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是自由的,思想着的人需要自由吗?大学需要培养有思想的人,大学需要自由吗?大学能否有自由?大学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大学的自由度有多大……对问题的思索构成了这一组笔谈。问题看似简单、基本,实则难于回答,或许无中生有。倘若能启发读者,给诸君以进一步思考之阶梯,则我们可以趋近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教育、生活、哲学相伴相随。在教育这种生活中,最应当产生哲学。大学的学者进行着艰难和艰辛的精神劳动,他们总是力求走到哲学。大学在让哲学繁茂起来的时候,自己亦必成了哲学的繁茂之地。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人是自由的人,也是独立的人。无论对于个人、大学、还是民族,独立人格能保证自由思想,能自由思想是保有独立人格的主要表现。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个人主义”:任何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每个人都可发展,从而更富有、更智慧、更高大,而富有了的个人可以更多地贡献社会。教育中可以奉行这种个人主义:每个学生是每个学生自己;每个学生都有权发展和丰富自己:盼望发展了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为自己的民族服务,为变革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自由教育(有时被称为博雅教育)即特别看重自由学术(或自由知识)的教育,主要以传承和探究自由学术为己任。历史表明,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颗童心。中国的大学可以说是在服务实业、讲求时务中诞生的,缺乏自由教育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自由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少之又少。自由教育的肥沃土壤由文化孕育和积累而形成,社会环境的变革和大学自身的改造对于这种文化的生成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所作的一种社会组织设计。从大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对大学就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人类社会知识的中心,文化的田野,精神的家园,思想的泉源,人才(作为学问、智慧和知识的载体)荟萃之所在和培养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的与“教育”、“培养”有关的概念。大学以关心人类的心灵幸福为宗旨。具有特定内涵的博雅与通达、修养与高贵、责任与勇气是大学文化的精华养分。大学对人类心灵的责任,除了要传承和创造高深知识,还对知识的后果负责。具有创造天分的人,在自然分布上有一定的概率。知识创新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涵,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学术自由的保护。让他们的创造天性得以良好地成长。而不是去刻意地发起创新工程,试图通过“培养”创新人才而制造出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场所精神是能为置身于场所中的人带来“方向感”和“认同感”的人文思想和情感。它是一个场所的象征和灵魂。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体现在它“求知”与“朝圣”共荣的神圣使命、“自由”和“自治”共享的独立地位以及“平等”且“友爱”的社群文化。现代大学需要力求建筑和环境与使命的统一。通过人与场所的互动。在延续大学的场所精神——纯粹的智识追求与平等自由的交流——的基础上推动每所大学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因有意识而获得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固有性;人更重要更独特的方面,在于人有可能性。教育是让人越来越远离动物的一种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让人发展、创造可能性,及避免某些可能性。事实上,教育提供可能性也就是提供获得种种现实结果的可能性,可能性让我们对现实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但教育并不需要过于介意一些似乎更现实的口号,教育越富于理想才越能表现属于它自己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1.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学术自由是一项特权,它使得传授真理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使得大学可以横眉冷对大学内外一切试图剥夺这项自由的人。[p19]2.使科学成其为科学的是:除非是在一个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因研究湿式离合器接合特性的需要,通过分析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的机械结构,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机械传动的数学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动态摩擦系数斜率对传递转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正斜率特性的摩擦系数,其传递的转矩是收敛的,而对于具有负斜率特性的摩擦系数,其传递的转矩是发散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湿式离合器的传动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已经证实,自由与独立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我们对大学的自由却仍然有诸多误读。大学的自由与独立首先是国家的需要,这一点是否为政府所意识到,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整体上能否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其工具理性的思维导致培养了失去自然本性的“陌生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人性,人性教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之道应回归到人性教育的轨道.从古典到现代,自由教育的宗旨是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的集中体现.我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想应致力于现代人主体性的启蒙,致力于生命意义的寻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大学班级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文化、社会文化内在的现实写照。探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化发展,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释放思想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然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在功利中逃离价值,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等问题。为此,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牛津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思想具有三重性:共性文化——对自由文化氛围的追求,共同理念——坚守办学理念与顺应时代并存,共守制度——大学治理的日趋成熟、稳定和有效.这是牛津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牛津人发展的不竭动力,英国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牛津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营造并优化大学环境,增强竞争性;凝练并发挥大学特色,增强创新性;树立并推广文化品牌,增强公共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中国大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失序,但这些问题却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上的信任、信念和信仰危机,表现为"大道德"与"日常道德"的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割裂、随波逐流与坚守原则的矛盾。政府不是大学道德危机的"替罪羊",道德危机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大学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在道德上更需强调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和学人品格。唯其如此,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