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生成源于对教学文化、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文化觉醒的"知、能、情"三位一体素养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意识"四个维度和理解力的"洞察、直觉、思维、解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从文化觉醒走向跨文化理解是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均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实现涵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体验—跨文化顿悟"四个螺旋上升的方面和阶段。  相似文献   

2.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2010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与成功就业的目前已占91.7%。这源于其成功的就业策略:制定生涯规划,就业从"入学教育"做起;提供质量保证,就业在"教学全程"奠基;高度负责,就业要"一个不少"落实。大学不仅应该成为青年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更应该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预演基地。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个价值的存在。在市场经济逻辑的主导下,今日之大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变成了职业训练所,大学的价值教育逐渐被边缘化。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书院不以“实学”为重.而以涵养心性为业,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旨趣。传统书院的教育理想以及书院精神在当前的延续,揭示了大学价值教育的中心在于“立人,’。大学的根本价值在于"人"的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5.
波澜壮阔的反腐在大学兴起,其前提是波澜壮阔的腐败已经在大学兴起。官场上的、商场上的乃至于赌场上的东西,在大学都可看得到,大学丰富起来了。然而,在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的根本方面,它大大地贫乏了。出不了大师,做不了大学问,就来个大腐败和大反腐,这是不是堕落。在世界一流大学,繁荣的是学术,而非在教育部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反腐。中国的大学拥有只能在国家和政府中才应有的"官",便有了与之连在一起的权力,这就是腐败的源头。只有铲除源头,才能从源头上防腐。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发展史来看,"Rector、Chancellor、President"这三个词都可译为"大学校长",但这三个概念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格局。与这三个概念所蕴涵的大学校长身后权力关系格局相比较,中国的大学校长身处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格局,很难对应于前述三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大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理顺制约大学校长的权力关系格局,而不是一相情愿地发现并任命优秀校长。  相似文献   

7.
追问大学的使命,可以从比较抽象的大学信念开始,然后是大学理想,再到具体的大学责任,这一过程就是在回答"大学是什么"的基本问题。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发展教学、科研,正是大学校长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履行职能,大学发挥各种功能,而好的功能仍基于自身使命的履行。大学传承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大学的使命,发展人的可发展性才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的与“教育”、“培养”有关的概念。大学以关心人类的心灵幸福为宗旨。具有特定内涵的博雅与通达、修养与高贵、责任与勇气是大学文化的精华养分。大学对人类心灵的责任,除了要传承和创造高深知识,还对知识的后果负责。具有创造天分的人,在自然分布上有一定的概率。知识创新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涵,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学术自由的保护。让他们的创造天性得以良好地成长。而不是去刻意地发起创新工程,试图通过“培养”创新人才而制造出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从"政治挂帅"到"政-经主导"两大阶段,尽管也不乏个人价值关怀的端倪,然整体来说形变而神未变,依然是建立在社会发展需求之上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本位"的特点。我国"重人伦"、"重群体"之传统文化观、"乐之教化在于道德"之传统音乐文化观及"圣人君子"之传统教育目的观是潜藏于其后的文化根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关注文化土壤的更新、建设现代文化;重构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注重课程实践,树立培养目标与课程实践相统一的政策执行理念,以实现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其研究型大学面临社会问责、学生意识转变、大学急速"巨型化"三大危机。本文梳理了日本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构成上看,日本的研究型大学主要包括7所旧制帝国大学、11所单科性官立大学以及庆应、早稻田两所私立名校;从组织结构上看,日本的研究型大学经历了由单一的"讲座制"向"研究生院重点化"方向的转变,这个转变给其本科教育、人事制度、财政预算等方面造成了深刻影响。当前日本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维持教学科研的卓越性,这将对日本大学的制度环境、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再忧虑了的时候,民族的灾难正在降临在头上。当人民可以自由地嘻笑怒骂之时,当大学可以自由地表达之时,真正灿烂的文化亦必形成和发展,大学谓之大学,民族谓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学校、社会以及文化传统四个层面探微,认为高校学业考试作弊是学校场域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以追求分数为表象,以追逐位置和争夺资本为目的的主动“求生”策略,他们用异常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教学公平的渴望。而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体系及僵化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超越”和偏离学校规章制度负有责任,反映了高校在教育理念、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等方面的迷失。当然,学历社会、考试社会中考试功能的畸变以及文化传统中重视考试的教育价值取向也隐含了高校教育逐渐由知识到标签的异化之路。对其防治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和长期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其一是"985工程",旨在"追求卓越",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其二是1999年起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鲁斯.海霍教授及其课题组所关注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它们实际上面临着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即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又要通过"985工程"的实施尽快缩短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北大、南大和厦大三个案例的分析,考察它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兼顾国家使命与地方需求,平衡"追求卓越"与"维护公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学科综合"与"学科特色"等等,进而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在此,我刊本期特从中撷取6篇,主要围绕"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组成笔谈之一,以飨读者,期冀业界更多专家学者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从"二维"属性对教育投入进行识读。从要素上,教育投入是"物力"与"人力"的总和;从形态上,教育投入可分为"硬投入"和"软投入";从影响因素上,教育投入是显性与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投入的"二维"属性表明它是物质性投入和精神性投入的统一体,两者并不是孤立地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只有将它们很好地融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诠释,在当今全球教育财政普遍紧缩的背景下,对解决我国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观念错误、课程文化知识缺乏、文化氛围缺失和教师文化素养不高等文化荒漠化因素。使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偏离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根本使命。回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使命是新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而重塑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理念、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内容、营造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学复归使命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北大与清华赛艇赛事夭折,根本原因在于赛事被演变成了一种功利,不再是文化体育本身,已经不是教育的一部分了。只有文化,才是长久的;唯有功利便是短暂的。学校里的体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Physical culture,而不是Sports,不应当是被分裂的两种体育。教育本是为着人的,体育应回归体育自身,使体育更像体育,人更像人。国外大学“很多好的东西不容易移植到中国来”,是有土壤的问题。只是学创不了一流,根本还在于创造。独创的三个必要条件中,中国大学不缺天分和勤奋,唯独缺少自由。而自由,不是靠学的。中国大学自己要像自己,才可能独创,才可能在学别人的时候也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大学是文化的播种机和发动机,更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学的德性将决定文化自觉的“度”,也反映文化自觉的“质”。因而从宏观层面研究大学的德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收到匡促联老师赠予的专著《批判和导引:当代中国大学德性的伦理反思》(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仔细研读后感触良多,我认为这是一部理论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俱佳的优秀著作。它奇中出胜,点石成金,在大学精神文化的地图上为学术界做了标记,在探索大学精神文化的道路上为同行插上了标杆。具体来讲。它的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