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金 《信息网络》2003,(11):52-52
自2002年年底金鹏看好小灵通市场并以强势进驻以来,金鹏小灵通以其轻巧时尚的个性化外型、丰富的产品族群、稳定的功能特性、合理的价格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量日益攀升。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通信小灵通手机招标采购中,后来居上的广州金鹏小灵通手机以其性价比优势,被北京通信看好,一举拿下5万台定单的消息为业内所关注。近日,在北京通信火热登场“预存500元话费送小灵通手机”的促销活动中,金鹏小灵通市场销售状况的火爆程度又有更新攀升,截止到20日,金鹏小灵通在北京市场各小灵通营业厅便纷纷断货告急……为此,北京通信也计划加大采购…  相似文献   

2.
2003年底,小灵通集中建设的高峰基本结束。尽管网络的饱和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已有专家预言,随着小灵通“圈地运动”的初战告捷,其发展开始步入业务营销阶段,“后小灵通时代”已经来临。但对于大多数运营商而言,这种“后小灵通时代”显然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即是,小灵通的网络优化怎么办?这一看上去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运营商。某地方运营商网络运维部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目前该地区小灵通网络由于自身覆盖所限,存在一定问题,“但由于考虑到主营业务及未来3G的到来,我们对小灵通网络优化的投资一直…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小灵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俗称“小灵通”的PHS手机在国内如“天女散花”般快速蔓延。前几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大城市都曾因其技术薄弱而禁止,但现在的情况却来了个大翻转,“小灵通”已遍布400多个中小城市。并预计今年将达到2100万用户,其盛况让人吃惊。 国内发行的《商业周刊》在评选2002年全球IT百个发展最快的企业中,电信产业唯一入围的公司就是卖小灵通设  相似文献   

4.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是一个中国各电信运营商推出新业务,实行新费率的“传统节日”。北京通信的小灵通PHS移动市话业务,也选择了这一天正式在北京市城区推出。由“落后技术”的欲掩琵琶半遮面,到北京通信小灵通试水京郊,直至世界电信日在“天子脚下”正式开通,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北京小灵通网业务的推出也在政策的夹缝、学者的攻击中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但人力抹煞不掉永远的真理:市场决定一切。这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通讯方式,最终冲破坚冰,在京、津、沪、穗这四块热土上生根发芽,展开了艳丽的花朵。今天,笔者就要为您揭开蒙在小灵通脸上的神秘面纱,与“移动市话”作一次全接触。  相似文献   

5.
中国网通下属的北京通信公司于3月10日在怀柔地区开始对小灵通用户放号,顾客只要带着身份证,交15元手续费和50元预存话费就可开通“小灵通”。  相似文献   

6.
远之 《数码世界》2003,2(9):41-42
被业界喻为“中国小灵通之父”的徐福新今年已经58岁了。1970年从南京邮电学院毕业以后就一直在电信系统干,当了将近20年的基层电信局局长。由他发现,引入并参与技术改造的“小灵通”被千万人所接受和使用,使自己为之奋斗了近30年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多了上百亿元的收入。对此,徐福新非常兴奋,他说,我很高兴,小灵通终于进入了北京城。我敢肯定,2003年,是属于小灵通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元月8日中国电信“小灵通”业务在合肥正式开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灵通赢得“开门红”,当天购买者挤满了所有经销点的柜台,部分型号的小灵通手机甚至卖断货,首日投放市场的1000个号被抢购一空。“小灵通”业务为何出现如此火热的销售场面面对移动市场的平民化,“小灵通”究竟还能走多远第三张移动牌照的发放又将给“小灵通”造成怎样的冲击?现有的小灵通网络能否为运营商和消费者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人语     
“目前电信和网通之间小录通短信互发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测试标准已经确定,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之间年内将实现小灵通短信互发” 11月26日,北京通信副总经理林明透露,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之间将实现小灵通短信互发。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03,(10):36-36
现在小灵通在通信市场上可谓风头正劲。其实,除了拨打和接听电话之外,小灵通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功能,比如网上冲浪。但和普通固定电话需要“猫”一样,用小灵通拨号上网也需要“猫”——小灵猫。小灵猫是小灵通专用的调制解调器,学名称为“无线接入数据终端”(因为“小灵通”又叫无线市话)。它是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和运营商的交流中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北京通信在推广小灵通的时候,因为担心推广不出去,就采用了“全员营销”的办法。当然,对于那些负责后台技术工作的员工而言,这可是个大问题,自然少不得到处托朋友帮忙卖。没想到的是,当购买者找来了的时候,所有的小灵通都已经  相似文献   

11.
有线价格无线享受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近两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GSM手机的普及率还不到8%,双向收费更是让老百姓感到手机买得起、用不起。而“小灵通”挟单向收费的优势,迅速席卷全国,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它满足了经常在本地活动的老百姓对通话移动性的需求。按市话收费的“小灵通”真正让百姓买得起、用得起。所以,该业务自1997年在全国各地陆续开通以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可以说,正是移动的高资费和移动牌照的缓发才促使“小灵通”应运而生。“小灵通”是竞争的产物,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小灵通”是无线市…  相似文献   

12.
声音\数字     
“我用小灵通就是为了省单向话费,原来想顺便淘汰掉手机,可是小灵通的增值服务价格实在贵。”——在小灵通的市场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有消费者这样点评小灵通。显然小灵通的价格很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可是却有六成的消费者认为小灵通的增值服务价格十分不合理。另外,有22%的消费者嫌小灵通增值服务的订购方式单一,说明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小灵通如果想在市场上走得更远,势必要多听听消费者的声音。“要重回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前三!”——在国内市场的东芝笔记本对于2006十分重视,董事总经理石渡敏郎在系列活动中明确提出了今年的目…  相似文献   

13.
肖倩 《信息网络》2005,(6):46-48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如果说2004年12月13日“中国固网和PHS终端联盟”成立大会上列出的小灵通机卡分离时间表还只是人们的一个预期,那么这个预期如今已经成为现实。2005年5月16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小灵通机卡分离业务的推出。而早在2003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UT斯达康就将全球首款价格在千元以内的机卡分离小灵通摆上展台。中兴通讯在2004年6月推出的具有3S技术的小灵通终端V81.也已经预留了安装PIM卡的卡槽.技术上完全可以提供机卡分离功能。小灵通的新一轮消费高潮似乎已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14.
陈德智 《计算机》2001,(50):12-13
《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科幻作品可能大家都快忘记了,尤其是现在的人们,已没有什么机会见识和阅读。但从这部科幻作品取名的“手机”却令人难以忘怀——“水灵通”!正是这个“小灵通”,在神州大地的中小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到现在,“小灵通”还是飘忽不定,如同走钢丝一样,战战兢兢地走在中国电信市场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灵通”的市场状况如何呢?发展前景怎样?3G的到来对“小灵通”有多大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和上海已一起被列为全国两个短信互通的试点省市,移动电话和“小灵通”用户可以在全国率先享受到短信互通带来的便捷。根据信息产业部短信互通工作的安排,江苏电信现已做好了网关升级和电路准备工作,“小灵通”同手机的短信互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一俟中国电信集团和其他运营商就有关短信互通的网间结算、管理等问题上达成合作协议,即可实现短信的互发互收。此前,中国电信已经实现了“小灵通”全国联网,用户之间可以跨省收发短信;在南京,“小灵通”用户也可以给当地的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只不过不能直接将文字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相似文献   

17.
据接近信息产业部的人士透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昕竹领导的网间结算体系专家组,近日已经把测算出来的电信运营商网间运营成本具体内容提交到信息产业部。原有消息指称,官方寄希望于从2003年初开始的网间成本结算工作能于今年6月公布成果,但时至今日依然被列为信产部严格保密的工作内容。“信产部近期并不打算公布测算出来的网间结算模型,就是买单的四大运营商近日也无望获得这一系列数据。”知情人士透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测算结果可能对资本市场有影响。这一项目的花费是由信产部牵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支付的,日前信产部已经要求上述四大电信运营商每家为该项目支付200万元人民币。目前,业内专家对于调整网间结算体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小灵通结算论”、“小灵通分拆论”、“小灵通领取移动牌照论”和“限制小灵通论”。小灵通结算论观点阐述:如果短期内还不能推出新的网间结算体系,那么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结算标准上进行一些调整。出于尊重现有运营商格局的考虑,为了让小灵通更“灵通”一点,让移动电话不再变相补贴“小灵通”这个竞争对手。可以考虑实行小灵通和移动之间的双向平等结算。方案评述:这种方案可以使移动运营...  相似文献   

18.
每次说到小灵通和3G,很多人几乎不约而同提出了同一个问题:3G“出生”之后小灵通还能活吗?其实,小灵通时下的状态,或许恰好说明:3G在中国不会那么快“出生”。从去年开始,爱立信、诺基亚和高通等国际通信业巨头首领频繁访华,游说政府早日上马3G。3G话题升温使不少人预测说,3G的临近会使小灵通生存空间减少,而且投资会缩减。但最新统计显示,小灵通用户数仍在迅猛增长,目前已经接近5000万,相当于手机用户的1/6。中国应该在什么时候上马3G,业界对此众说纷纭。但是,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3G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火候:首先,3G是以高速的数据业务作为卖点的,而小灵通的发展证明,语音业务目前仍然是用户最为看重的。事实上,小灵通能够在市场长驱直入,最大的武器体现在语音通话,而在用户心中,小灵通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漫游”。其次,用户对话费价格的敏感度仍然很高。小灵通引发的话费战,是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出招应对的结果。统计表明,目前用户最大的希望,并非手机数据业务“玩法”不足,而是资费太高。在这种消费环境下,3G如此高端的服务,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值得打个问号。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渗透,使得电信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用...  相似文献   

19.
叶永烈先生在写《“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小灵通”会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品种热卷神州大地,而且它所过之处必狼烟四起,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通信市场资费大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底,小灵通集中建设的高峰基本结束.尽管网络的饱和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已有专家预言,随着小灵通"圈地运动"的初战告捷,其发展开始步入业务营销阶段,"后小灵通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