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在保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该区域经济所供养和吸收的移民数量.该文从双峰寺水库移民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该区域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莉莉 《人民黄河》2012,34(11):135-138
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计算,不仅关系到水库移民安置效果,也关系到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区域干旱、水土流失、植被难以恢复等问题,得出制约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缺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素质低等。从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了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农业与非农业综合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分析模型能够科学计算黄土高原移民环境容量,并可以预测水库移民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否顺利进行并发挥正常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而做好库区移民安置的关键就是必须对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本文重点从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内涵、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主要特性、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目的与原则三个方面作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对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评价与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承云  蒋杰  熊军 《人民长江》2006,37(7):59-60
人力资源亦称劳动力资源,它的作用在传统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或利用.在分析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一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人力资源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人力资源为环境容量重要要素的思想,并运用系统动态学原理建立了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多要素分析模型,从系统动态学角度解释了移民环境容量的系统行为,初步形成了基于系统动态学的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方勇  穆征  李静  潘乐 《人民长江》2009,40(13):66-68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可以用多目标的模糊综合法评价,而为此建立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关键。在对水库移民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系统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明确了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设计了反映各子系统的分指标,构建了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指标体系。根据昭平台水库的实际情况,选取社会、经济、环境、资源4个系统13个指标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水库的综合评价值a=56.28,属于Ⅱ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向阳桥水库位于四川省邻水县的西天乡,农村移民生产安置采取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土安置分养老保险安置、自谋职业安置和投亲靠友安置3种方式。文章介绍了向阳桥水库农村移民生产安置环境容量的分析步骤及方法,供其它水库工程农村移民生产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7.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是制定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对指导移民安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才能避免移民安置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安置区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云南省糯扎渡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中,多采用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单因子分析方法,但存在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忽略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影响和不适用于城镇分析等缺点。在对移民安置区进行产业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合理确定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工作路径和方法。构建了基于产业分析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量化分析模型,对客观、准确评价新时期不同区域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高坝洲水库农村移民安置规划中引入耕地质量系数、“安置标准”、环境容量系数等定量化概念,并参照移民规划的需要,提出生产安置人口、移民人口、区域迁移、人口安置平衡等有关概念及其数学模型,以便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高坝洲水库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就农村移民安置的规划方法与数据处理手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三峡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历经了论证及可研、初步设计及移民安置实施中的调整与完善3个阶段,各阶段都对移民环境容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结论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三峡移民安置规划各阶段环境容量分析结论及其调整变化过程的回顾,对三峡移民环境容量进行了反思,提出三峡库区移民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并重缺一不可.指出为支持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三峡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必须继续研究三峡库区环境容量,找出影响三峡库区环境容量的“短板”因素,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及移民安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保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的条件下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是个变量。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该地区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也受制于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三峡工程动迁移民将逾百万.这对整个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又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本文从三峡库区的实际出发,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大小和移民安置的现状、存在问题、限制性因素,并就如何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扩大移民环境容量,保护移民生态环境,发展库区经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移民搬迁安置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生活恢复与移民区环境容量分析及其适宜性评价密切相关,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前期工作以环境容量分析及适宜性评价为主,该过程涉及到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属于一个多属性、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以江西省四方井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为例,通过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移民安置的环境适宜性及其容量,为安置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恢复提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蒋建东  吕涛 《人民长江》2012,43(17):83-86
针对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项目多,移民数量大,时间跨度长,库区环境容量不足,经济社会重构与移民搬迁等多种矛盾交织,水库移民技术标准及理论亟待创新等诸多难题,在三峡移民安置规划中,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技术体系;引入环境容量概念,建立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评价理论及分析方法;提出“投资包干、限额规划”,妥善处理了补偿与发展的关系;借鉴资产评估理论,提出受淹工矿企业补偿投资核算的新方法;制定了三峡水库库底清理和水库移民工程验收工作技术标准,以创新的成果指导了三峡移民实践。为三峡移民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结合张峰水库移民环境状况,定性分析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宏观条件,运用耕地和粮食双重指标分别计算了农业安置的环境容量,运用P-E-R模型验证了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从移民可持续发展角度,安置区农业安置环境容量不足,需要外迁或者非农业安置。  相似文献   

16.
清江高坝洲库区移民规划设计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高坝洲水库淹没与移民工程作为一个大系统,凡涉及的环境与生态,社会与经济,资源与开发,法律与习俗,政府行为与科学技术等,均分别作为若干个小系统,整体研究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所引起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网络的破坏问题;提出涉及区域(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力配置与布局的调整方案和安置移民的措施。以村、组为单元进行了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研究,并以村、组为  相似文献   

17.
水库移民安置工程是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分析量化视角下贵州省玉屏县大洋溪水库移民安置方案,分别从搬迁安置人口的确定、安置区的选择、征地区环境容量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保证水库工程移民安置的政策落实,保障水库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移民安置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库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根据葫芦岛市现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和青山水库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移民安置原则,在项目区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在保证原有生产条件和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移民安置方案,为移民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分析和评价方法可为类似水库移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水库移民采取了就地后靠的安置方式,部分库区移民数量超出了适度移民环境容量,导致移民生产资料较少,生活质量不高,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通过对水库移民区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二次移民安置向城市化方向发展的思路,并对二次移民安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菲菲  王伟 《人民长江》2016,47(5):62-65
下浒山水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属我国中部地区。由于该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大部分移民以外出经商或打工获取生活主要来源,完全依托土地进行种植业安置是不现实的。基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移民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收入构成特点,阐述了7种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方式。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综合考虑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提出以兼业安置为主,以其他安置为辅的移民安置方式,为移民配置少量土地资源,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并对兼业安置方式进行了风险分析。为我国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