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调水工程的作为水资源调配的有效工具,工程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调水周期的不断延长和调水量的持续攀升,给调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调水工程建设的“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调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物联网、数字孪生、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调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结合调水工程自身建设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调水工程信息化应用,为调水工程的建设、调度运行、运维管理等进行赋能,实现高效调水、安全调水、智慧调水。以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为例,系统总结、介绍了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系统建设实践,对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调水工程智慧化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工程、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且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工程是否顺利建设和良性运行。本文在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特征、分类及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以期为我国今后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展跨流域、跨区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梳理了我国调水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对已建调水工程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新要求,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从持续开展已建调水工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骨干输配水通道建设、加强调水工程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调水工程规划建设的相关提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规范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世界重大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史,研究分析国内外重大调水工程的布局特征,以江苏为例,分析该地区调水工程发展史、建管经验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开展重大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顶管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中,施工环境和设计要求决定了具体的施工工艺。本文结合胶东调水工程实例,对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的工艺流程、技术措施等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顶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调水工程特别是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入21世纪,更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建设开始实施,如南水北调工程、辽宁省东水西调工程、甘肃省引洮工程、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云南省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还将规划建设一些新的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调水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水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以及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调水工程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调水工程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兴建调水工程的利弊影响,提出调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我国今后调水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调度运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我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供水调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运行机制、技术运用、市场运作等多种问题。结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调度特点和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应实行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双重运行机制.应在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兼顾区域和谐原则、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和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统一.并据此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调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跨流域调水工程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管理体制包含了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从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入手,结合调水的特点,具体分析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可能融资渠道。在阐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投资分担的主要原则后,对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水价的参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包含了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行业和多学科的许多复杂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和有效管理,是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最终规划目标和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方面之一.许多国外调水工程的成功管理与运营经验非常值得思考与借鉴,以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为例,简要介绍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的特点与经验,就工程所涉及的管理与运行的软环境,如水法、水权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考虑当前发展阶段引调水工程投资回报率较低、水价普遍难以覆盖建设运营成本的实际,提出“调水+”新 模式,以期通过多重项目功能,发挥综合效益实现总体平衡,解决单一引调水工程当前水价条件下市场化运作困 难的问题。为科学计算“调水+”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采用单方调水成本比较法,分别以引调水工程结合纯 抽水蓄能电站以及结合非循环式抽水蓄能电站两种案例,从年运行费、折旧费和利息支出方面测算“调水+”模式 的调水成本,与未使用“调水+”模式的引调水工程调水成本进行比较,并结合各自特点提出水能融合应重点关注 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两种案例下采用“调水+”模式后,引调水工程单方成本分别降低 0.32 元/m3和 0.16 元/m3。 实际工程应用中“调水+”模式应当全面考虑区域抽蓄和引调水工程的建设需求、工程规模、开发时序、工程调度、 运行成本等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充分发挥“调水+”模式经济效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调水引流工程生态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水引流工程不仅是水资源空间再分配的有效措施,也是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手段。本文在调水引流工程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研究成果评述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了调水引流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及其潜在影响;阐明了调水引流工程改善水环境的作用机理包括:引入清水的稀释作用;对水动力条件的直接改善,从而间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最后,指出水源的限制、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水质改善的非长期性、下游水体污染负荷的增加以及抑制藻类水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等是目前调水引流工程应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升  肖俊龙  孔琼菊 《人民长江》2016,47(1):100-103
为能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各调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从外部环境、管理结构、目标控制和资源配置4个方面,构建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南水北调东线某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为例,运用超级决策软件,基于模糊集理论构建多属性决策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网络分析法和熵权模糊方法的进一步运用,对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更为客观实际的综合评价,从而得到针对3种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决策,并确定了不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最优方案。分析表明:调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为调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水资源及水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州市沿海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概况。针对该市市区地处闽江下游 ,南、北港横穿城区的特点 ,指出闽江福州段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是 :市区内河与北港中下游污染严重 ;北港河床下切 ,南港枯水期断流 ,影响水厂取水和引水工程建设。指出解决福州市水环境问题宜走工程建设和管理相结合的道路 ,并讨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水利的发展要求,探索了调水工程的设计思想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输水方式应适应现代水利发展思路的要求,机电设备性能与运行效益的关系,常规技术与新技术的关系,水力控制理论在调水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总体规划设计质量的保证问题。建议是:在输水方式的选择上应与节水、防污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采用封闭式输水方式;在机电设备的选择上,应当建立“重运行效率、供水的可靠性,轻设备本身投资”的观念;对于那些效益巨大的新技术,大型调水工程建设应当成为采用新技术的典范;在调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应当应用水力控制的研究方法,对全系统的水工、机电、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最优配置;改进现有调水工程规划设计质量保证体系,除了专家会议审查以外,应当有一个第三方对设计院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计算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大型引调水工程建设情况。逐一描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省段及山东省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自动化系统设计情况.进而分析了各大型引调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在管理机构设置、调度控制方式、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配置、通信传输网络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为全面提升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提出借鉴经验,具有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对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对下游平凉市城乡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供水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宁夏固原饮水工程最大引水量为2589.08万m3,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Brazil’s transbasin diversion experiences and two select, large-scale transbasin projects outside of Brazil. Rather than simply compare Brazil’s experiences with international cases,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projects, focusing on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in place during the initial proposals and how they influenced the projects’ development and completion rates. Huge investments, the lengthy time span between the date of the initial project proposals and the start of construction, the need to garner public and political support, and more recently, the need to fulfill nation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laws are major factors underlying heated public debates about the proposed projects. After a broad discussion about the subject, the authors examine a recently approved large-scale Brazilian project, the Sao Francisco river transbasin diversion. This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is considered crucial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razil’s semi-arid northeastern reg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is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 was debated for several decades among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it was approved under Brazil’s newly formed water resources regulatory and environmental framework, which enabled improvements in various key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project, and greater involvement of various key social players.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资源配置系统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特性和供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需求、系统简化、水资源调度策略、计算方法对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影响,提出了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具体应用到某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主要步骤为:(1)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2)进行需求分析,包括经济、生态环境需水;(3)制定水资源调度策略;(4)进行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初步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5)进行流域耗水平衡分析,分析经济与生态的耗水比例;(6)确定供水工程的规模以及供水工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