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稀硝酸作吸收剂研究了基于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微孔疏水膜的气态膜分离过程用于脱除/回收废水中氨氮并制取硝酸铵的可行性和长期操作稳定性。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用PTFE、聚丙烯(PP)和聚偏氟乙烯(PVDF)制得的3种膜接触器的除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研究了料液进口浓度、流速、温度条件对3种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中空纤维膜内径和壁厚是影响传质过程的最主要因素,且总传质系数K、膜侧传质系数kM、管程液相传质系数kL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室温下长期实验结果显示:PVDF膜运行7 d后发生严重泄漏,PP膜稳定运行20 d后传质系数显著下降,PTFE膜运行30 d时性能仍然保持稳定。表明具有良好耐硝酸氧化性的PTFE膜为气态膜法脱除/回收废水(或化工料液)中氨氮并制取硝酸铵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气态膜法脱氨操作过程中无机盐种类和浓度对氨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盐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效应和盐溶液的黏度变化均影响氨的传质。盐对氨的盐析效果越强,氨的膜相传质系数kM越大,而盐溶液的黏度越大,氨的液相传质系数kL越小,总传质系数K的变化是kM和kL变化的综合结果。在几种常见的无机盐中,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铵对氨具有不同程度的盐析效应,可促进氨在体系中的传质;而氯化铵和氯化钙对氨具有盐溶效应,其中氯化钙的盐溶效应最为明显。温度对盐效应和体系的传质性能有显著影响,硫酸铵和氯化钙的盐效应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应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垃圾渗滤废液,考察了料液pH、流量和温度等对膜组件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液中的氨氮可被脱除至150·10-4%以下,同时还可得到浓度为26%左右的硫酸铵溶液。提高料液pH和温度可促进氨的传质,而废液流量对传质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应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垃圾渗滤废液,考察了料液pH、流量和温度等对膜组件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液中的氨氮可被脱除至150· 10-4%以下,同时还可得到浓度为26%左右的硫酸铵溶液.提高料液pH和温度可促进氨的传质,而废液流量对传质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法提取林可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灿  刘冬  申龙  高瑞昶 《现代化工》2014,(7):120-123
研究了反萃相预分散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技术提取林可霉素的传质过程,实现了林可霉素的萃取和反萃过程的耦合。研究了萃取剂(正辛醇)体积分数、林可霉素质量浓度、原料液pH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膜组件操作过程中管程流量、壳程流量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操作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正辛醇体积分数为80%、林可霉素质量浓度为5.5 g/L、原料液pH=11时分配系数最大。膜组件最佳操作条件,原料液∶萃取相=500∶500(mL/min)。利用传质模型求得原料侧水相传质阻力1/kW、跨膜传质阻力1/kM、反萃侧水相传质阻力1/kS在总传质阻力所占比例分别为21%、74%、6%,其中跨膜传质阻力是传质阻力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盐酸作吸收剂时用气态膜技术从水溶液中脱氨的可行性,鉴于盐酸的挥发性,着重考察了不同料液氨水浓度下气态膜过程可以稳定操作时所对应的吸收液中盐酸的临界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料液氨氮浓度、料液流速、吸收液流速、吸收液盐酸浓度和操作温度等操作参数对膜传质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该工艺的长期操作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气态膜脱氨过程可采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作为吸收剂,并可通过向吸收液中不断添加浓盐酸的方式得到浓度为>15%的氯化铵溶液。在料液浓度为2000 mg/L、吸收液盐酸浓度为2%、操作温度为25 ℃的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组件持续稳定运行了650 h以上,总传质系数保持在4.25×10?6 m/s左右。用盐酸作吸收剂时废水中氨氮可脱至15 mg/L以下,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这表明采用盐酸作吸收液用气态膜法从废水中脱除回收富集氨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该案例主要采用氨吹脱结晶-A/O-膜法-电氧化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选择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后出水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其中氨吹脱结晶可有效去除废水中70%以上的氨氮,生成的硫酸铵产品可外售,在垃圾渗滤液减量化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双套型微孔疏水中空纤维膜制作的膜接触器脱除水溶液中氨的传质机理,建立了过程传质模型。考察了多种实验条件变化对其传质性能的影响;系统比较了双膜型膜接触器与传统单膜型膜接触器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膜器减少了渗透蒸馏效应对副产品铵盐溶液的稀释作用,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所得副产物(NH4)2SO4溶液浓度值比传统膜器高出29%;当吸收液中氢离子摩尔流率是料液中氨摩尔流率的1.2倍或更低时,新型膜器的总传质系数比传统膜器高6倍以上,这表明双套膜器克服了传统膜器中由于壳程非理想流动导致的明显传质阻力。用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作含氨料液的600天长期实验结果表明双套膜型膜器的潜在使用寿命远远高出传统膜器。  相似文献   

9.
可逆气态膜-多效膜蒸馏-精馏耦合工艺可用于脱除料液或废水中的氨氮并得到高纯浓氨水。考察了磷酸二氢铵为可逆吸收剂时气态膜法脱氨效果和多效膜蒸馏-精馏法吸收完成液再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可逆气态膜总传质系数K和单程氨氮脱除率η分别可达13.9 μm·s-1和97.5%,废水氨氮值可降至5 mg·L-1以下;吸收完成液经多效膜蒸馏预浓缩后再经精馏再生可同时得到浓度为5%~18%的氨水。该耦合过程电耗极小的同时蒸汽耗量为28~40 kg·m-3废水,约为单纯精馏过程的1/5。此外气态膜脱氨和多效膜蒸馏预浓缩过程有效地阻止了废水中挥发性杂质进入浓氨水产品。该过程对气态膜和膜蒸馏用微孔疏水膜组件的稳定性要求苛刻,长期操作试验显示聚四氟乙烯膜能够满足此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娄金生  韩庆昌 《净水技术》2007,26(2):4-6,3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尤其是"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较高浓度的氨氮含量是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进行脱氮处理是后续生物处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综述了当今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如氨吹脱、化学沉淀、湿式催化氧化、生物法等,分析讨论了各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垃圾渗滤液脱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液膜法提取Cr(Vr)的传质机理,对改进的渐进前沿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简单、实用的Cr(VI)动力学传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膜外相边界层扩散阻力、界面化学反应阻力和膜相扩散层阻力是控制Cr(VI)迁移速率的主要传质阻力,外水相酸度、载体浓度是直接影响Cr(VI)迁移速率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李磊  肖泽仪  张志炳  谭淑娟 《化工学报》2002,53(11):1169-1174
利用自制的硅橡胶平板复合膜对低浓度乙醇水溶液进行渗透蒸发分离乙醇实验 ,研究了过程的传质动力学。基于液 -膜的串联传质阻力模型 ,通过实验测定了膜的总传质系数 ,采用对比差值方法将总传质系数拆分为膜面上的液膜传质系数和膜内的扩散传质系数两部分 ,分析了液相边界层阻力和膜扩散阻力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特别针对膜面上液体流动状况对膜传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液膜传质系数与Reynolds数及温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张雨 《江西化工》2020,(4):89-93
垃圾渗滤液有氨氮高、有机物浓度高和碳氮比低的特点,使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很难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脱氮能力强、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合适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本文从工艺类型、抑制因素和微生物学等三方面,对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老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可生化性差、氨氮高以及C/N失调等特点,采用传统生化脱氮工艺需投加大量碳源,处理成本高且整体碳排放量大。为降低脱氮运行成本,实现减污降碳目标,以某老龄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采用精馏脱氮组合技术取代传统A/O+MBR工艺作为主要脱氮单元,同时通过沼气锅炉燃烧沼气产生蒸汽的方式为精馏脱氮单元提供热源,实现填埋气资源循环利用。基于IPCC排放因子法,以传统脱氮工艺碳排放量为基准线,对两种不同脱氮工艺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O+MBR脱氮工艺以N2O和CO2的直接碳排放为主,占碳排放总量的70.1%;采用新型精馏脱氮组合工艺,氨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最终出水总氮可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碳排放以能耗类碳排放为主,N2O碳排放量减少95.7%;另外,通过精馏脱氮方法可实现渗滤液中污染物氨氮资源化,生产碳酸氢铵固定二氧化碳。新脱氮工艺的碳排放总量相比传统生化脱氮工艺减少95.3%,碳减排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制约渗滤液生化处理的关键因子,通过试验得出了改善渗滤液可生化性的途径,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进工程设计提供借鉴。结果显示,相比低含量,在高氨含量存在下,污泥对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率低了24.8%,硝化率降低了1/4~1/6,厌氧水解率降低40.7%;表明了高氨氮含量对净化垃圾渗滤液的微生物具有强烈且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阻碍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的关键。脱除氨可大幅度改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在吹脱法去除氨氮的过程中,当pH为12、温度为60℃时吹脱效率最高可达99.6%,此过程对渗滤液的COD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COD_(Cr)、氨氮浓度高等特点,采用Fenton+氨吹脱+EGSB+AO池+沉淀池组合工艺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研究了Fenton、氨吹脱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以及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及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85mg/L、40mg/L,出水水质能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特殊水质特点,研究了游离氨(FA)与游离亚硝酸(FNA)对A/O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平均增大到300 mg/L时,系统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60.79%,并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初始氨氮浓度对系统硝化类型有极大影响,FA与FNA的交替抑制作用是系统启动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渗滤液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高、碳氮比低、处理困难,如何高效、低耗地处理垃圾渗滤液已成为一大难题,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其高效节能的优势成为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自养脱氮技术。从工艺类型、影响因素和工程应用三个方面对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  相似文献   

19.
气态膜吸收法脱除水中氨的传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芝  王静  张雨山  郭鸿博  王树勋 《化工进展》2011,30(2):438-441,462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气态膜对氨/水分离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察膜两侧液体流速、浓度、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传质系数和氨脱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态膜-化学吸收法对氨/水有很好分离效果;原料液温度和流速的影响较为显著,传质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提高原料液的流速,膜通量增加,氨的脱除率却下降,压力降升高;氨的初始浓度对膜通量影响较大,膜通量随初始浓度升高而增大;吸收液中反应物浓度相对于透过氨浓度过量时,吸收液的浓度、流速对传质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在长期填埋过程中产生的老龄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更为困难。老龄垃圾渗滤液具有氨氮含量高、C/N低、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从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和生物脱氮等方面对国内外该类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