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常二线柴油、常三线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加氢柴油和0号轻柴油为基础油,分别配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柴油,对乙醇柴油的互溶性、理化性能和发动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柴油与乙醇的互溶性能及稳定性能良好;水分会严重影响乙醇柴油的稳定性;助溶剂可以适当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性;加入乙醇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乙醇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乙醇柴油的腐蚀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国家燃油标准;乙醇的加入使得柴油的密封性能变差,闪点降低,从而增加了柴油的着火危险性;与商品柴油相比,乙醇柴油的燃料消耗率和排气烟度相当,NOx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2.
《金陵科技》2005,12(5):55-55
日前,承担“乙醇柴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河南天冠集团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攻关,在“乙醇柴油机械混合法”和“乙醇柴油助溶剂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认为,在不改动发动机的前提下,使用该产品启动运转正常且利用率高.将为燃料的使用提供新选择,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甲基二乙醇胺的物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甲基二乙醇胺的各项物化性质,有表10个、图15个,可供天然气净化厂和石油化工厂气体脱硫装置的设计、科研和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4.
该专利涉及一种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各组分体积分数如下:浓度为95%的含水乙醇10%~20%;柴油40%-45%;生物柴油35%~40%;助溶剂5%。按体积分数取各组分,按扣下顺序混合:先将柴油与生物柴油混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异辛醇、异戊醇、异丁醇为助溶剂添加到碳酸二甲酯(DMC)柴油混合燃料中进行改性研究,测定了柴油-DMC二元临界互溶曲线和柴油-DMC-助溶剂三元互溶平衡曲线,考察了助溶剂用量、温度与混合燃料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异辛醇的体积分数为3.38%即可保证混合燃料的稳定性,助溶效果较优;添加DMC和醇类助溶剂后,油品的密度增加、粘度降低、水分含量和酸度值升高,初馏点下降,50%馏出温度略下降,90%和95%馏出温度几乎不变,十六烷值指数降低超过10个单位。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集器和热重分析仪研究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的特性,探讨助溶剂生物柴油和正丁醇对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粒径分布、颗粒组分和挥发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移动,与0#柴油相比,B10E10和N5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粒径小于1.0μm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4.1%和12.5%;与N5E10乙醇柴油相比,B10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在0.18~0.32 μm粒径范围内的质量分数增加3.3%,说明助溶剂种类对该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量有影响。与0#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中的有机物组分质量分数增加、碳烟和硫酸盐组分质量分数降低。排放颗粒物在热失重过程中经历失水干燥、可溶性物质氧化和固体碳氧化反应3个阶段,在前2个质量损失过程中,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与0#柴油排放颗粒的基本相同;在第3个质量损失过程中,由于助溶剂有助于降低碳烟起燃温度,使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降低,且N5E10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物该温度的降低更明显;在上述3个质量损失阶段中,乙醇柴油排放颗粒的失重速率均高于0#柴油排放颗粒。  相似文献   

7.
柴油吸氧安定性能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93~353K,0.11~0.25MPa氧压,无光照和Cu催化条件下详细考察了大庆直馏柴油和焦化加氢柴油的吸氧氧化性能及其在吸氧氧化过程中理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或氧压的增加,柴油的吸氧量,吸氧反应总包速度常数和总包最大吸氧量增加,而随着吸氧量的增加,它们的酸度增大,正戊烷不溶物增多,颜色变深,在相同的吸氧氧化条件下,焦化加氢柴油的吸氧量明显高于大庆直馏柴油,因此,后者的吸氧安定  相似文献   

8.
乙醇柴油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与柴油的理化性质为基础,论述了乙醇作为柴油机代燃料的优缺点;分析了乙醇柴油燃料的节能和环保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乙醇柴油燃料的应用研究,指出我国乙醇柴油燃料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乙醇柴油燃料的推广应用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对乙醇柴油的相溶性、低温稳定性、自然储存稳定性进行的研究工作.以相分离温度来评价乙醇柴油的相溶性,结果显示在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0%时,乙醇柴油的相分离温度基本不变,乙醇含量增大,相分离温度升高;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相分离温度为最大值.加入助溶剂能明显增强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并延长低温稳定时间.自然储存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柴油密封储存三个月没有明显的乙醇溶解不均匀或分层现象,储罐内各个位置油样中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乙醇柴油开口储存导致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乙醇柴油对不同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醇类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乙醇柴油容水量和相分离温度的影响,考察了加入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柴油添加剂后乙醇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温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醇类助溶剂中正癸醇对乙醇柴油的助溶效果最好,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10的表面活性剂对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稳定性效果较好。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抗氧化稳定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润滑性添加剂,但可加入流动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  相似文献   

11.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含量、乳化剂之间配比及乙醇含量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乳化剂,将其添加于乙醇-柴油中,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出最优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实验得出,阳离子乳化剂31381与非离子乳化剂1202在m(31381) :m(1202)=3:7下复配,制得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最优乳化剂。在乙醇—柴油(乙醇质量分数为16%)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3%的最优乳化剂,制备出的最优混合燃料在室温下能稳定存放6个月以上;透射电镜测定该混合燃料的粒径分布均匀;燃烧速率与0#柴油相当,而烟度较0#柴油降低60%;腐蚀性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微乳化乙醇柴油燃料稳定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表面活性剂烷基苯二胺和助溶剂庚醇复配研制出一种能使乙醇和柴油形成微乳化混合燃料在0-40℃稳定三个月以上的稳定剂。并研究了该乙醇柴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理化指标以及实车怠速试验时的尾气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将制革废弃油脂制备成脂肪酸甲酯,再用脂肪酸甲酯制备乙醇-柴油乳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脂肪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0、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KOH用量为1.0%(与甲酯质量比)、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乳化剂的乳化性能最好.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该乳化剂制得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0~70...  相似文献   

14.
柴油近红外光谱与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近红外光谱与柴油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解释了柴油中各种C-H基团的存在对柴油十六烷值、密度、折光、馏程等性质的影响。鉴于在测样技术上的特点和相关分析的便利性,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油品组成与性质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吸附剂表面性质对柴油碱性氮化物吸附脱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硅胶、改性硅胶、活性白土和γ-Al2O3四种吸附剂进行柴油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试验以及BET分析和吡啶吸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硅胶在拐点前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改性硅胶吸附碱性氮化物的吸附等温式为: ;γ-Al2O3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活性白土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研究发现,吸附剂比表面积不是吸附脱除柴油碱性氮化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径小于3.5nm时会阻碍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扩散,降低吸附剂吸附容量。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 随着吸附剂表面酸中心增加,吸附剂对碱性氮化物的吸附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先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制备了蓖麻油酸甲酯,再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了不同平均EO数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MEE),分析了EO数分布,测定了物化性能。结果表明,EO对酯基的选择性高于对仲羟基的选择性;CA-MEE的浊点为37.7~66.2℃,γcmc为36.52~37.38 mN/m,cmc为(1.73~3.94)×10-5 mol/L,润湿力为183~457 s,对大豆油的乳化能力为17.2~25.9 min,而对石蜡的乳化能力稳定在7.8~9.8 min。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对比可知,平均EO数为10的CA-MEE的γcmc大于OMS-10,而cmc则低于OMS- 10;CA-MEE的润湿力比COMEE-8和OMS的弱,但乳化力却优于COMEE-8和OMS。  相似文献   

17.
直馏柴油中石油酸的分离与回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用一种碱性复合溶剂体系,在比较缓和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和抽提从直馏柴油中脱除石油酸的工艺过程。经实验室和中型试验研究,该工艺的石油酸脱除率达90%以上,精制后柴油质量满足兰州炼油化工部总厂Q/LLB.1401-91直馏柴油地企业标准;溶剂经加热可回收循环使用,得到的石油酸达到SH0530-92的2号酸标准;该工艺不产生三废,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甲醇为萃取剂,对柴油选择性氧化萃取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O与S摩尔比为10,氧化时间为40min,氧化温度为70℃,萃取剂为甲醇,剂油比为1.0,萃取时间为30min,萃取温度为室温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78.2%;三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97.7%,柴油硫含量为18μg/g,小于50μg/g,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