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VP做稳定剂和水合肼做还原剂,在水相中制备出粒径约200 nm的铜纳米颗粒,铜纳米颗粒由5 nm左右的铜纳米晶聚集而成。制备出的纳米铜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室温存放3月以上没有明显的沉降现象和氧化现象。将纳米铜溶液直接用于制作导电墨水,经过200℃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该方法非常简单,制备出的纳米铜可直接用于导电墨水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高丽  罗娟  赵安婷  胡宗超 《山东化工》2014,43(12):49-51,55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Q[6]为稳定剂和分散剂,Na BH4为还原剂,在适宜的温度、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下制备Q[6]-Ag纳米颗粒。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Q[6]-Ag中纳米颗粒呈球状,粒径25nm。Q[6]-Ag纳米颗粒对次甲基蓝的催化效果表明:在H2O2辅助下,Q[6]-Ag(Q[6]与硝酸银物质的量比1∶1)对次甲基蓝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择具有还原特性的物质,如维生素C、对苯二酚或茶多酚作为协同还原剂,协同水合肼对丁腈橡胶/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胶乳中的碳碳双键及GO片层同时进行加氢和还原,制备了氢化丁腈橡胶(HNBR)/还原G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O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HNBR的性能;同时协同还原剂可与水合肼共同参与还原反应,提高了碳碳双键的加氢度和GO片层的还原程度,使得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使用绿色环保的还原剂葡萄糖还原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在没有分散剂的情况下,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颗粒(GO/Ag)材料。各项材料学表征表明,制备的GO/Ag纳米复合颗粒中的银纳米粒子在GO片层中分布均匀,没有出现团聚的现象,粒径几乎均一,为40 nm左右。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的抗菌实验中发现,GO/Ag纳米复合颗粒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要明显强于GO。  相似文献   

5.
以乙二醇为溶剂、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制备了溶剂稳定的铜纳米颗粒.以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制备铜纳米颗粒的最佳还原剂与硫酸铜之摩尔比,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硼氢化钾与硫酸铜的摩尔比较小更利于制备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团聚程度低的铜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6.
利用PCB碱性蚀刻废液制备高纯度纳米铜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从碱性蚀刻废液中制备高纯度的纳米铜粉,以回收碱性蚀刻废液中的铜。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铜粉形貌、粒度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纳米铜粉的最佳还原剂为水合肼,最优工艺条件为:PVP(聚乙烯吡咯烷酮)0.003g/L,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002g/L,n(N2H4.H2O):n{[Cu(NH3)4]2+}=1:3,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30min。采用最优工艺可制得球状、粒径在100nm范围内、纯度高、抗氧化性好的纳米铜,对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纳米银颗粒(AgNPs)可广泛用作催化剂材料[1]、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2]、电子浆料[3]。此外,纳米银颗粒还具有抗菌、除臭、吸收紫外线等功能,纳米银颗粒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纳米银颗粒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光化学法、超声波法、电化学法等。其中的化学还原法使用较为广泛,常用的还原剂有水合肼、  相似文献   

8.
在加热条件下,以乙酸作为溶剂,用壳聚糖还原氯金酸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壳聚糖分子还保护了生成的金纳米颗粒,因此壳聚糖既为还原剂又是保护剂。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溶液内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纳米纤维。运用透射电镜(TEM)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及纤维内的金纳米粒子的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樊明德  袁鹏  何宏平  陈天虎  朱建喜  刘冬  郝娇 《化工进展》2012,31(7):1542-1548,1580
零价铁纳米颗粒磁性能卓越应用潜力巨大,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采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铁制备过程中容易团聚和氧化两个关键问题:使用稳定剂可降低纳米铁团聚程度,表面包覆外壳可抑制纳米铁深度氧化。并详细介绍了水合肼、多元醇、碱金属硼氢化物3种常用还原剂的还原性能及其在制备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缺点。提出化学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铁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对稳定剂与包覆剂的深入研究,对于还原反应工艺流程的工业化放大以及如何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农用杀菌剂腈菌唑光学对映体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制备了腈菌唑光学对映体.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腈菌唑外消旋体及其对映体对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斑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体间杀菌活性的差异.[结果]对苹果轮纹病菌,(+)-腈菌唑和(-)-腈菌唑的EC50值分别为2.6441、8.6927 mg/L;对小麦赤霉病菌,二者的EC50值分别为0.7381、4.4157 mg/L;对于梨黑斑病菌,二者的EC50值分别为8.7899、20.7744 mg/L;对番茄早疫病菌,二者的EC50值分别为5.3120、12.8365 mg/L.[结论]对于供试菌种而言,[+)-腈菌唑杀菌活性显著优于(-)-腈菌唑.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种还原剂,葡萄糖、氢碘酸和水合肼分别制备了石墨烯,研究了还原剂对石墨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得到的石墨烯样品还原程度最好;通过电阻率测试发现,氢碘酸还原制得的石墨烯电阻率最小(1.8Ω·m),导电性最好;通过充放电测试发现,水合肼还原制得的石墨烯储能性能最好,在制备储能电池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铜具有优异的导电、催化、润滑、抗菌等性能,而这些性能和应用范围均与其形貌和粒度有关。八棱柱形纳米铜很有可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和用途,而关于不同粒度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制备研究还未见报道。采用水热法,以二水合氯化铜(CuCl2·2H2O)为铜源,以十八胺(ODA)为还原剂,研究了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制备。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纳米铜的八棱柱形貌及尺寸的影响。讨论了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制备是相当困难的,只有采用具有形貌和粒度控制作用的还原剂十八胺,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才能制备出不同粒度的八棱柱形纳米铜。制备八棱柱形纳米铜的最佳条件:十八胺与氯化铜的浓度比为(2~3)∶1,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时间为48 h。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形成机理可归因于十八胺对纳米铜{100}晶面的选择性吸附。八棱柱形纳米铜的粒度随着十八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控制十八胺的浓度可实现不同粒度八棱柱形纳米铜的可控制备,并且发现十八胺具有还原、形貌控制和粒度控制三重作用。这些结果可为制备八棱柱形其他金属纳米材料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石墨(GO)为原料、铜纳米粒子为还原剂,制备得到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水溶胶H;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相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气溶胶A。以得到的H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4-NP),结果表明,H对4-NP还原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9,(12):2864-2866
通过选取水合肼和硼氢化钠作为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还原剂,进行还原效果的比较,筛选出硼氢化钠作为较适合还原剂来制备石墨烯,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剂用量的增大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石墨的特征峰逐渐消失,其含氧基团会被逐渐脱除,还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12):2864-2866
通过选取水合肼和硼氢化钠作为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的还原剂,进行还原效果的比较,筛选出硼氢化钠作为较适合还原剂来制备石墨烯,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剂用量的增大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石墨的特征峰逐渐消失,其含氧基团会被逐渐脱除,还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芘甲醛作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羧基功能化的且高度还原的还原态石墨烯(rGO),并以其载体原位还原了高度分散的铂纳米颗粒负载的新型催化剂(rGO-PtNPs)。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用1-芘甲醛作为还原剂可以均匀地还原氧化石墨烯并为纳米颗粒Pt的负载提供了位点。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该催化剂对甲醇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酸钯为前体、三缩四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在不使用保护剂、适量无水乙酸钠存在下,60℃水浴加热4 min,乙酸钯还原得到溶剂稳定的粒径小、大小均一、分散性好的钯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51±0.49)nm。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然后以硼氢化钠和水合肼两种还原剂制备了一系列Ag@Fe_3O_4负载型催化剂,并系统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催化性能。XRD和SEM表征表明,Fe_3O_4负载的Ag纳米粒子属于晶态结构,且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Fe_3O_4负载银粒子分布更加均匀,尺寸明显更小。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硼氢化钠还原制备的Ag@Fe_3O_4催化剂较水合肼还原得到Ag@Fe_3O_4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主要源于硼氢化钠还原得到负载银粒子具有更加优化的微观结构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然后以硼氢化钠和水合肼两种还原剂制备了一系列Ag@Fe_3O_4负载型催化剂,并系统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催化性能。XRD和SEM表征表明,Fe_3O_4负载的Ag纳米粒子属于晶态结构,且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Fe_3O_4负载银粒子分布更加均匀,尺寸明显更小。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硼氢化钠还原制备的Ag@Fe_3O_4催化剂较水合肼还原得到Ag@Fe_3O_4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主要源于硼氢化钠还原得到负载银粒子具有更加优化的微观结构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制防治蔬菜灰霉病的新型生物农药,进行高效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及抑菌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扩散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分离筛选出1株对黄瓜灰霉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在生长对数期产生抗菌物质,并在30-38 h达到最大值;产生的抗菌物质有很好的热、酸碱稳定性,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常温储存6个月活性保持在80%以上;抗菌谱测定表明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等多种病原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结论]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性能稳定,抗菌谱宽,抑菌力强,具有开发成新型广谱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