采用实测资料角度考虑的,从防汛层面分析,确定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为防汛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对洪水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流域由于其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给研究流域洪水形成及变化规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渭河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对实测洪水的影响;进而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暴雨时空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论认为:渭河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中,可既不考虑水库工程影响还原,也不考虑设计条件下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管道防洪安全,对设计洪水采用"84"法及"62"法计算上游设计暴雨和入库洪水,根据调洪演算成果及区间洪水,推求白塔河何庄段设计洪峰流量、水位,为管道工程穿河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芙蓉江流暴雨的洪水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展延了洪水资源系列,并充分利用历史洪水调查资料,使设计洪水分析计算采用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靠性,其中坝堤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12000m^3/s,72h洪量为10.2亿m^3,对江口水电站设计洪水成果,通过与上下游,干支流各站的设计洪水参数及与长江流域的部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成果比较,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双台子河闸枢纽工程位于辽河干流下游地段,投入运行以来,为盘锦市的开发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对上游枢纽工程石佛寺水库设计洪水进行梳理,对石佛寺放流与双台子河闸组合设计流量进行演算、推求,通过辽河口和河闸闸下2个区域对潮汐水位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防汛决策及工程调度时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防洪计算中,设计洪水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待建工程的规模大小、安全程度和浪费状况。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几种误区:一是过多使用人造插补延长资料系列的误区;二是特大洪水插补越多越好的误区;三是面积和河长水文比拟法的选用的误区;四是无连续大洪水发生,设计洪水稳定不变的误区等。并通过对陕西省泾河上的张家山和桃园水文站流量系列进行实例分析,分别验证这四种误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融水县城防洪设计洪水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文献史料考证,论述融江1996 年7 月特大洪水重现期为200 年一遇;通过间接方法推算融水水位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分析计算防洪设计洪水及洪水成果合理性论证,为融水县城防洪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桃源水电站经历的2场大洪水("2014-07-17"洪水和"2017-07-02"洪水)的实际检验,通过对2场实测洪水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洪水位出现了波动现象.从认识流域洪水特性、调查历史洪水资料、回顾枢纽洪水设计、追踪河道行洪断面变化过程等方面,全面查找分析坝址河段洪水位波动的原因.经分析,导致坝址河段洪水位波动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