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水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影响区域农业旱灾系统灾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利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水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提出了恢复过程中资源利用的优化方式.认为在旱灾系统恢复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采取综合减灾策略,达到各种资源投入的平衡,是实现和谐减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云、贵、川3省交界的乌蒙山麓,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是该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分析该地区旱灾成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搞好生态建设、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抗旱预案》编制和推行水资源危机管理等抗旱减灾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赵琳 《治淮》1996,(8):11-11
旱灾是山东省主要的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暴露出它对工业、农业、城乡供水、生态环境的极大制约性,抗旱减灾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省的抗旱减灾工作,应在逐步认识、掌握和利用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围绕抗旱夺丰收这一中心,立足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配合农业的生物措施进行全面防治,以获得最大的减灾效益。 1.健全完善旱情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2000年秦皇岛市受降水量少,持续高温,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先天不足,地下水下降及水资源浪费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严重旱灾,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优化配置水资源,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干旱灾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干旱灾害是黑龙江省主要自然灾害,旱灾造成的损失在黑龙江省所有自然灾害中最重。对黑龙江省的旱灾特点和成因,旱灾对全省工业、农业、人们生活和生态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干旱指数指标将全省分为35个干旱类型区,并根据分析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抗旱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受旱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减轻旱灾影响和降低农业损失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阐述农业旱灾系统恢复性研究的意义、恢复性定义及动态特征,明确农业旱灾系统恢复过程的驱动来源及研究尺度,为进行农业旱灾系统恢复性评价和恢复决策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2000年秦皇岛市受降水量少,持续高温,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先天不足,地下水下降及水资源浪费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严重旱灾,给全市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优化配置水资源,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保护,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北安市土地资源甚为丰富,而水资源相对溃乏,常遭受旱灾。文章分析了旱灾成因,概述了北安市城镇供水供需现状。综上提出了减灾措施和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供水工程。  相似文献   

9.
旱灾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相同致灾强度下,灾情会随灾害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因此,研究农业旱灾脆弱性对安徽省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影响旱灾脆弱性的因素和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选择了旱灾面积比、森林覆盖率、农村人均收入等9个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各市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旱灾脆弱性区划。结果表明,除合肥市、阜阳市、池州市、宿州市和黄山市5个市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旱灾脆弱度外,安徽省总体上农业旱灾脆弱性较弱,有较强的抗旱承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水土保持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中,存在着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尤其是工程性缺水最为严重。2010年的春夏,这里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旱灾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从曲靖市旱灾情况入手,探索和分析了曲靖水资源供求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3,(12):57-60
利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了以能值计量的农业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价值进行研究。根据江西省2001—2009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江西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与产出分析的时间序列。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水资源投入的贡献和农业水资源能值进行了测算和讨论。结果表明,水资源能值投入是江西省农业产出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处高原山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是主要的灾害之一。旱灾受灾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分析旱灾成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广雨洪水利用、加快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及灌溉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提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重视抗旱预案编制工作和推行水资源危机管理制度等减轻旱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承德市20世纪末发生的特大干旱,从水资源环境与利用方面,分析了发生特大干旱的特点与成因,旱灾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抗旱减灾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今后抗旱减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东北地区抗旱减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东北地区频繁的旱灾,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分析制约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保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要转变抗旱理念,建立抗旱长效机制;二是以抗旱规划为龙头,统筹抗旱减灾的各项工作;三是强化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四是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加强抗旱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抗旱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旱灾是制约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干旱的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对于抗旱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挖掘现有数据资源,利用3S(GIS,GPS,RS)、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辽西北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实现了对旱灾发展过程的监测、预警与评估。利用2000年后7个典型干旱年的资料对系统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进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承德市20世纪末发生的特大干旱,从水资源环境与利用方面,分析了发生特大干旱的特点与成因,旱灾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抗旱减灾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今后抗旱减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工业、农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然而,近些年出现的洪涝灾害、旱灾、水资源污染等,不仅影响人们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对水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带来不利影响。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让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是需要关心的重要问题。现对新形势下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路。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特定  相似文献   

19.
闵骞  邢浩 《水资源研究》2003,24(3):30-32
根据史料与旱灾统计资料,揭示水灾多发的鄱阳湖区旱灾,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利用降水实测资料,分析鄱阳湖区干旱气象特征;依据调查材料,指出鄱阳湖区防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水灾多发地区防旱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西1990~2007年18 a的统计资料,采用频率计算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分析了广西干旱分布特征,并对因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等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抗旱后解决人饮困难、减少农业经济损失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降雨的影响,百色市和河池市等地区是旱灾易发区,且干旱程度较严重,因旱导致大量人口饮水困难,造成农田减产和巨额经济损失。采取抗旱措施后,抗旱投入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抗旱的效益费用比多年平均值为24.3,对于严重旱灾为12.4,而对于中度旱灾甚至达到70以上,抗旱效益显著。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和预测,到2020年广西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和水资源GDP承载力均大于预测规模,水资源量可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跨区、跨流域调水是减少因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导致的社会经济干旱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