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武汉城市圈被评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面对水环境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状,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富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主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城市圈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在阐述了其必然性的基础上,对理论支撑及基本原则作了细致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问题等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制定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和五个专项规划,其综改试验的目标、方向和基本路径已十分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长江建设》2009,(2):15-16
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制定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和五个专项规划,其综改试验的目标、方向和基本路径已十分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标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措施已开始试水,并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5.
《长江建设》2009,(2):20-21
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标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措施已开始试水,并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09,(9):30-31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礼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心抓住这个大好机遇,科学规划,大胆试验,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发展新路,努力使武汉城市圈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做好武汉城市圈的水文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目标,结合其地质环境特点,以城市圈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对基础地质与地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证.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具有三大地质优势,七大资源优势.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武汉市城市圈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湖北水力发电》2014,(5):F0003-F0003
正为体现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着力打造"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宜居、绿色和低碳的花山生态新城综合示范区的重大决策,2011年11月湖北省能源集团与湖北省联发投集团共同开发花城家园一期3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花城家园片区、严西湖片区、花山镇片区、严东湖片区和港口片区的部分建筑屋顶及闲置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展示低碳节能的生态技术,宣传推介绿色生活,为"两型"社会建设树立典范。本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理论,定量研究武汉城市圈水资源的生态状况.通过对武汉城市圈2003~2008年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利用状况整体是可持续的.然而圈域内各市水资源利用状态不协调,大多出现赤字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严启波 《长江建设》2010,(12):54-55
随着"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石武高速铁路、麻竹高速公路的建设,大悟即将成为鄂豫之间的区域门户。而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忠平 《中国水利》2011,(10):61-63
通过对近几年星海湖滨水湿地整治建设过程中景观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探求一种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竞争时代的新法则是以空间视优劣,以功能比强弱,以环境论输赢。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功能是城市的核心,环境是城市的根本。鄂州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空间布局的重要内核(节点)城市、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城市,几年来,在城乡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6.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公众文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水生态文明领域存在的社会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相应对策,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设信息     
湖北省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湖北省正式启动武汉城市圈建设。据介绍,在武汉100km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已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认为,根据经济地理对称为理想状态的原理,中国已公认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武汉城市圈”与之对称,因此建设“武汉城市圈”必然成为湖北  相似文献   

18.
小开河引黄灌区建设绿色生态型灌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基本要素.小开河引黄灌区以水为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水和谐,走出了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现代化灌区之路,建设成了一个绿色生态型灌区.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圉“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怎么干”.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加之综改涉及到社会诸多层面的利益调整,有许多课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如何实现改革路径的优化选择,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确立哪些试验重点等等,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归结到一点:武汉城市圈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长江建设》2009,(2):17-19
武汉城市圉“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怎么干”.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加之综改涉及到社会诸多层面的利益调整,有许多课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如何实现改革路径的优化选择,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确立哪些试验重点等等,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归结到一点:武汉城市圈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