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现有可用于评价锻件形状对变形力影响的各种方法作了汇总和分析,提出了三种实验测定锻件形状对模锻变形力影响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对铅试样作了实验,研究表明,复杂锻件模锻力比简单锻件模锻力可大30~40%。  相似文献   

2.
圆钢梢结合是有足够可靠性的常见的一种竹结构的结合形式。作者曾就其工作按破坏阶段理论进行了对计算公式的理论推证和试验研究,为便于设计利用起见,本文对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得出T_c=20d_c d_H;T_a=40d_a d_H及T_H=55 d_H~2 16d_ad_H、但不得大于300d_H~2的三个计算公式,文中并讨论了営受力方向与构件成斜角相交时的修正系数,此外文中还阐述了确定梢间距的试验,建议梢间距S≥8d_H,最后考虑到施工条件,通过试验,作者建议选择竹筒直径时应大于钢梢直径5.5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基本原理,影响其晶间腐蚀的各种因素以及可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并提出了未来应用价电子理论从电子结构层次上探究和改善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应力法和变形功法推算精锻直齿伞齿轮的变形力,阐明初等解法的具体步骤和特点,并利用实测数据校核理论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正> 通过1980年双钢筋混凝土多孔板,1981年双钢筋特性梁以及1983年双钢筋混凝土过梁的试验研究,均表明双钢筋梁板构件的工作过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同。双钢筋混凝土梁、板构件仍属普通钢筋混凝土范畴,原则上可接TJ10-74规范有关公式进行设计计算。但鉴于双钢筋构件又有其  相似文献   

6.
通過低周反復加載試驗研究方鋼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承載能力、變形能力、剛度退化、耗能能力以及結構的破壞機制,為進一步的理論分析提供參考。同時研究了含鋼率、長細比和軸壓比對方鋼管混凝土柱延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對其影響最大的為長細比,其次是軸壓比,再次是含鋼率。本次試驗結果與分析可為方鋼管混凝土柱的抗震設計提供參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应重点研究奥氏体锰钢的合金化及其合金元素作用机理、高效复合变质剂及其变质机理、简便有效的细晶和弥散热处理、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奥氏体锰钢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应用较为广泛,人们对它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也比较多,至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认识都较为成熟。但对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性能,则研究得较少,对它的认识也还很不足。因此,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强度问题,仍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材料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属于难加工材料,而奥氏不锈钢类材料又是难中之难,无论其切削工艺、加工成本及加工质量都为当前机械加工的难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确定最佳刀具几何角度、材料、切削液等工艺,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确定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工艺的方法,具有时间短、准确可靠、针对性强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取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能较好地解决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耐用度低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工件质量显著提高,基本解决了奥氏体不锈钢切削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
根据奥氏体中碳原子与铁原子间的关系,推导出奥氏体中碳活度与浓度的关系式为: α_C=(x_(CS)~(-1)-m)/(x_C~(-1)-m)。按此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验值相符程度远优于捷姆金公式。另外还提出一个用来计算在一定碳活度值下,不同温度的碳浓度值的经验式: %C=d b(t-800)~n。  相似文献   

12.
敏化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敏化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电极动电位再活化扫描(EPR)后的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敏化时间,敏化温度,直接影响敏化程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结果说明敏化程度越大,晶间腐蚀开裂越严重,敏化使晶界局部成份变化,腐蚀发生在贫铬处的晶界,Fe、Cr、Ni等元素被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对奥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中切削速度应避开驼峰区,合理造反刀尖圆弧半径,并且适当减小进给量,主偏角,副偏角等参数,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4.
15.
从钢的奥氏体化机理入手,建立了加热奥氏体的数学模型;并对激光加热温度场和硬化带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均匀奥氏体淬火工艺由于它的节能,减小变形开裂乃至提高强韧性等作用已被一些单位所接受,并应用它解决了热处理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人们所顾虑的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淬透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45号、40Cr,45Mn_2钢用端淬试验证明,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淬透性不低于传统加热淬火工艺,用“U”形曲线法试验证明:45钢无论尺寸大小其淬透性均不降低,而对40Cr、45Mn_2钢,当有效厚度D≤D_0(临界淬透直径)时该工艺的淬透性反而还稍高些;当D>D_0时淬透性有所降低,但可用低温加热淬盐水来代替淬油以增厚淬硬层,从而使热处理质量得到改善。由此可认为不均匀奥氏体淬火工艺是值得推广的可行工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钛含量对含有较高氮的20MnVBH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晶粒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逐渐长大,符合一般晶粒长大规律:如果钢中的钛含量大大超过按化学计算的钛量(3.43N),可显著提高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和细化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8.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避免奥氏体不锈钢在渗碳过程中析出铬的碳化物而降低其原有的耐蚀性能,开发了低温离子渗碳处理技术。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 316L、AISI 321和AISI304三种不同类型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并对不锈钢渗碳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和基体材料成分对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渗碳温度在400~550℃时,AISI 316L和AISI 321不锈钢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具有单一γc相结构的渗碳层;XRD分析结果证实了550℃是AISI 321和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临界渗碳温度,500℃是AISI 304不锈钢的临界渗碳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渗碳时,渗碳层有铬的碳化合物析出;含有Mo或Ti的奥氏体不锈钢(AISI 316L,AI-SI 321)和不含Mo或Ti的不锈钢(AISI 304)相比,在400~500℃渗碳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渗碳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